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左海公园休闲旅游产品的现状评价及未来开发探讨

2018-05-30 11:00黄艺丹林岚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旅游产品旅游开发

黄艺丹 林岚

摘 要: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福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却未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西湖-左海公园为福州市的代表景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福州西湖-左海公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西湖-左海公园的旅游产品、设施建设、游客数量等现状,分析其休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闪光点,并根据申报4A级景区的相关标准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及发展方向,为福州市西湖-左海公园申报国家4A级景区的工作助力。通过打造旅游产品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及加强旅游营销等措施,加快西湖-左海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以促进福州市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福州西湖-左海公园;旅游开发;旅游产品;休闲旅游;游憩功能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却未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福州市西湖-左海公园为福州市的代表景点之一[1],在福州市各旅游产品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休闲旅游功能。本文总结了福州市西湖-左海公园在发展建设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并且以申报成功4A级景区为发展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区背景与研究对象介绍

(一)福州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近几年,福州市旅游产品开发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资源开发逐渐深化,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入境游和国内游快速发展,“大旅游市场”初具雏形。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体现了较强的市场化开发原则和“大旅游”的意识。依托台、港、澳和华侨市场,使福州市入境旅游一直发展得比较好,展现出巨大潜力。福州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现了现代旅游产品“综合性”这一重要特征。全市目前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等集六大旅游要素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协调发展体系,备齐了水、陸、空旅游交通条件,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

福州市旅游产品开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福建省主要旅游城市如厦门、武夷山,以及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产品数量较丰富但规模不大,特色不突出。福州市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得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较大优势,数量较为丰富。但山海兼具、文化独特、著名侨乡的特色远没有发挥出来。对八闽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缺少品位高、吸引力强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从而直接影响了旅游产品规模的扩大,造成目前福州市旅游产品弱、小、散、差的表层状况。

(2)游产品层次大多贴近基础层面,高端旅游产品少。一般来说,开发旅游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层面游客的需求,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和发展层面(主体参与型)。从福州市旅游产品的发展层次上来看,观光游览型的基础层旅游产品占很大的比例,而参与型的高端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大多数景点缺少表演式和互动式的旅游项目,不能完全吸引旅游者,游客在每个景点的停留观赏时间很短,大多数的游客都是走马观花式,这样就阻碍了旅游经济效益的实现。

(3)旅游产品品牌缺乏竞争力,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往往这种载体是由旅游品牌来承担的。福州市虽然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旅游品牌的营造上还比较欠缺[3]。

二、福州西湖-左海公园背景介绍

(一)西湖公园背景

公园内景色秀丽,有鉴湖慕鱼、宛在堂、紫激厅、开化寺、古堞斜阳、西湖书院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是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全市性综合公园。

自西湖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从每年的60万人次,迅速上升到每年的200多万人次,每天的客流量达到数千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超过45万人游园。

(二)左海公园背景

福州市左海公园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与西湖公园相邻,西依二环路,北临铜盘路,南靠象山,是大西湖“一水两园三峰四岸”景观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园面积33.77 hm2,其中陆域面积约为15.63 hm2,水域面积约为18.14 hm2,绿化面积2.3 hm2。是福州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4]。

公园内布置有英国红屋、激流探险、威尼斯水城、高空飞车、海底世界、游船码头、动感体验厅等多处娱乐设施;“日本榻榻米”等餐厅、卡拉OK厅以及许多临时性、季节性的娱乐场景,诸如“恐龙世界”、“飘雪乐园”、“西部牛仔特技城”等。同时,左海公园的东部为“水族娱乐城”建筑。一楼为“左海水族馆”。此外,游乐城设有射箭馆、音乐茶座、钓鱼台等等,令人乐之无穷。娱乐城的南面是一片湖泊,设有几个游艇码头。有40多只的飞碾船、脚踏船、机动船和手划船供游客游弋湖面。

(三)西湖-左海公园的改造扩建工程

从2017年11月起,西湖公园环境提升工程将正式启动,拟改造恢复的明朝时期古建筑梦山阁、西湖社、西湖书院,还计划从西湖抽水到平章池,水流过平章溪到墨池,再经过雄兵桥,回到西湖。改造后,整个小水系更将蜿蜒围绕着西湖书院和西湖社,衬托出古典园林的神韵。

具体措施分三期进行,建设环湖步行道、搬迁动物园、合并左海公园。自笔者去西湖实地考察当日起,第一期环湖步行道正在扩建中,观湖长廊、环湖步行道、仰春亭、亲水台地、亲水广场、棋乐广场、健身广场、健身径等景点均在施工中[5]。

三、调研结果分析

福州市的西湖-左海公园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附近居民提供了休憩、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游憩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显现。但是在其休闲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与闪光点。为了更好地总结其开发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升其旅游产品的质量,笔者于2017年12月走访了西湖-左海公园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西湖公园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归纳总结出西湖公园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为:

(1)公园内一些小水景湖面清洁不够,会有些杂质藻类漂浮的现象,部分木栈道周围生态浮床内的植物效果不佳,需要更新换盆。据现场观察发现,园区内部分水面会有油垢及漂浮物的现象而且水质变差后常有异味飘出,影响亲水空间的正常活动。

(2)古典景观意境营造不足。公园里面布置的部分垃圾桶和一些仿古建筑紧紧相挨,现代的垃圾桶和古建筑之间风格差异很大,并且大多数都是绿色的垃圾桶和朱红色的古建在色彩上也产生强烈的对比,游客拍照取景和观看时都显得有些突兀;另外,凳椅指示牌等设施形式不统一,驳岸护栏与全园古典水景风格不匹配,难以与西湖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相协调。

(3)植被绿化总体景观较好,但是公园中有多处草坪因缺乏管理而显得杂乱,已有多处草坪被踩踏损坏较厉害,园中一些低矮灌木也缺乏修剪。应适当加强草坪、地被类植物的养护,不让表土裸露。

(4)游憩功能设施缺失,安全隐患凸显。公园背景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缺乏,难以适应游客游园的文化与安全需求。

西湖公园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优点主要在于:

园内空间布置营造较好。公园整体是以多中心组团模式围湖而建成的,将各处古景和新景观相连在一起,当中中式古典园路形式和环湖游步道的设计给游客展现了优美的游赏空间序列和空间格局,而现有的亭馆斋室结合传统植物配置,充分的将富有东方古典园林气质的景致氛围完美的展示出来,并且公园与主要交通干道相邻,园区与周边较长范围的线型无阻拦的连接边缘都极大地给游客提供了方便。

西湖公园在环境整体品质方面建设较好。园内有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小气候和较为幽静的空间环境。在植栽绿化方面,植栽的观赏特性、层次丰富度、尺度宜人性和健康状况都较为良好。

(二)左海公园调查结论与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归纳总结出左海公园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为:游乐设施太过老旧,维护不足,缺少新式游乐设施的引进。笔者家住福州附近,小学时期(大概2006—2009年左右)去过左海公园4-5次,期间没再去过了。直到这次实地调研(2017年12月),发现儿时玩过的设施都还在运行营业中,公园中绝大多数游乐设施并没有更新改进,公园景观也没有很大变化,只加入了一两个新设施。其是否有严格执行游乐设施的日检、月检以及年检制度不得而知,但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年限一般在8—10年,某些热门主题公园的游乐设施甚至2-3年就能得到更新。笔者小学时期左海公园的相关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一定年限,按时间推算左海公园的游乐设施早已超出使用年限,不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破旧的外观还影响公园的整体景观。

游览信息设施存在导向性、文化传播和艺术性不足的问题。从公园的定位上来看,左海公园接待的游客以周边家庭带小孩来游玩消遣以及周边居住的老人来散步、锻炼为主,故公园内除了设有有一定身高年龄要求的娱乐项目之外,近年来主要增加的是针对小孩的收费项目。但是各类游乐项目彼此间风格不太统一,主题不明确,各游乐设施独立运营且分布十分零散。一方面,在导览图设置上,缺少公园的全景鸟瞰图以及导览平面图,这给部分游客在路线安排上造成了一定困扰。

空间的功能配置不合理。对于来公园锻炼的老人,一方面公园未设置健身器材,另一方面锻炼和交往空间匮乏,入园健身运动和休憩老人与儿童越来越多,很多树荫地面的草坪被踩实、土壤板结、植物不能生长。对于有孩子以家庭为单位游玩的游客,除了游玩娱乐设施外,多喜欢在较开阔空间进行家庭活动。而左海公园的游乐设施混杂在供休闲娱乐的草地附近,散步的过道附近等地,功能区划分不够明显,景观比较杂乱。因此要注重场所空间的违和感,形成多样化的公共、半公共空间,以利于锻炼、亲子活动和家庭聚会的幵展。

水体景观退化。园外进水仅为补充蒸发之用,没有形成循环水系,水质浑浊,富营养化严重,水景观退化;在亲水环湖木栈道附近会有生活垃圾及死鱼漂浮,附近在建楼房的材料废弃物有时也会落入湖中,影响水面以及水质清洁。同时,驳岸比较硬质,缺少水生或生态浮床类植物软景。

文化景观营建匮乏。公园并未把福州或闽北的地方文化融合进景观中,如龙舟文化展区只是将几条龙舟简单的堆叠,没有对之进行较好地宣传和展示,严重缺乏吸引力,降低了游人驻足游憩的意愿。

左海公园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优点主要在于:

在场所空间布置方面建设较好。公园采取多中心组团模式划分空间,以较为简洁的环湖游览路径设计和不难分辨的园内主次千道形成良好的游赏序列,加之临近公交接驳点的便利交通环境优势,这些都为游客造访游玩提供了方便。

(三)西湖-左海公园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1)公园环境整体品质方面。公园内良好的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给人印象深刻,但是水质清洁问题仍然是困扰公园整体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西湖公园和左海公园依湖建造,水体面积较大,游客会对己有的划船娱乐项目、环湖木栈道和一些水榭亭台如湖西亭、鉴湖慕鱼等与水有关的项目、场所产生兴趣,提高公园的特色和吸引力,要想提高公园环境品质首先要加强湖面水体清洁工作,此外噪音污染也对公园环境品质的提升产生了影响,如左海公园内一些商业运营的大型娱乐设施和场馆氛围以及环湖木栈道周边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都给公园安静的环境程度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公园场所空间布置方面。场所特征是公园景观表现的基本载体,对于景观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西湖-左海公园场所空间要素方面总体建设较好,但是在场所特色文化的挖掘上仍显不足,削弱了场所的吸引力和人们进入空间驻足停留的愿望。此外,公园仍存有一些支离零碎、功能模糊的空间和对于草坪区的建设仍有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阻碍了游客活动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应该提高铺装在空间变化的暗示及空间氛围的渲染。

(3)公园公共设施方面。调査显示两个公园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均有不同程度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游览信息设施上缺少户外科学文化教育内容,不能提供充分的科教信息。同时在引导性方面还需完善,左海公园园区内各地段缺乏导游图的设置,引导性不足,而在其艺术美化上也重视不足,表现样式简单;在游戲娱乐设施上则主要体现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而西湖公园主要以山水园林为主,园内游乐设施匮乏;在休息设施上,公共座椅外形残缺老旧,欠缺艺术感,座椅多以石材为材料,石材具有冬冷夏热的特性,因此降低了座椅的利用率;在服务设施上,缺少健身器具,并且夜晚公园有些地段路灯照明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园内的游人活动。

(4)公园管理方面。公园的后续管理对于其建设成败有至关影响,目前福州市在公园管理和维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公园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例如在滨水活动空间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园内部分公共空间中的一些骑自行车、玩轮滑的游客可能会给周边其他游人造成危险。而在设施维护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如部分游乐设施和公共座椅的设计形式老旧,功能性不强,缺乏更新。同时卫生清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草坪区等人群活动较为聚集地带的卫生清理工作。

三、根据4A级景区申请标准的改进建议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西湖公园游人以中、老年人群體为主,他们大部分会与朋友、同事或家人一起前来,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游玩消遣和运动健身,因此西湖公园的建设上应多关注此类人群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园内中老年人以小群体形式游玩消遣,如下棋打牌、音乐练唱、喝茶聊天等,因而要多多考虑休息设施的布置和围合空间的营造,方便这些人群的互相交流和活动的参与,公园主路及环湖游步道上多进行运动健身活动,但中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就有必要在主要的活动路线上要合理放置休息设施,并且在休息设施附近配置植物群落来遮阳避风,路面应当设计平整,给中老年人创造舒适的步行健身空间。

而左海公园游人以青年人和带小孩出游的家庭为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游玩消遣,所以左海公园的建设上应更多考虑此类人群的需求。青年及家长儿童大多数在园内游戏娱乐设施场所停留,可见其可以很强的吸引多样化人群,因而要多加关注游乐设施形式、趣味性选择以及设备维护和安全方面。

根据国家4A级景区的申报标准,以申报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对西湖-左海公园休闲旅游产品的提升提出如下建议:

(1)游憩空间和游玩空间的功能性划分。规划出具体的功能分区,即增设休闲游憩区和游玩娱乐设施区以及科教文化区。在休闲游憩区增设锻炼器材、步道、休息座椅等基础设施,并且营造轻松幽静的游憩环境。在游玩娱乐设施区引入大型游乐器材,营造欢快活泼的玩乐氛围。

(2)加强道路交通的连接性和可进入性。西湖-左海公园共属“大西湖”景区,但其两者间的地理相通性不佳,园内缺乏连接各景点的接驳车,也缺乏提供游客进行自助游览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而对比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景区设有环湖电瓶车,游客可以随时招手上下车,到达湖边任何景点;景区周围设有众多的自行车租赁点;景区周边公交发达,同时还开设旅游专线,微型公交等。以此作为借鉴,可开设直达西湖-左海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园内增设接驳车、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设施,增加道路交通的可进入性。

(3)突出不同景区(点)的主题打造。西湖、左海公园位置相邻,若主题相似则会增加审美疲劳,降低聚集效应,不利于旅游景点的融合与相互促进。西湖公园作为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典园林,可在开发改造上延续古典园林的意境,并通过设施的仿古建设以及绿化植被有层次地点缀铺陈,营造出古典园林的美感。而左海公园的相较于古典意境更适合建立现代文化主题乐园式的游览景点,引进新型大型的娱乐设施,统一管理,以特定主题进行装饰布置,合理设置游乐设施的布局,增设多个景区路线图。增设餐饮区和休闲娱乐区,方便人们在体验游乐项目过后进行休息和用餐。

四、增加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

杭州西湖的成功之处之一就在于其体验项目特别多,仅仅游船就分为画舫系列、休闲船系列、大型游艇系列和小型游船系列,他们在外形上与西湖景观非常协调,设计合理、更人性化,不仅体现了游船的安全性,更体现了其舒适性和文化性;还有免费的音乐喷泉,动听的古典音乐或者节奏感十足的进行曲配上柔美的喷泉和灯光,非常的迷人。西湖的另一体验项目《印象西湖》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越三大巨头倾心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将州西湖的景观极致化,印象化[6-7]。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杭州西湖的开发战略,在福州西湖设置多种类型的游船供客人选择,并且大力开发湖周边风光,形成有特点的小景点,游客坐船可以到湖周边的任何景点、设立专门的垂钓区、配置夜间喷泉、举办篝火晚会;引入《印象西湖》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在最佳观湖景点设置演出厅,实行套票制度。

五、增加本地文化的渗透

西湖-左海公园的文化氛围较平淡,龙舟文化园缺乏吸引力。公园的科教性不强。应通过福州市文化的渗入,加深加厚公园的文化底蕴。具体通过开设科教文化园等设施以及文化景观的营造,辅以生动的展示形式以及讲解,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以提高公园的科教性和吸引力。

六、加强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将志愿者团队形成常态化配置,为客人免费提供导游和咨询服务。福州的西湖旅游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在景区点配备专门讲解员未免有些劳民伤财,那么设立志愿者团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无非就是树种的介绍、沿途问路等,这些都能通过随处可见的志愿者小分队帮助解决。一方面帮助游客答疑解难,另一方面扩大景区影响力[8]。

参考文献:

[1]曾明亮.福州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翁新汉.论福州旅游产品的开发[J].福州党校学报,2006(04):64-67.

[3]张国芬.杭州西湖旅游开发模式对宁城旅游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94—95.

[4]孙晓锋.江南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醉白池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30—35.

[5]包静,何冬琴,潘孝根,张鹏翀.浅析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游憩功能[J].现代园艺,2016(10):86—90.

[6]陈兆燕,邱勇,谢红彬.基于游憩者调查的城市内河滨水区游憩功能提升策略—以福州白马河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03):315—319.

[7]林杨华.福州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3):30—32.

[8]谢吉红.福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黄艺丹(199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通讯作者:林岚)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旅游产品旅游开发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