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在科技服务路上的带头人
——记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梁义春

2018-05-31 06:18孙旭扬
绿色中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林果技术培训板栗

文|孙旭扬 孙 阁

一个人干一件事的激情有的时候是有时间限制的,也许是1年,也许是5年,但这个人30年干了这样一件事,却激情满怀,他叫梁义春,目前最高的职务是河北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从1984年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至今,梁义春在林果技术推广领域一干就是35年。

一个政策和技术的传播者

今年55岁的梁义春已过知天命之年,一般这个年龄的同志在单位多是动动嘴,指挥手下人干事的多。而梁义春却永远冲在第一线的那个人。

1990年3月,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 “河北省林业厅赴青龙县下基层工作组”进驻青龙县大巫岚乡。一年里,他跋山涉水走遍了乡里的村村寨寨,对果树集中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农民不懂果树技术,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特长,编写了1万多字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在乡广播站进行广播。

直到今天,青龙县的板栗种植户们还记得当时的那个小梁技术员教给他们的技术规范。

2001年4月,梁义春参加“河北省林业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下基层工作队”,进驻磁县路村营乡押涧村。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作为队长带领工作队同志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动脑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为村里老百姓出实力谋实策。为解放村两委思想,开阔村民视野,他带领押涧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群众,到石家庄高邑、赞皇、元氏等地参观梨枣、赞皇大枣、石榴等果树专业生产典型和经验。经过工作队的努力,为村里争取资金购置2万多株赞皇大枣、冬枣和磨盘柿子苗,种植成活率92%,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经济收入开辟了新路径。其间分别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梁义春讲解果树栽培

做果农心中的主心骨

梁义春是河北省林业厅第一批的“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他在2011年响应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进万村兴百业”活动,入驻遵化市马兰峪镇魏进河村。

该村地处燕山山区,是著名的京东板栗主产地,全村种植板栗面积2700多亩,大部分栽培的是传统品种,树体高大,管理不便,产量低,效益差。为充分发挥该村板栗资源优势,改变低产劣质的状况,结合板栗高接换优项目的实施,他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讲解新品种的优势和特点,在该村大力推广紫珀、遵玉等适于密植栽培的优良品种,累计改接栗树 10万余株。同时,在不同的生长季节,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矮密栽培技术,通过采用母枝定量修剪、增施有机肥、行间生草、树盘覆盖、夏季压青、栗园悬挂杀虫灯、放养捕食螨、树干涂粘虫胶等板栗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板栗产量大幅提高。结合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500余份,培训周边技术人员和果农2000余人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015年全村板栗平均亩产达350公斤,高产园片达560公斤,创造了燕山板栗单产之最,管理水平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称赞,推动了全市板栗品种更新及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被评为“林业科技服务年先进个人”。

依托项目,科技服务路上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林果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林果技术推广。他先后主持或参加林果科研推广项目多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示范样板,编写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服务活动。1984年作为第三主持人实施的推广项目《冀中南平原沙地梨丰产、稳产、优质技术推广》工作,涉及石家庄、保定、沧州、邯郸等市的22个县(市)。在实施过程中认真研究,详细制定年度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并经常深入项目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工作,到项目结束时,推广面积达33万亩,3年共增产101267万斤,增值15190万元,扣除成本,纯增值13367万元。2011年作为第一主持人实施的国家林业局《板栗优良新品种繁育及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项目涉及遵化、迁西、宽城、兴隆、滦平、青龙和邢台等7个县(市),推广面积合计13.6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到2013年,板栗新品种示范区优良新品种利用率达100%,优质果率将达到95.6%,高接园平均亩产239.8 kg,较常规品种亩增产147.4 kg;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辐射推广区平均亩产达212.0 kg。项目实施三年累计实现新增总产值16263.16万元,新增社会纯效益13277.38万元。举办各种层次培训班150余次,培训技术骨干和板栗生产大户580人,栗农1.3万余人,印发科技资料2万余份。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板栗栽培技术能手,提高了板栗产区的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带动了当地板栗加工业以及运输、农资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开拓创新,服务基层生产的践行者

向实践学习,开展试验研究,不断创新技术,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提升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的动力。

1995年他和同志们一起在石家庄市郊区于底乡大马村和大河乡大河村苹果园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绿风95”在苹果上的应用试验研究工作。从实验设计到试验喷施实施,一直负责对试验树进行观察和记录,自己动手采集大量样品并进行测定,共获得6000多个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出论文《“绿风95”防治苹果真菌性果实病害试验》和《“绿风95”对苹果生长结果影响的研究》。于1995年11月在“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上发表,并被《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收载。《“绿风95”防治苹果真菌性果实病害试验》一文在《河北果树》杂志1996年第1期刊登。1998年为指导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效益最大化,结合生产实践,参与制定了河北省《优质苹果生产管理综合标准》和《优质梨生产管理综合标准》。标准制定起草工作完成后,发放到全省苹果、梨主产区征求意见。经多次修改,于2000年1月通过专家审定。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4月发布实施。通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指导和规范生产过程,落实各项生产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达到生产品质优良、外观优美及无任何污染的绿色果品供应市场,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工作中不断创新、总结实用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近年来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和科普文章10多篇。参与编写了《绿色证书培训教材—果树栽培》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林果分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多年来,梁义春把科技服务做为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始终牢记并践行着守土尽责的初衷,不辞辛劳,走村串户,踏遍山山水水,传播着林果技术知识,为全省林果业的技术推广和快速发展铺路搭桥,用实际行动为林果农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科技服务路上谱写了一曲无悔的奉献之歌。

在采访中,他的老领导和同事们这样评价他“梁义春能够30年始终满腔热忱为百姓进行技术服务,传授果树生产技术,传播林果科技知识。是农民心中的财神,更是宣传和落实好党的好政策使者”。

梁义春凭借着30多年来专心致力于林果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先后主持5项省部级科技推广及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三等奖一项。

30多年来,梁义春深入基层,传授技术,服务百姓,为果农增收林业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先进工作者和嘉奖称号。

梁义春参加技术培训

猜你喜欢
林果技术培训板栗
打板栗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板栗开花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