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和谐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5-29 08:39胡树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和谐创新能力教学

胡树林

【摘 要】 在和谐的教学中,教师善导、施爱,学生乐学、好学,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情景,扣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其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还要鼓励学生讨论、练习。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实践、完善、总结。

【关键词】 创新能力;和谐;教学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名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谐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观念,是对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和谐教学作为一种采取众家之长的新教学法,重在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和谐与平衡,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可贵的是,它将激励创新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来对待。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重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和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认识。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课堂生活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对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的效果。因此,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学过程中诸多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的状态,优化教学过程,激情引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从而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多提问,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抓住教材重、难点之后,精心设计问题,运用艺术型的提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出智慧的光芒。比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看谁找出的等量关系最多?哪种解法最简便?”这种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提问不仅是引导学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徑,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三、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少年儿童好奇好问,老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此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问题一旦提出,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自然会各抒己见,相互借鉴,达到共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倍数和约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提出:1. 什么是倍数?2. 什么是约数?3. 倍数和约数的关系是什么?学生通过看书,很快知道了倍数、约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我又继续提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很快,一位同学站起来:“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接着说,“问题提得非常好,那么请大家四人为一组,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讨论,学生对倍数和约数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加深刻了。通过提问,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讨论让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培养求异的创新意识。

四、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达到巩固新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创新能力。如在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有一道题“用6个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道题要求学生实际地去拼一下,去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在多种拼法的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长和宽的认识,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培养了他们多角度深刻思维的习惯,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和谐的教学中,教师善导、施爱,学生乐学、好学,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情景,扣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其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还要鼓励学生讨论、练习。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实践、完善、总结。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做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让千株万株幼苗在阳光下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王敏勤. 和谐教学概论[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2] 王敏勤. 王敏勤与和谐高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和谐创新能力教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