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里的大管家”

2018-05-30 10:48
社会与公益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工工作者居民

她默默地工作在社区一线,心里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认真、甘于奉献,“大事小事事事关心”,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牵百家手,用一颗全心全意付出的心赢得了居民的认同,是倍受居民爱戴的“小巷总理”,她就是交东社区的党委书记兼主任杨春茹。

一、探索建立“六联共建”工作机制,协商共治多方联动

交东社区是始建于2003年的危改返迁小区,建成后的社区,多由原址回迁居民组成。长期的平房居住习惯,导致社区居民私搭乱建、随意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发生,使得交东社区的卫生环境情況每况愈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水平,杨春茹探索了共建共管新机制,与社区居民群众、社区物业公司协调,积极搭建协商共治的工作平台,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民自管会、物业服务机构、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联席会议、联民纳谏、联手调处、活动联办、服务联手”的“六联共建”工作模式,形成了四组织“目标共同、服务共献、和谐共建”的良好格局。

在物业管理、环境治理方面,她每周定期与小区物业召开“一周问题讨论会”,集中将居民反映的问题与物业共同商讨对策,拿出解决办法并督促落实。在公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她走访辖区单位,整合资源,促进单位居民共驻共赢,积极协调东城区图书馆为交东社区居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联系22中为社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成立交东“和之韵”艺术团,丰富了社区文化建设。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方面,成立了“彩虹民间调解队”,她带头做到“家庭无纠纷,门前无杂物,邻里和睦,志愿服务”,实现人人有组织,个个有事干,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

“六联共建”机制把热心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发展的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引导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提高了社区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使群众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群众利益得到维护。

二、打造“法定周五”志愿活动品牌,社区环境更美丽

自2012年以来,杨春茹从社区环境整治入手,动员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开展了月末卫生清洁日活动,以拆除违建为切入点,清除卫生死角,拆除私搭乱建,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法定星期五”,是居民群众普遍认可的一项社区环境清扫活动,每到月末的最后一个周五,居民都能够自觉地拿着清扫工具、走出家门参加清扫活动。截至目前,月末周五志愿活动已坚持了五年多,共拆除违法建设157处。在杨春茹的带领下,小区的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居民私搭乱建得到控制,居民们高兴地把这天称作“法定星期五”。

三、成立“杨春茹”匠心工作室,打造高素质的社工队伍

杨春茹抓班子建设不松劲,她坚信高素质的社工队伍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先后提出了“走动式工作法”、“五个不让、六个凡事”工作准则,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座右铭,将社工队伍拧成一股绳子,社区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根据东城区建设“社区匠心工作坊”的要求,杨春茹成为首批工作坊导师之一,2017年9月“杨春茹”匠心工作室正式挂牌。工作室成立以来,杨春茹组织开展了10次活动,她依托交东社区各项事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涵盖了多类别社区建设内容,学员通过亲身参与直观的学习导师处理社区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员的大局观、逻辑思考能力和与同事、居民沟通的立意和方法,促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杨春茹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她没有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她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深得民心,她有爱心、有热心,有执著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区书记官虽小,但杨书记干得认真,因为她知道:小家和睦了大家就幸福了,社区安定了社会就和谐了。这就是杨春茹书记——名社工的社区情怀。杨春茹,女,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9年2月24日。2007年5月入职交东社区,现任交东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杨春茹同志曾多次荣获区街优秀党员,2015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首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者之星”的光荣称号,2016年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工作经历:

1979年8月-198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工作

1982年6月-198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技校学习

1983年8月-200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厂技校工作

2007年5月-2009年3月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工作者综治主任

2009年3月-2012年3月交东社区党委副书记

2012年3月至今 交东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猜你喜欢
社工工作者居民
关爱工作者之歌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