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拿来主义”

2018-05-23 09:49董献华牛翠花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凤头中学语文

董献华 牛翠花

【摘要】 作文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是文质兼美的佳品,这为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成为可能。

【关键词】 语文课文 作文教学 作文构思中学语文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几年来,我尝试着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经过反复实践,孜孜以求,效果颇佳。

一、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异彩纷呈。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驿路梨花》;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荔枝蜜》……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问题、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俗而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惜别》《啊,小康路》《爱的奉献》《“清真”名吃酱牛肉》《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二、仿课文的首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首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睛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之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再读一遍”(列夫·托尔斯泰)。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风济南没有风声,用伦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用热带的日光之毒对济南温暖的天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冬天的特点。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只有一句话:“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我的老师”。又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用抒情感染式,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等等。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引入”,问学生:“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可拿来供你作文时借鉴?”待学生领悟后,再要求亲自笔录,以至熟读成诵,化为己有。有的学生写《送袄小记》,开头说:”用手摸摸身上穿的新棉袄,软绵绵的,舒坦坦,暖烘烘,爸爸来送棉袄的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倒叙)有的学生写《瞧我们这个班》,结尾说:“瞧我们这个班,多么蓬勃向上的一个优秀班集体!”都不失为“凤头”“豹尾”。

三、“拿”课文的思路

诚然,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本里“拿来”,为我所用。杨朔的《荔枝蜜》妙用“比兴”,以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被蜜蜂蛰过)起笔,欲扬先抑,而金针暗度,层层铺垫,最后点明题旨,真可谓构思新巧。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欲擒故纵,以“我”在陡山密林中匆匆赶路,夕阳西追,何处求宿开篇,而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真可谓峰回路转……对这些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在备课时我就从课文里揣摩作文技巧的“引入”点和“结合”部,课上则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悟其内在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图表,以资借鉴。学生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很快掌握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构思立意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与日俱增。作文講评课上,我潜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学过的课文再行对照,使之从实践到认识,不断巩固深化。

四、“拿”课文的语言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大方,或凝练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研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玑,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作者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之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词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光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另外,从课文里将学过的选材组材、过渡照应、修改润色等,“拿来”为我所用,其效果也不错。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凤头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闻“蜂”而动的猛禽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小仙鹤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