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2018-05-26 09:52朱劲红
卷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特色

朱劲红

在网络化的今天,数字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的形成使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得到充分延伸,馆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其共享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图书馆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这也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人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现代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推动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都基本完成了馆藏中外文书刊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并且书刊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服务、公共目录检索和读者管理等业务工作也基本全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这无论是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还是从人工服务到智能服务,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

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全面发展,读者对图书馆通过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各馆不得不更加重视及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即数字馆藏的建设、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图书馆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二、数字图书馆今后的建设和发展

1.更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做到物尽其用

合并扩大后的高校图书馆,经过一段时期的整合统筹,普遍实现总馆分馆制,做到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出其文献组织与检索和读者服务的优势。院系各资料室与各分馆都可统一使用图书馆电脑管理集成系统。通过校园网,实现了各分馆文献资料的“通借通还”,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读者既可在网上检索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查询本人借书记录和各种相关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跟踪和掌握各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及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等各种信息。此外,利用校园网,读者还可以进一步参与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一些科研项目、新学科、新课题的建设和讨论。可以说,校园网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在学校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规划,重点建设,避免重复,实现更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做到物尽其用。

2.加大电子化信息资源的建设,逐步优化馆藏结构。

由于现代科技和电子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现代文献服务的载体由印刷型文献向电子化文献方向转变。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图书馆馆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数字图书馆是为了适应从传统载体到新型数字化载体的转变而产生的,它既可以保留传统的馆藏,又必须拥有数字化的馆藏,特别是数字化的发展,印刷型文献将逐渐让位于电子图书。数字馆藏不仅在存放形式上区别于传统馆藏,而且其高度的可共享性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服务能力,更是传统馆藏所不能比拟的。面对多样化的馆藏格局和不断变化的馆藏结构,高校图书馆应在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并结合本馆现阶段馆藏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电子资源,加大电子出版物的购买量,逐步调整馆藏结构,既要体现各馆自己的原有特色,又要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要根据合并后的学校教学科研计划及学科发展动态、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对馆藏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3.做好对传统型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

当然,在强调数字化图书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就目前各校图书馆的情况来看,电子文献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传统的纸质印刷型文献相比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我们在努力发展数化图书馆的同时,还要重视传统图书馆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印刷型文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使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与其他类型资源建设互补,有步骤地调整各种类型、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购置比例,构成较为完备的馆藏体系。

4.加快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的建设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馆际分工协调的基础,只有形成特色的馆藏,才能在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发挥其文献资源的作用。因此,走馆藏文献资源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和数据库势在必行。

(1)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文献信息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特色化的建设,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服务特色的文献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科、专业的重组变化,打破原有的文献资源收藏的结构模式,在继承和综合原各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藏书建设的新框架,做到馆藏体系、结构與学校学科建设目标、内容相一致。高校各分馆应在中心馆的统一协调下,密切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等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经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和本馆服务特色的文献信息服务,总馆和各分馆的文献收藏在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各自的任务分担不同的文献收藏,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总馆为核心,各分馆为组成部分的有层次、有特色的藏书保障体系,从而使馆藏结构达到理想的程度。

(2)开展个性化服务,形成特色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就必须在原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大对特色服务的开发。比如就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并收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及时主动向广大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型讲座、知识竞赛、专题研讨、读者沙龙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群的特定需要,取得独特的服务效果,逐步形成以传统服务为主,特色服务为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从而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网络化、个性化和特色化。

5.加强网络与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由于经费匮乏和建设条件的差距,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开展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落后,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图书馆走向资源共享、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过程中,标准化问题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一方面数据库的建设缺少规范,没有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种数据库软件容量小、兼容性差,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各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等,这一切都不利于网络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建设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建设必须强调整体化,集中力量搞好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作用,积极创建更合理、更有效的健康模式,更合理地设计实施网络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同时,必须密切注意和跟踪最新的图书馆发展动态,借鉴与吸取先进馆的经验教训,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网络模式,有重点、有选择、有目的地创建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网络平台,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都正在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重大难题,那就是图书馆要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利用,并且从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既可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是一次非常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实际,一手抓传统基础建设,一手抓现代化数字建设,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组织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高校图书馆新时期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

猜你喜欢
馆藏数字化特色
馆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医的特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