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扁”族字研究

2018-05-26 06:55麦鸣栩
文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意义

麦鸣栩

内容摘要:通过对《说文解字》中从“扁”得声字分析,共梳理出17个字,并根据字族理论依据“扁”字本义或引申义将萹、蝙等17个扁族字分列到“平而薄”、“轻”、“不正”、“小”、“分布”五个意义系统之中,论证它们与母文“扁”的孳乳关系。

关键词:说文 扁 意义 母文 扁族字

在物质文明不发达的时代里,我们祖先使用的文字还很少,通常把一个字当作多个字使用。后来时代进步,事物发展,语言文字不足以表情达意,甚至出现一字多用造成表达混淆的情况。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在同一偏旁上加注不同的类属偏旁以相区别。对此,蔡永贵先生作出阐释并定义字族理论,认为:最初记录根词或源词的‘母文因同时记录了根词或源词的若干引申义导致表义功能复杂,为此人们先后给母文文字加注与其特定意义相关的辅助性类属标志符号,便形成了一系列意义的孳乳字。

因此,具有同一母文偏旁,读音与母文读音相近,意义能与母文本义、引申义相通,这样形音义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字就是由母文偏旁孳乳出来的同族字。根据该字族理论,本文将对《说文解字》(下文简称为《说文》)中从扁得声字进行分析,论证这些字与母文“扁”的孳乳关系,并确定为扁族字。

一.母文“扁”字分析

许慎《说文·冊部》曰:“扁,署也。从户、冊。户冊者,署门户之文也。”王筠句读:“题署也。”又《广韵·铣韵》:“扁,扁署门户。”《后汉书·百官志五》:“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可知,“扁”字的本义是“署门户”,即在门户上题字。由“署门户”这一原始义可以直接或间接延申出与此相关的其他含义。首先可以直接引申出题字的对象是一块挂在门户上方的方形牌子,即匾额。匾额具有平而薄的特点,由此可引申出“扁”的另一个意义,即平而薄。“扁”蕴含着“薄”这个意义,而通常“薄”总能给人以轻飘,轻盈的感觉,因而我们认为扁的东西也能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得出“扁”也可以表示“轻盈”。又《集韵·铣韵》:“扁,不圆貌。”《天工开物·锤锻》:“用小槌敲扁其本。”可见,“扁”与“圆”相对,较“圆”而言有所偏差,由此延伸出“不正,走样”之义。“扁”的本义是“署门户”,可以引申为题字的对象“匾额”,并通过对引申义的延伸,我们认为“扁”字还具有“平而薄”义、“轻盈”义、“形状不正”义、“分布”义以及“小”义。因此,在具有若干义项的母文“扁”上加注表不同类属的偏旁,便孳乳出一系列的新字。下面试做分析。

二.从“扁”得声的字

(一)具有“平而薄”意义的“扁”族字

蝙,《说文·虫部》:“蝙,蝙蝠也。从虫,扁声。”《尔雅·释鸟》:“蝙蝠,服翼。”《汉语大字典》:“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与老鼠相像,前后肢表面都有一层薄薄的膜与身体相连着……”可见,“蝙”即蝙蝠,而蝙蝠身上有一层薄膜把前后肢和身体连接起来,当它展开翅膀时,薄膜平展开来。由蝙蝠身上这层既薄又平的薄膜看来,我们认为“蝙”具有“平薄”义。

编,《说文·糸部》:“编,次简也。从糸,扁声。”可见,“编”的本义是按顺序把竹简编连起来。依据《广雅·释器》:“编,条也”,《汉书·儒林传·序》:“(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都说明“编”也具有作为穿连竹简的皮带或绳子的意思。“编”本义是次简,引申为系连竹简的皮带或绳子,绳子或皮条都具有细小、细薄的特点。并且当竹简平展开来的时候也展示出平而薄的形状。因此,我们认为“编”有平而薄义。

篇,《说文·竹部》:“篇,书也。一曰关西谓榜曰篇。从竹,扁声。”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朱骏声通训定声:“篇,谓书于简册可編者。”颜师古注:“篇,简也。”由此可知,“篇”指书、简册。根据书或简册平展开来时平而薄的形状特点,引出“篇”亦含有平而薄之义。

牑,《说文·片部》:“床板也。从片,扁声。读若边。”《方言》卷五:“床,齐鲁之间谓之箦……赵、魏之间谓之牒,或曰牑。”郭璞注:“(箦)床板也。”钱绎笺疏:“《史记·范雎传》索隐云:‘箦谓苇荻之薄也。盖编苇为薄,嫧然齐平,故谓之箦。”《集韵·铣韵》:“牑,床箦。”箦是一种用竹子或木条编成的床垫,近似现今的床板,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而“牑”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牑指床板,据床板平薄特点可得出:“牑”具有“平而薄”义。

(二)具有“轻盈”意义的“扁”族字

翩,《说文·羽部》:“翩,疾飞也。从羽,扁声。”《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洪兴祖补注:“翩,疾飞也。”“翩”本义是快速飞,由此义可引申为轻举貌,即摇曳飘忽的样子。《篇海类编·鸟兽类·羽部》:“翩,轻举貌。”《文选·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吕向注:“轻如惊鸿。”表明“翩”有“轻盈”的意义。

媥,《说文·女部》:“媥,轻貌。从女,扁声。”《广雅·释诂三》:“媥,轻也。”《广韵·仙韵》:“媥,身轻便貌。”故而得知“媥”具有轻盈之义。

(三)具有“不正”意义的“扁”族字

谝,《说文·言部》:“谝,便巧言也。从言,扁声。《周书》曰:‘截截善谝言。《论语》曰:‘友谝佞。”《字汇·言部》:“谝,与便同。巧言也。”孔颖达疏:“谝,犹辩也。”这都说明了花言巧语为“谝”的本义。谝,善于说花言巧语。当不怀好意时,便是欺谎之言,即所说话语与事实情况不相符合,有所偏颇。因此,“谝”由花言巧语引申到欺骗,而欺骗具有对事实的歪曲之义,因而“谝”有“歪曲、不正”之义。

蹁,《说文·足部》:“蹁,足不正也。”又行走姿态不正。《广雅·先韵》:“蹁,行不正貌。”卢文弨校:“蹁,不正也。”因此,“蹁”具有“不正”义。

偏,《说文·人部》:“偏,颇也。从人,扁声。”段玉裁注:“颇,头偏也。引申为凡偏之称。”《广韵·仙韵》:“偏,不正也。”《史记·匈奴列传》:“天不顾覆,地不偏载。”“偏”是“颇、不正、不平”的意思,即“偏”为“不正”义。

,《说文·疒部》:“ ,半枯也。从疒,扁声。”段玉裁注:“ 之言偏也。”王筠句读:“群书皆作偏……曰偏枯,半身不随。”《集韵·伧韵》:“ ,公孙绰有 枯之药以起死者。” ,半枯,有所偏差,通常写作“偏”,有“不正”义。

(四)具有“小”意义的“扁”族字

褊,《说文·衣部》:“褊,衣小也。从衣,扁声。”《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论衡·自纪》:“形大,衣不得褊。”说明褊的本义是衣服狭小。由本义“衣服狭小”可以引申为“狭小”义。《小尔雅·广言》:“褊,狭也。”《左传·昭公元年》:“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由此可得,褊可以引申出“狭小”义,“狭小”即狭窄而小,因而也具有“小”义。

甂,《说文·瓦部》:“甂,似小瓿,大口而卑。”钱绎笺疏:“瓯与甂題皆小盆,而甂 又小于瓯,故又云其大者谓之瓯也。”《说苑·反质》:“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以上表明甂是小瓦盆,是古代装乘食物的容器,具有大口而浅小的特点。因此,甂包含“小”義。

(五)具有“分布”意义的“扁”族字

萹,《说文·艸部》:“萹,萹茿也。”洪兴祖補注:“萹薄,谓萹蓄之成丛者。”《尔雅·释草》:“竹,萹蓄。”据宋·郑樵《通志略·昆虫草木略·草类》:“萹蓄即篇竹也。卫风云:绿竹猗猗。绿荩草。竹萹蓄。”《本草纲目·草部·十六卷》:“萹蓄,【集解】[宏景曰]处处有之,布地而生……人呼为扁竹。[颂曰]春中布地,生道旁。”由此可知,“萹”是一种植物,好生道旁,春天布地生长,成片或成丛分布。因而根据其生长形态可知“萹”具有“广布”的意义。

徧,《说文·彳部》:“徧,币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徧,字亦作遍。”《玉篇·彳部》:“徧,周币也。”《广韵·线韵》:“徧,周也。”徧,是普遍,遍及的意思,因而也具有“广布”之义。

揙,《说文·手部》:“揙,抚也。从手,扁声。”王筠句读:“今本皆作‘搏也。”无论是“抚”还是“搏”,据生活经验,要实现“抚”或“搏”这两个动作,需要我们把手掌平展开来,因此由“展开手掌抚或搏”可以得出“揙”有“分布”义。

由此可见,依据字族理论,《说文解字》中以“扁”得声的17个字在读音上相近,字形上相似,它们的字义或直接承接“扁”本意或取义于其引申义,字义相通,与“扁”具有孳乳关系,同为“扁”族字。

参考文献

[1]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年大学,2009.

[2]陈彭年.钜宋 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社,1987.

[4]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郑玄等注.十三经古注·七,春秋公羊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王智群.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扬雄撰.郭璞注.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6.06

[10]钱绎.方言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李时珍.本草纲目[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12]高诱注.淮南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洪兴祖撰,黄灵庚点校.楚辞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5]宋濂.篇海类编[M].山东:齐鲁书社,1997.

[16]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梁萧统编,唐吕向,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6.2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