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分析的《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8-05-30 17:10刘念刘一沙
关键词:物流金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刘念 刘一沙

摘要:《物流金融》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将金融学、物资流通与仓储等学科知识交叉集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生在单一学科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学科间知识交叉而形成新知识的素质能力欠缺,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致使核心课程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难点成因出发,应用结构方程分析原理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依托实证数据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践为主导的課程创新教学模式,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为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框架。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金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产品的丰富,物流业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应物流人才需求量急增,从而推进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而物流管理专业规模过热过快的扩大,却带来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及内容与行业现状不匹配、教学条件不足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课程目标定位与行业要求脱节,课程教学方案制定缺乏对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调研与分析,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忽视了实践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其次课程实践教学设施缺乏,实践教学项目及实训主要以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关实训室为平台,导致有些实践教学项目只能采用通过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无法开展。其三专业师资力量亟待提升,数量上师生比例达不到教学要求,质量上具有从事企业一线工作丰富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以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总体上看,仍属于以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突出高职专业教学特色,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金融》为突破口,应用结构方程的原理,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效果的成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践为主导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解决学科交叉性强、理实一体的《物流金融》课程教学难点问题,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二、基于结构方程分析原理的《物流金融》课程教学困境分析

由于《物流金融》课程存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度高、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对交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往往成为教学“难点”,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入学分数差异较大,故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核心价值观差异性大,以致部分学生对现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应,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优化教学组织,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成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在已有学者研究基础上,构建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实践情况等多维度观测变量的初始课程教学难点成因指标体系,并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反映变量用以掌握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难点成因及要素,并运用德尔菲法修正初始课程教学难点成因指标体系。见表1。

其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原理,采用相关权重法确定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实践情况等指标权重。指标权重需要首先从大样本(表1)数据中获取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然后计算单个指标占变量指标总体相关系数的比重,该比重即为计算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结构方程模型中标准化因子载荷即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而在应用各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的过程中,需对各指标的因子载荷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公式为:

计算后,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三、指标体系综合分析

根据实证数据分析可知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实践情况(潜变量)标准化因子载荷分别为0.26、0.24、0.38,在一级指标中学生实践情况载荷最大,说明学生实践情况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课程教学中如何高效保证学生实践质量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研教改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已确定的学生实践情况中三级指标(观测指标)标准化因子载荷进行分析排序可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专员负责实习、标准化因子载荷为前三,是教学改革重要着力点。学生实践时间,学生在企实习,教师在企挂职,企业人员任教分列四至六位,这也为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计划和步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中三级指标(观测指标)标准化因子载荷可见,教学方法、知识拓展,认真听课、学习兴趣的权重较高,其因素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学生自主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自主科学构建内在知识体系的素质能力,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指标体系的分析,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高职创业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自主创业可以拓宽就业门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现代物流企业催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岗位,同时对高职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基本思路

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难点成因的“指标体系”及实证“指标标准化载荷”的意义在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探究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四种能力及其之间内在联系。四种能力实践能力是基础,创造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共同作用形成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无疑源于实践能力的积累和创造能力的升华。为促进高职专科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培养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性物流人才,本文应用结构方程分析原理,对课程学习效果成因指标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三基于”实践为主导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修订课程标准及设it%案,建立和完善物流金融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及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以确立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重要内容,指导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基于结构方程分析原理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学习效果成因的指标分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三基于”实践为指导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位置,并在课程教学中得到重要体现。为此,需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修订,明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组合方式、课时比例、进程要求等,并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切实贯彻,发挥实践性教学各环节的应有作用。

2.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素质能力。加快“三基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要求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实践教学任务,切实从学科为本位转向专业应用能力为本位,从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从而转变整个教学模式的主体,即以学生自我构建,自我培养,自我提升为主,形成校内外关系协调、和谐和完善的“三基于”教学体系。

(1)基于学生主体的翻转式课堂实践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由传授课内知识的教学转向延伸课外培养能力的教学,由学生被动性学习转为主动性学习,教法与学法并重,积极开发以培养学生自主科学构建内在知识体系的素质能力为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提高其专业基本技能。

(2)基于开放式实践基地的课堂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依托行业、企业资源共建稳定的校外课堂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课堂教学迁移到企业工作现场,再现真是的工作情景,提高物流金融课程教学实训和专业实习质量,让学生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专、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更好地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基于课堂创新平台的课程实践。它以物流金融专业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为物流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构建新的项目,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行业等主办的各种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与,并积极开展课外的企业调研、访问和技术服务等活动,以牢固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专业综合技能和创造能力。

(4)“双师型”素质提升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保证。一是在“三基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行的教师培训优惠政策,教师主动深入行业、企业积极参入顶岗实践,承担应用性科研项目等工作,旨在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三是为适应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学校加大了向省内外、国内外开放的力度,创造各种条件加强校际、校企和师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教学实践中来,

五、物流金融课程“三基于”教学模式的实施

(1)在翻转式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实现了主体性的课堂翻转,其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转换为指导者或帮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構建知识的能力。为了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实践,两年来新建和更新了物流金融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室及专业实训室。在教学中实施了“学生备课、讲课、评课”制度,开展了由单一学科知识点延伸到相关多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即课内到课外知识拓展的讲课实践: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化的专业教学手段,应用仿真模拟等教学软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有效地推进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通过课堂随堂测试和备课笔记评判,学生对本课程“交叉”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度,从67%,上升为91%,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建立校企共生发展机制构建稳定的开放式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专业课堂移植到企业,为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和教师的专业实践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了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能紧随企业发展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主动参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实现了高职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开放式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纽带”,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了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发展的关系,先后与一力物流、菜鸟驿站、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多家企业挂牌建立了稳定的开放式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战略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共建“开放式实践基地”,制定课程实训指导方案、合作编写课程教材,让学生参与课题调研与数据处理分析,了解和掌握物流金融课程相关的具体业务运作和经营竞争之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意识。

(3)构建课堂创新平台的课程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物流金融专业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建立起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如设立“高职生物流金融课程创新专项基金”、“物流金融创业工作室”等,并以“载体项目”为驱动整合资源,组建学生竞赛与多学科教师融合的团队等方式,营造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特色的竞赛文化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优化组合、载体项目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两年建设初见成效,2017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学院技能竞赛中《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赛》、《银行业务综合技能赛》分别夺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成功入围国赛。而校企合作的“课程创新专项基金”为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物流金融课程》学生创业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了他们对物流金融课程学习及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高职生的综合能力和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六、结语

基于应用基于结构方程分析原理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学习效果成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践为主导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内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指引,以“三个基于”为主要内涵的教学改革,将学生自主构建内在知识体系体系的素质能力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紧密结合,提供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机会,在课程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无缝”对接专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