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的政治课教学氛围的营造

2018-05-29 08:39张东锐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内容新课程

张东锐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过程,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那么,如何使看似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呢?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本文试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政治课堂;生活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过程,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是一个社会舞台。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使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的或低效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如何使看似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呢?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本文试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环境,让教学方法贴近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使其教育目标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物式灌注,追求形式。形成了“多形式、高能耗、低效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也没有因教学而获得有效发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

二、紧密联系现实,让教学内容体现生活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地关联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实例为课堂教学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它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具有易懂、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教学中既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时事性,改变课堂教学枯燥、空乏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对发展学生智力也有巨大作用。真实的例子丝丝入扣地准确解释书本原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身边,政治课的学习终身受用。

三、善于课堂设计,用教学话题分析生活

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始于对生活话题的科学设计。要科学地设计好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话题,师生必须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生活领悟力。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教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并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通过科学的分析,使其达到对知识的扩展、延伸、升华。

四、注重课堂实效,让教学主体走进生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能身心愉悦地接受知识,不再害怕学习理论,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会迎来一个新天地。针对发往教学中主客体不分的现象,要认识到学生既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也是一个有一定认识能力和生活经验且在迅速发展提高的个人,更是教学中的主体;同时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应只是学校和班级,应该进一步拓展,从班级、学校中学习,走到社区、社会中去学习,从单纯的课堂学习走向社会化和生活化的学习。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研究的主题;要在生活中体悟解决问题,总结处理事情的方法和经验;要回归生活,积极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关注教学主体,让学习方式生活化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党的十六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重要理念,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必将催生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方式。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學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达到“教学做合一”,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

政治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实现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构建一个和谐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蒋旭东. 小议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J]. 读书文摘,2017(2).

[2] 廖桂玲. 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探索[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内容新课程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