对在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8-05-23 07:16李会勤营敏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药液

李会勤,营敏荣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安徽 合肥 2300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现阶段,为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营养补充,临床上常采用静脉输液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PDCA护理是基于PDCA管理模式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分别是计划阶段(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调整阶段(Action)。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在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效果较好[1]。为了验证这一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笔者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00例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不存在相关药物的过敏史,可接受静脉输液治疗。2)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能够配合静脉输液治疗。3)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且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150)和PDCA护理组(n=150)。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87例和6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为(47.4±4.5)岁。在PDCA护理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80例和7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为(48.3±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1)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并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问题。2)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巡视。同时,告知患者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并叮嘱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对PDCA护理组患者进行PDCA护理。具体的方法是:

1.2.1 P阶段(Plan,计划阶段) 1)首先成立PDCA护理小组。该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由护士任组员。2)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本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曾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3)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知,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炎、脱管、堵管和药液外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意见主要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精湛。

1.2.2 D阶段(Do,执行阶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小组组长定期对组员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以期不断提升其进行静脉穿刺的熟练度和操作技巧。同时,小组组长把组员的考核成绩与其年终评优结合起来,督促其不断进步。2)为患者选取合适的静脉血管作为穿刺血管,并适时调整穿刺点的位置。一些骨科患者因存在行为功能减退的情况,易发生肢体失控,使其在接受静脉输液时,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针移位、脱管等情况出现。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尽量选择其较直、较粗、弹性较好的非关节性血管作为穿刺血管,并确保穿刺针头完全进入患者的血管中,进而降低其穿刺失败、穿刺针移位、脱管和液体外渗等情况的发生率[2]。此外,在对骨科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迅速、准确、无菌。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穿刺点进行适时的调整。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向住院的患者讲解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作用、必要性以及进行静脉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可通过为患者发放图文并茂的《骨科静脉输液手册》对患者进行输液安全知识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常的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让患者明白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相应的输注速度,不可随意调节。嘱咐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不要随意改变体位或离开病房,以免发生穿刺针头脱出、脱管、回血或药液外渗等不良事件。如果患者在输液期间发生了上述情况,需立即为其拔管,更换针头,重新对其进行静脉穿刺。4)为患者妥善固定导管。在为患者完成静脉穿刺后,使用无菌敷料对其穿刺点进行覆盖,并对输液导管的外口进行消毒和封闭处理。在封闭好输液导管外口后,立即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以免患者因肢体制动而发生压迫出血或移动出血等情况。另外,在患者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或肢体活动前,护理人员应再次对其输液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以免导管发生脱落或堵塞等情况。

1.2.3 C阶段(Check,检查阶段) 小组组长需对本组患者每天的输液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就本周内患者出现的静脉输液问题,于每周末组织组员进行一次讨论,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小组组长还需定期对静脉输液导管的维护状况进行巡查,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处是否存在皮肤红肿、出血等现象。

1.2.4 A阶段(Action,处理阶段) 小组组长需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并认真落实调整方案。同时,还要确定下一阶段的护理任务和护理目标[3]。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静脉炎、脱管、堵管、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让患者填写由本院自制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静脉炎、脱管、堵管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PDCA护理组患者静脉炎、脱管、堵管及药液外渗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PDCA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5.4 %(143/150);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0.0 %(120/150)。PDCA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静脉炎、脱管、堵管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对比

3 讨论

将静脉输液疗法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尤其在显微骨科治疗方面),能够对患者起到抗凝、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和消炎止痛的效果[4]。但是,在采用静脉输液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些患者会发生静脉炎、药液外渗、堵管或脱管等情况,从而影响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对在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静脉炎、脱管、堵管及药液外渗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PDCA护理组患者静脉炎、脱管、堵管及药液外渗的发生率均明显更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在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郑雪梅,魏玮,等.PDCA循环在我院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4.29(02):212-214.

[2]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等.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54-56.

[3]郑文钦,王燕,林燕.PDCA循环在留置深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04):161-162.

[4]石春辉,刘大纯.改进静脉输液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90-192.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治斑秃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