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近字字理解析之“侯”与“候”

2018-05-30 08:27黄亢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形声篆文侯爵

黄亢美

侯hóu

甲骨■ 金文■ 篆文■

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从厂,从矢。左上的“厂”像远处张挂的射布(箭靶),一支“矢”(箭)正射向它,本义即是箭靶。篆文另在“■”上加“人”写成上下结构的“■”,隶变后写作“矦”,俗字多写作左右结构的“侯”,现以“侯”为正体字。古代群居,防御侵害最为重要,故善射者尊之为长,由此引申出王侯、侯爵、萬户侯等语词。在古代侯爵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侯”位列第二。后引申泛指君王、达官贵人,词语如:诸侯、侯门。“封侯”即是封拜侯爵,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古代从军者当然也想在征战中立功受赏最后封拜侯爵,但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美好,不少将士多年戍边远征甚至战死疆场,使得家中妻子独守空房而“悔教夫婿觅封侯”;像李广一样军功卓著的“飞将军”,最后结果依然是“李广难封”;陈胜、吴广不甘贫穷受虐,起事时也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封侯”路上,真可阅尽人间百态。“侯”的字形较之古文字变化较大,教学中可灵活识记为:古代以射箭选贤才,一人(亻)用箭(矢)把地面上的一个站立的草靶人(丄)射倒了(■),因其武艺高强,故给他封拜侯爵。作地名时读hòu ,如福建一地名:闽侯。

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人持矢,在射箭,

箭箭都中靶中间;

箭法好,射得准,

封侯为官作奉献。

候hòu 篆文■

形声兼会意字。从人,从侯,侯亦声。《说文》析义为“伺望也”,“侯”是人用箭(矢)射靶之义,人把箭射出后定然观望察看是否中靶,故本义为守望,察看。又引申为观望、询问、服伺等义,词语如:守候、问候、伺候、等候、迎候等,这些语词也都含有探测、观察之义。由探测、观察的行为又引申为所观察的事物变化的情状,词语如:气候、时候、物候、症候、火候等。教学时可先出示“侯”,而后加“亻”组合成“■”,此时可淡化其会意,强化其形声,提示“亻”表义,“侯”表声,但形声组合成“■”明显可见两个“亻”挨在一起(■)太挤了,于是将“■”字内的“亻”省笔写成了“|”,组合成结构紧凑美观的“候”字。理解内里的一竖是“亻”的省笔,这样也就容易将“候”与“侯”区分开了。

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立人一竖横折横,

一个矢字往上冲;

切记候字共十笔,

右上横折不是工。

守候问候须观察,

四季气候各不同。

猜你喜欢
形声篆文侯爵
鼻子
浅论《染血之室》中的意象
喂靴子吃饭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咱们最初是啥样
创设教学情境要巧“借”
根据“形声”记汉字
偏旁部首知多少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