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星辰,何惧夜幕

2018-06-11 04:14华老邪
党员生活·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体银河系宇宙

华老邪

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我们探索宇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反过来,人类的行为也不仅影响着整个地球,还影响了宇宙。

卡尔·萨根的《宇宙》,原以之为科普,然而读着读着,便被其深邃的哲思、开阔的格局、厚重的历史底蕴、妙趣横生的文笔所吸引,同时也钦佩其活泼的文字中蕴含的鲜明的批判意识——为地球呼吁。萨根仿若有三只眼,一只探索星空,一只回望历史,一只探测社会现实。他引导读者既仰望星空,又关切现实,既回望歷史,又关切未来。合上书本,忍不住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究竟有多少生命体在创造着与人类迥异的文明,看见的,看不见的,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传达一种生命的回响。蜉蝣一世,人间一日,人间一世,宇宙一日。人类渺小到如此微不足道,但又如此好奇而自信地想要探索整个宇宙的秘密,想到此,不禁提笔写下:蜉蝣天地行,何惧夜幕深,此心若明镜,俯仰皆星辰。

人与宇宙息息相关

在古代的日常谈话和生活习惯中,最普通最琐碎的世事也会跟宇宙间发生的最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萨根举了驱虫咒的例子,公元前1000年的亚述人以为地龙(蚯蚓)是牙痛的病魔,他们的咒语以宇宙的起源为开头:“阿努造天空,天空造地球,地球造江河,江河造水流,水流造沼泽,沼泽造地龙”;最后以治愈牙痛为结尾:“地龙,你出言不逊,愿埃以其巨掌惩治你!”具体的疗法是将二等啤酒和食油掺和,默诵咒语三遍后将其敷于病牙上。

我们的祖先是如此渴望了解宇宙,将自己的生活和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对星象的好奇发展出星占学,我们今天仍可从很多词汇里辨认出星占学的古风。如disaster在希腊语里是“坏星”,mazeltov(运气)在巴比伦语里是“好星座”,consider的原意是“与行星同在”,汉语里的“扫帚星”则意味着灾难。此外,我们这个世界的国旗几乎有一半是采用天文符号。以上跨文化的同类现象表明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野心勃勃地寻求着与宇宙的联系。

然而,随着人类的成长,人类反而和宇宙疏远了。尽管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更了解宇宙,但是那种与宇宙“命运与共”的意识却逐步退化了。人们认为宇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无关紧要,因此只需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昏昏度日。萨根告诉我们,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我们探索宇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反过来,人类的行为也不仅影响着整个地球,还影响了宇宙。

萨根认为,我们和动物,从根本上说是植物的寄生虫,靠盗取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来从事各种活动。我们食用植物,将血液里的氧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提取人类必需能量。然后我们呼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来创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这种人与植物的协作看起来如此自然又天衣无缝。但是,我们可曾想到,这个微妙的循环过程其实是以1.5亿公里外的一颗恒星(太阳)为动力的?

变世界观为宇宙观

我们不仅是世界的人,还是宇宙的人,当我们把思维格局由世界转换为宇宙,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都会焕然一新。

我们的常识被颠覆。我们经常说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地球是中心,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此外,难道太阳只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吗?如果我们换一个观测点,比如在金星上,因为金星是逆转的,所以太阳是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而且,从日出到日落需要118个地球日。萨根提醒我们,在进行天文学研究时,也应该摒弃这种“地球思维”。比如研究火星时,就不能带着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预设去观测;在想象其他星球生命体的时候,也不应该局限在它们只能像人一样主要由碳和水组成的思维定势中。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我们思维的角度是否会更广、对事物的认识是否会更通透呢?我们也许会骤然“开窍”,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其实并不理所当然。

我们的生死观也被颠覆。从宇宙的起源来看,地球是46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之后不久——大概40亿年前,原始地球的湖海里产生了地球生命的基本分子,但这种基本分子要发展为复杂生命体的人,又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只有短暂生命的我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这也正是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进化论的伟大之处。对于朝生暮死的蜉蝣来说,我们慢到它几乎觉察不到,是迟钝而令人厌倦的,然而,对于只有百年生命的人类来说,宇宙又似乎冷酷到亘久不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星和恒星都是处于变化中的,它们也存在生命的周期,它们也有死亡。

当我们由世界观转换到宇宙观,了解我们生命的短暂,明白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非常渺小的一个星球——仅银河系就有上百万个世界,在其他的无数星球中一定存在着比我们更加智能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形式绝不同于我们,如此,我们是否会对世间繁琐之事怀抱一种淡然呢?是否会收敛我们人类的傲慢,努力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谦和呢?

毕竟,我们不仅是世界公民,我们更是宇宙公民。

萨根说:“总有一天,在某个遥远恒星的某个行星上,一个与我们每个人的差别都很大的生命,也许会要求我们向他们发送最新版本的《银河系百科全书》,以获得刚刚加入银河系文明共同体的这个最新社会的一些资料。”

银河系文明共同体,想想都激动。

期待这种美妙无比的星际对话的开始。

作 者:卡尔·萨根

译 者:陈冬妮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命体银河系宇宙
最详细的银河系地图
银河系有60亿个“地球”?
宇宙第一群
认识银河系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这宇宙
银河系
生命科学(三)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