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红

2018-05-26 02:52范小青
苏州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品质

范小青

亦然

小海

潘敏

常新

陶文瑜

茶有西山 『一记红』

范小青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西山的文章,题目是《家在西山湖水间》,西山是我们经常会去走走看看的地方,就像是自己的老家、故乡。也曾经几次在早春的日子里,去西山看茶农采茶,茶农四散在茶树中,大多是些妇女,年轻的,也有年纪稍长的,穿着随意的衣服,在绿的茶树丛中,点缀出许多色彩。

看过采茶,通常就去看炒茶了。

先看看炒茶前的拣剔,然后看茶农的那一双神奇的手,怎么在180度的热锅里将茶叶搓揉成形,搓团显毫。

再然后,我们品茶,品的就是刚刚产出的碧螺春,鲜嫩欲滴的绿茶。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误以为西山碧螺茶就是碧螺春,也一直误以为,西山是专产碧螺春而闻名。

真是孤陋寡闻。

一直到近几年,才听说了碧螺红茶。

其实是颇有些奇怪的,碧螺春,就是茶的嫩芽,就是每年开春时最早的茶叶,赶的就是时间,比的就是早晚。一个“早”字,让碧螺春的身份倍加高贵,明前茶和明后茶,价格也会相差一大截——这说的都是绿茶,都是我们一直以来所了解、所喜爱并且年年品尝的碧螺春。

而红茶,不是要经过萎凋、发酵等缓慢的过程,感觉好像是要“捂”出来的,难道红茶也要讲究一个“早”吗?

一个“早”字,暗藏的是对严寒的全方位的抗争,一个“早”字,谈何容易?

在一个激烈竞争抢上位的社会环境中,谁不想比别人抢先一步,拔得头筹?

可是,谁也都知道,这个“先”字,可不是那么容易抢容易占的。

就这样,碧螺红茶和碧螺春一起,抢先登场,并肩战斗。

碧螺春的前身是产于西山水月坞的水月茶,水月茶分两支,一支绿茶,一支红茶。水月绿茶在明清演进到了碧螺春,而水月红茶,到今天有了个很现代的名字:碧螺红。碧螺春和碧螺红,都因它们卷曲似螺的形状始得名,而“碧螺”两字的灵感,来自于西山碧螺峰。

好了,现在该说到我们的主角,西山“一记红”碧螺红茶了。

有了它的前世今生,有了它的来龙去脉,并且找到了它所在的位置,西山衙甪里村。这里原本是一个空守好山好水的贫困村,两年前确立了“碧螺红茶品质提升和品牌重塑“的思路后,专注打造优质碧螺红茶,短短两年多时间,“一记红”已经清气满溢,四处飘香了。

就像碧螺春对于洞庭西山作出的贡献一样,“一记红”碧螺红茶,对于曾经贫困如今已经脱贫致富开始腾飞的衙甪里村,也一定会为它助力扬名。

我曾经用过一个比喻,如果说东山是美丽大方的姐姐,那么与她隔水相峙,遥遥相望的西山,更像是一个深藏闺中的妹妹。

而如今,这个深藏闺中的妹妹,也已经出落得和姐姐一样大方,一样的五彩缤纷。

在西山的某一个安静又精彩的角落,衙甪里村和她的“一记红”,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正在走出家门,走向广阔的世界。

香浓似蜜,水活灵动,味纯留甘,看到这十二个字,我早已经满口生津、馋涎欲滴了。

我在想,有机会无论是早春晚秋,无论是晴天雨中,我们要再到西山,到衙甪里村,在那里面朝太湖背靠青山,喝“一记红”。

其实,在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一记红”早已经一记头刻记在我的心里了。

西山的期待

亦然

我是一直坚信苏州洞庭迟早会有让我中意的红茶出现的。

每年清明一过,我都会约上三两朋友,一起去西山秦家堡的一个相熟的茶农家去买上几斤炒青。近年越买越少,因为不知不觉中以饮红茶为主了,炒青只是尝尝鲜而已。前年秦家堡那家也开始做红茶,我欣然拿了两斤,想送一斤给我的一个喜爱红茶的好友尝尝。后来没送,我品尝过后觉得那红茶的制作工艺上升空间还很大,以后再送吧。

我那个好友就住在西山。说起这个话题,他告诉我他也有两品出自西山的红茶,但是他也不准备泡给我喝,理由如我。红茶这个话题是很有东西可聊的,说得起劲了,他索性拿来四罐红茶,在他家那条充作茶几的帆船甲板上一字排开,一款一款地品尝。四款红茶分别是阳羡红、祁红、昌宁红、祖根红。真的是一款比一款精彩,一整天时间都耗在这四款红茶上,觉得很充实。

没有烦心事牵挂,与老朋友一起,一边随意聊着,一边定定心心品尝自己喜欢的茶,那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那天感觉舌头大了,不,不是喝酒喝多了舌头大,是舌头的感觉区域大了,灵敏了,丰富了,能够清晰地辨识出舌尖、舌面、舌根等舌头的各个部位,那些部位会次第报告,什么样的果香在哪儿逗留,什么样的回甘在哪儿回旋、升腾。一人得意,两人得趣。话题在红茶与世事之间进进出出,红茶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做红茶是一个有趣的事业。我们品的祖根红就是一个云南朋友倾心倾力的事业。

我的好友也期待着西山本土的可心红茶翩然问世。

这款茶似乎已经向我们走来。我的另一个专家级好友推荐一款正娉婷出场的西山精品红茶,十二字的描述已然打动了我:“香浓似蜜,水活灵动,味纯留甘。”

还有个耐人寻味的名字:一记红。颇有苏州范儿。

在这个苏州范儿的名字里,吸引我的还有一串关键词:博士制茶,工艺严谨,春分采茶,高品质。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记红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廉吏暴式昭喜爱的一款红茶。由此,一记红在我心目中人格化了,清正,勤俭,这正是爱茶人向往的品性啊。

好茶都是有故事的。或者说,有故事的茶才会是真正的好茶。

衙甪里碧螺之前世今生

小海

天落水,水生根。“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唐陆羽《茶经》)无论什么茶,关键得天时地利。一句话,原料要好。太湖西山,衙甪里村,天地钟灵,山水胜境,此处遍植碧螺茶树,常年伴生枇杷、桔子、杨梅等花果。“月月有花香、季季有鲜果”,自然环境的优渥,这里的茶树,属于天生丽质难自弃,无论制成什么茶,当然淡妆浓抹总相宜。茶圣陆羽遍访天下觅好茶。唐至德二年(757)三月,他从明月湾舍舟登岸,在西山水月寺旁相天法地,采茶品茶。因了茶圣的亲历亲为,亲自品定,从此,水月坞的水月茶(小青茶)逐渐闻名于世,唐宋两代被列为贡茶,此为洞庭碧螺春茶之“前世”。如今人们还知道,除绿茶外,当地衙甪里村的制茶人以技进乎道的精神,精心培育了碧螺红茶品牌。今天的“一记红”红茶,春分前后,一芽一叶初展时开采,经精细拣剔,当天即制作而成。这款红茶以其“香浓似蜜、水活灵动、味纯留甘”一鸣惊人,一跃而成红茶新贵。碧螺春有了孪生姐妹——绿茶与红茶,此为洞庭碧螺春茶之“今身”。

茶养人,人培德。碧螺绿茶和红茶,恰如太湖天地间的两个精灵。茶圣陆羽为我们描述茶的最高境界即为沟通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得天地造化,太湖烟水间的衙甪里村,可是甪里先生周术选择的最佳隐居之所。他用与内心相契的生命方式,在这太湖桃花源里结茅养德,饮酒品茶。“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寄隐客》),可谓古今通达。俞曲园老人盛赞的“一代廉吏”暴式昭,也曾在此因陋就简,用粗老大叶做成红茶泡饮。当地百姓每每饮茶思人,碧螺红茶成了清风朗月、廉明高洁的一种象征。而吴地文人酒茶一家,饮酒也若饮茶,关键在得其真意。沈周题《醉茗图》曰:“酒中滋味与茶同,顾渚春雷醉耳聋。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梦周公。”是怎样的茶,酒醉滋味中还让他念念不忘?

记得十多年前,我送一盒新上市的碧螺春茶给途经苏州的老友,一周后,接到他的责询电话,为什么你送的新茶,都长出了霉菌?我说还没到雨季,不是霉菌,这是嫩叶上的绒毛毛,明前春茶,有一些细微的绒毛,烤制后有时形似小小的结,用水冲泡时,会挂在杯沿上,你可以细细观察。他叹了口气说,不会享受,已被我妈扔了。现在有了上好的碧螺红茶,这样尴尬的事,料想不会发生了。

今朝忽到此山中

潘敏

一路上有许多开白花的树,以为是梨花。甪里梨云,那是洞庭西山的八景之一,而我正在去水月禅寺的路上,离甪里不远。花已满开,每朵雪白的五瓣,黄的蕊,花梗略长,花蒂是鲜嫩的绿。但不是梨花。是李花,李子的花,这一棵是结黄李子的。山转角处的路边,一个戴着围裙在蓠边掐枸杞头的女人对我说。我想起来了,夏天来临时,洞庭东西山上熟了的李子,也叫嘉庆子,有黄颜色的,有淡绿色的,有紫红颜色的……想到李子,那种蓬勃的酸,迅速地蹿了上来。

其实我不是来看李花的,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李花这么美。也不是来看油菜花的,碰巧看见它们金黄了。我要去的地方在缥缈峰下,那个古老的水月禅寺。说起来有点奇怪,我几乎走遍了西山所有的村落与寺院,却独独漏了水月禅寺。前几天,我看到了水月坞里水月禅寺的照片,刹那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背靠青山,黄墙黑瓦,寺在坞中。所谓“坞”,其实就是群山环抱之间的小平地。这与我喜爱的东山紫金庵何其相似,紫金庵也在坞中,东山西卯的坞中。此外,水月禅寺与紫金庵还有时间上的贴近,兴建的年代都在南朝。水月禅寺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紫金庵建于梁陈时代,虽没说清哪一年,总是相近的年份。《紫金庵净因堂碑记》上有一句话:吾山招提兰若不数十处,其最幽折而寂静者莫如紫金庵。幽折而寂静,这也是水月禅寺的气息,它牵引我来到这里。

除了三个在廊下闲坐的人,水月禅寺里别无他人。不出所料,我看到了前几日照片中的明代石碑《水月禅寺中兴记》,那是水月禅寺里留存的最老的宝物。转过身,碑阴录刻的诗文密密麻麻,排在前面的是白居易、苏舜钦的两首七绝诗。“昨夜梦中兜率宫,今朝忽到此山中。”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来到此坞此寺,一开口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惊喜。隔着石碑外罩着的玻璃,隔着茫茫岁月,我想像白居易眼里看到的水月禅寺。寺院的黄墙稍新,想像乏力。

或许有什么以前的书或者资料吧?我问廊下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他说他不知道,寺院的当家今天也不在。然后他努努嘴,他说你去看沧浪亭主任写的东西吧。我不解。他再说,老的碑上新的碑上都有。忽然醒悟,他指的是九百多年前的苏舜钦!修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的苏舜钦,在今天的乡间老人看来,就是一个沧浪亭园林主任嘛。我忍不住笑,细看了长廊里苏舜钦作的《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再回到老的碑阴前读苏舜钦的诗。“无碍泉香夸绝品,小青茶熟占魁元。”苏舜钦赞不绝口的小青茶早已吃不到了,它已在时间的长河里转身为碧螺春茶,而碧螺春又茶分二路,一为绿茶,一为红茶。这也是我来此地的另一个目的,在缥缈峰下吃两杯碧螺春:一杯绿茶,一杯红茶。

今朝忽到此山中。喝着茶,恍兮惚兮,我也有了千百年前的诗人一样的心满意足。绿茶清甘,红茶淳美,那红茶的名字也好听:一记红!

碧螺春红了

常新

太湖,洞庭,西山。三个简单的名词组合在一起,一幅多么丰富的美丽图景就在跟前了。相比东山,西山的名字显得从容和沉稳;缀上洞庭,西山越发玲珑和灵动;再加上太湖,洞庭西山的印象顿时浩渺了起来。

三月探访西山,沿途色彩鲜亮,生机勃勃。也是从三月起,西山开始了一年的时令变幻,魔术般展示着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馈赠:春茶、甜杏、红李、枇杷、杨梅、蜜桃、石榴、甜枣、葡萄、翠冠梨、白果、板栗、柿子、蜜橘……这还是挑重点的说,还没把水里的物产算上,否则这份清单会长得会让人羡慕嫉妒恨。

鱼米之乡的苏州,如果要选“跟着时令吃吃吃”的代言人,很多人会推荐西山。在这份时令排行榜上,无论是出场次序还是名气,茶叶无疑在榜首,而且有一个夺目的名字叫碧螺春。早春,就是碧螺春的季节,喝茶的季节。喝茶讲究时令,碧螺春意味着苏州人一年精致生活的开始。

能成为“时令一哥”,碧螺春是有充足理由的。首先是茶果间作,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生丽质和独特品味。明《茶解》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其次是制作程序的繁复,还伴有着或或温馨或香艳或田间或皇家的种种传说,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青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饮后回甘。

归结到时令,还在于“讲究”。碧螺春讲究一叶一芽,到了一叶二芽就是炒青。雨水过后,茶叶“身材”疯长而“体质”下降,讲究的茶农觉得就很难处理成高品质的绿茶了。当然,也有一些会过日子的茶农,会将这些粗壮的叶子收下来静置,慢慢发酵,于是就成了最朴实的碧螺春红茶。这种茶农茶长期深藏不露。

也就是十几年前,碧螺春红茶意气风发地走进市场,显山露水,别开生面,乡下的野丫头也有春天的感觉。沸水冲泡,看着鲜红明亮,闻着醇爽果香,慢啜细品,回肠荡气,沁人心肺。

碧螺春红了。如同绿茶一样,东西山红茶的品牌也多,各有千秋地奉献着一季到一年的茶香。西山衙甪里村的村民把他们精心培育的碧螺红茶命名为“一记红”,显示了对自己的手艺是多么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生活多么的期待。

一记红

陶文瑜

爱好喝茶的朋友到了春节过后,有两三个月心不在焉的日子,去年的新茶喝得差不多了,存在的也没有那么有新气了,今年的新茶却又还没上市,是一种将要上市而还没上市的状态吧。乍暖还寒的早春,其它地方的绿茶先期而至了,这是热带气温里早熟的绿茶,也是青翠的模样,喝起来却比较单薄,回味也少,大家想到了碧螺春,却也只能干巴巴地等着。

苏州人提起碧螺春好像就是说起自己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是有明显区别的,见到或者谈到别人家的孩子,基本上是雁过拨毛,三言两语却又有点斟词酌句。一到了自己的孩子,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也不管别人爱听不听,我行我素一五一十地讲下来,是一副向来知根知底和意犹未尽的表情。

3月初头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还有些绵绵细雨,我关好了门窗死心塌地在家里看书,傍晚的时候,风小了许多,雨也停止下来了。西山的朋友上门,带了半斤碧螺春来,是特级之前的品种,因为有黄叶就不能作为特级来处理了,炒的时候水分也没有彻底去净,就是为了朋友尝尝,先睹为快吧。最新的碧螺春滋味和香气是完全和完整的,喝到嘴里是旧地重游和老友再聚,还是别出心裁和焕然一新。

黄叶和干燥不充分,对于老茶客来说,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式样是给顾客看的,就像女演员是给观众看的一样,茶叶对于老茶客,好比是平常生活中的女朋友,可以你来我往,也可以谈心聊天,女朋友或许没有女演员那么好看那么善解风情,却是朴素实在的,也是大大方方的。

到了3月底,供电公司的朋友相约,去西山品尝一记红。

一记红是明前红茶,和碧螺春在一棵茶树上生长,同根同源吧。也十分合我口味,对照了绿茶,竟有点姐妹易嫁的意思。

地理环境是依山傍水,地质地貌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境界,交织在花树和果树之间生长,茶树躲在高高大大花树果树下面,阳光和雨露透过花树和果树的枝叶,有一搭没一搭地落在她们身上了。

一记红不像其它地方一些红茶,强词夺理或者咄咄逼人,土生土长和矢志不渝用在她身上,再妥当也没有了,园林和丝绸,苏帮菜和评弹,几乎就是苏州的代名词,一记红应该也是,因了时令来照章办事,一年就这么一回,美得跟牛郎织女似的。不是很冲,却有滋味,风骨和气质像一个风雅的文人,因苏州生长,也只能在苏州生长。

猜你喜欢
高品质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强化成都市民政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益源庆”打造中国高品质食醋领航者
便利、时尚与高品质相结合 Bowers&Wilkins全新Formation系列无线音响产品
高赞的背后是对高品质的一贯坚守 海信100L7、80L5亮相CIT2019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既要高品质,也要接地气——上海歌剧院发布2018年演出季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