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2018-05-23 09:49陈雄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三角形数学知识

陈雄华

【摘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数学课堂引入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情景创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将会发生根本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将逐步走进课堂,本文将对如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作全面的阐述。

一、为什么要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1.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数学知识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学习运用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初中数学中增加了测量、观察、实验、数据处理、三维空间、概率统计方法等实验性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和获取新知识。

2.面向未来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仅掌握传统的知识是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何况以高科技为主的信息社会的今天,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点与数学教学特点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和方式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1)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它可以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2)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3)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4)研究性学习开展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数学才能和潜能。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1)地位的法定性,新课程标准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存在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2)内容的现实性,人们的生活无处不存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由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3)知识的体验性,思维的创造性。人们把数学看成思维的体操,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特点除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严谨性和广泛性、实践性、直觉性,其实数学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例如,数学中的整个数系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过程是:当一个数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分物品不能分整)时我们引进了分数;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收入、支出,温度的零上零下摄氏度时我们引进了负数,从而数系扩充到有理数,其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以上事例充分说明了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1.一般要求。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重视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应用,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争得奖,这些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特点。

2.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大都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由组合,课题可以自己选定,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可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成员之间应有分工、有合作,各展其长协作互补,除数学课堂研究外,也可以采用教师向全班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学生用一个月或几个月完成。研究性学习一般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完成体验和表达交流推广阶段。具体操作程序为:(1)指导选题;(2)制定研究性计划;(3)实施研究;(4)整理结果;(5)撰写报告;(6)组织研究成果交流与研讨。

三、数学教学中组织研究性学习案例

(1)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问题之提出: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两张照片,他们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又如,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板(如图)被打破成两块,问你拿哪一块去玻璃店划一块与这个三角大小一样的玻璃。②三角形有六个元素,那么当满足什么条件画出的三角形是唯一的。

(3)制定研究计划:①研究时间

为6个课时;②研究方法是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

(4)实施研究:①每小组3人,做好成员分工;②每人准备研究材料:硬纸、剪刀、圆规、直尺、量角器、数学教材。

(5)写出研究报告。

(6)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并画出)图形。(在实验操作时我班的徐署光同学拼出了30多种全等三角形基本图形)。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每组分配了一名学生专门查找资料,通过探究,同学们利用穷举法不仅得出了教材中已有的公理,即角、边、角、公理、边角边公理、角角边公理、边边边公理及斜边、直角边公理。还得出了以下结论:

①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因为此时画出的三角形有一解的、两个解和无解三种情形。

②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还举出了反例:如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边三角形,平行于三角形一边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全等。

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是边。

总之,通过探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教学效果远远地超过了讲授法所得到的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自由地支配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地位,有时学生讲学生听,有时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再也不是知识的垄断者,师生之间的相互探究,强化了师生之间关系,加深了教與学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这种挑战的深刻性,不亚于当年中国的教育由古代走向近代,是一场学习的革命,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教死书、死教书的经验型教师已被学生所唾弃。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研究性,专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纪欣.怎样引导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

[2]楼关浪.中学数学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2003,(01).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三角形数学知识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