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元和汪曾祺的成长小说对比研究

2018-05-26 06:55高雨彤
文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阵雨黄油汪曾祺

高雨彤

内容摘要:黄顺元和汪曾祺都是韩中作家中,对两国成长小说发展发挥至关作用的作家。本论文在黄顺元和汪曾祺的成长小说中,选取了主题层面相似的,一是以爱情为主题的《阵雨》和《受戒》,二是以亲情为主题的《星》和《黄油烙饼》,分别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两位作家创作的不同时代背景,创作手法以及作家意识。

关键词:黄顺元 汪曾祺 成长小说 爱情 亲情

1.黄顺元和汪曾祺的代表成长小说中体现的作家意识

成长小说主要是指,包括少年在成为成人阶段所经历的心理上的矛盾和精神上的成长,并且作为世界的主体自省过程的小说。所以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把促使主人公的身体,精神上成长所经历的具体事件形象化。除此之外主人公因各种不幸事件受挫也不屈服,通过克服各种不幸而达到对世界和人生有新认知的阶段。

1.1以单纯爱情为主题的《阵雨》和《受戒》

《阵雨》是黄顺元在195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少年在小溪边与戏水的尹初试家的重孙女相遇了。两人一起去山那边玩耍,不巧碰到突降的阵雨,两人一起避雨后,少年背着少女度过了水沟。几天后虚弱的少女说自己马上要搬走了,少年感到非常伤心。少女一家搬走前的晚上,少年透过父母的谈话知道了少女已经死了的消息。这部作品采用简洁,抒情性的语言,以少年视角,描绘了少年少女间悲剧性的爱情。表面上看,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少年少女间永恒的愛情,论其深层次的主题,实则是通过少年经历的一系列琐事,渡过幼年期,展现了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伤痛。另一方面,这部小说中处处暗示了主人公的不幸结局。第一,这部小说的背景是秋天,而一提到秋天就会不禁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预示着不好的事情会发生。第二,少女的家庭,无论是身份上还是经济上,都是败落的家族。原本很多的土地被迫卖掉,连世代居住的家也要让给别人,很小就去世的曾孙子等不幸氛围一直围绕在尹初试家。第三,少女粉红色毛衣底边沾染的泥水痕迹也暗示了她的不幸结局,同时也象征了和少年永恒纯洁的爱情。《阵雨》中通过描写少年少女之间的爱情,展示了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有的经历。最后在部分得知少女死去的消息,少年仍需继续生活,在适应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战胜死亡离别等冲击带来的伤痛,才会真正成长。

《受戒》是汪曾祺在1980年创作的小说。描绘了僧人明海和少女小英子之间突破世俗的爱情,也称颂了自由和青春的美好。主人公明海是从小就立志出家的少年,小英子是过着平凡生活的外向少女。两人在明海受戒后回家的船上,小英子勇敢表达了自己心意,以圆满结局为故事结尾。不同于《阵雨》,在《受戒》中少女小英子这个果敢追求爱情的积极形象,也表达了作家想像她一样无忧无虑地自在生活的心愿。这部小说是汪曾祺17岁时,因抗日战争到寺院避难时期,偶遇一位僧人,回想当时情景所创作的。作家通过对聪明有能力的明海,永远充满活力的小英子等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对世俗规定的蔑视,对充满人情,没有战争一派祥和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作品结尾标有“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作家采用现实和过去交织的形式描绘了心中的理想世界,进而表达对幸福的幼年时期的怀念。

综上所述,黄顺元的《阵雨》和汪曾祺的《受戒》在创作动机上,都是有意避开直接描写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并且两部作品都是作家在经历苦难后创作的,因此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是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虽然两部小说都描绘了少年少女间的爱情,但爱情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阵雨》中少女死去,留下少年一人,属于悲伤的爱情,而《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在确认了彼此心意后,预示着他们美好幸福的未来。黄顺元的幼年时期充满坎坷,因日本强占辗转于各地生活,因而他早期的短篇小说中总是以一种哀伤悲凉的氛围为主。所以《阵雨》中讲述了少年少女的不完美爱情,将凄美爱情的伤痕扩大化。与此相反,汪曾祺的幼年时期相对来说是富裕幸福的,是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的。但从青年时期经历了中国各种社会政治变化,饱受折磨,因而内心对幸福幼年时期的怀念更加强烈。

1.2以亲情为主题的《星》和《黄油烙饼》

《星》是黄顺元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少年对逝去母亲的极度思念,对姐姐的不同心理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成长过程。9岁的少年某天偶然听到死去的母亲和丑陋的姐姐相像的老太婆的话,开始厌烦姐姐,并且一直否认姐姐的关心,甚至在姐姐出嫁当天也没有出现。不久后得到姐姐去世的消息,一开始并未感到伤心,当抬头看到星星时才切身体会到了姐姐的爱意,思念姐姐的同时但又再次否定姐姐和母亲是一样的存在。这部小说通过对执念于逝去的母亲无法摆脱的少年,在经历过姐姐的死之后,理解了血缘间真正的亲情,完成了精神层面的成长。很好地反映了作家抒情性的这部作品,展现了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对美和丑,生和死的理解加深,个人逐渐成熟的过程,而最后出现的“星星”既是代表着逝去的母亲和姐姐,也是将少年心中永远的思念之情进一步升华。若将时代背景与《星》相比较着来看,少年寻找的母亲就犹如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饱受煎熬的祖国形象,而少年则代表着渴望祖国解放不放弃的韩国人。“星星”作为在黑暗中发光发亮的形象,对少年来说是把美丽的母亲形象化,另一方面也是残酷现实中理想世界的象征。

《黄油烙饼》是汪曾祺198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儿童视角反映了当时黑暗的年代以及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主人公萧胜从3岁开始就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死后跟着父亲去到县城开启新生活。那里有许多新鲜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吃到母亲做的“黄油烙饼”后萧胜想起了外婆流下眼泪。这部小说采用回想的形式,通过萧胜简单的回忆抒发了对外婆的思念之情。萧胜在经历过外婆的死第一次体会到了“死亡”的含义,进一步迈向人生的成熟阶段。《黄油烙饼》中通过描写萧胜一家人的日常,侧面批判了当时意识理念对立的混乱世态。作品中借用儿童萧胜单纯的话语,反映了成人的无能和伪善,而萧胜果敢的行为也暗讽了当时的时代情况。这部小说的背景是中国人民公社创立时期,本是想借着这种方式尽快实现共产主义,但现实却是出现粮食供给不足等问题,全国人民陷入饥荒的混乱状态。《黄油烙饼》中的主人公萧胜就是切身经历了外婆的死和现实生活的苦难的孩子,作家正是借由儿童的视角来委婉地对当时时代状况进行批判。

综上所述黄顺元的《星》和汪曾祺的《黄油烙饼》都是以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家人的死亡,以达到身心成长的过程,进而也含蓄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状况。两位作家都是以含蓄的方式批判了混乱的世态,将对一个少年造成的伤害扩大化,使得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真实状况。19世纪40年代的韩国在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下国土丧失,国民在日本人无情镇压下民不聊生。与之相似的是,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的余波下创立了人民公社,社会盛行一股夸大不实,虚伪的不良风气。表面上看社会正快速发展,但百姓的生活却是十分惨淡。尽管两者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少年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但少年的性格却不同。《星》中的少年因为讨厌姐姐而做了一些极端的坏事,是一个相对有些恶毒,具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与之相反,《黄油烙饼》中的萧胜是一个孝順善良的人物形象。这种有不同性格的主人公设定,也可以看出作家的不同意识。黄顺元所处的殖民地背景下,内心上或多或少都想反抗来打破这种局面,但实际上却不能如愿。而汪曾祺仅仅是想回避混乱的世道,回到幸福简单的幼年时期。

2.结论

至此为止是对韩中两国相互间无直接影响、无交流,但却有相似作品形态的黄顺元和汪曾祺的成长小说中,反映相似主题的两个部分,即少年少女间纯洁的爱情和对逝去亲人思念的小说进行的对比研究。两位作家的代表成长小说的相似点如下。第一,黄顺元和汪曾祺通过对纯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未成年人单纯的世界,以此来反衬成人复杂的世界。第二,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少年少女身心成长过程的描写,展现了成长道路中必经的成长痛。并且亲人的离世给主人公留下伤痛,也是人成长阶段必经的苦难之一。第三,两位作家都选择避开意识理念冲突,用儿童作为主人公,通过展现人性美来婉转又深刻地揭发社会问题,并给予人们一种心理慰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点。第一,黄顺元的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是以“少年”“少女”为称呼,但汪曾祺作品中却有明确的姓名。经分析可知,黄顺元的这种设定立足于韩国社会现实,体现了韩国人的普遍意识,而汪曾祺是回避时代状况,单单以回忆幸福的幼年时光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第二,汪曾祺作品中的儿童大多是善良单纯的形象,而黄顺元作品中也会有做不好行为的儿童形象。例如《星》中主人公因讨厌姐姐而做出的极端行为。

黄顺元和汪曾祺都是在韩中现代文化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作家,本论文选择了两位作家成长小说中反映相似主题的《阵雨》和《受戒》,《星》和《黄油烙饼》进行了对比研究。因为仅仅是对少年少女为主人公的主要作品进行了研究,并未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慧男.黄顺元短篇小说的人物研究[D].高丽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裴银珠.汪曾祺小说选择[D].蔚山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王晓艳.黄顺元和汪曾祺短篇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4]徐明明.论汪曾祺短篇小说创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3

[5]杨红莉.“成长”主题及主体精神隐喻—汪曾祺儿童视角小说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6]朱晶.论汪曾祺儿童视角小说中的成长主题[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

[7]史向前.黄顺元短篇小说《阵雨》的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201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阵雨黄油汪曾祺
阵雨来
引用要恰当
法国“二手黄油”网上热卖
如何鉴别动物性黄油
阵雨
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爱逃课的汪曾祺
黄油吃出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