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耶贝尔歌剧咏叹调《影子之歌》演唱探究

2018-06-11 07:02韦林贝
歌海 2018年6期
关键词:演唱处理作品分析

韦林贝

[摘    要]《影子之歌》 选自梅耶贝尔的喜歌剧《迪诺拉》的第二幕,是这部歌剧中最经典的咏叹调。结合梅耶贝尔的生平及歌剧的创作背景,对作品的艺术风格、曲式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对演唱的处理与把握进行探究,把学习和研究作品的过程做一个归纳和总结,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

[关键词]梅耶贝尔;《影子之歌》;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梅耶贝尔是十九世纪欧洲颇有声望的歌剧作曲家和法国大歌剧的主要奠基人,一生共创作了17部歌剧,晚期喜歌剧作品《迪诺拉》便是其中之一。《影子之歌》是《迪诺拉》第二幕中兼具演唱性与舞蹈性极强的一首咏叹调。通过剖析、演唱这首作品,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解决演唱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达到演唱技能上的突破和自我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作品艺术风格

(一)梅耶贝尔生平与歌剧背景

1. 梅耶贝尔的生平简介

贾科莫·梅耶贝尔,德国作曲家,从小学习键盘和作曲。1813年前后,开始涉足歌剧创作,早期写作的是德国式歌剧,由于没有受到认可和欢迎,曾一度想放弃。1814年他离开了维也纳,开始学习罗西尼的创作手法。1816年他到了意大利学习声乐发声方法。1826年在巴黎生活经历中,他了解到人民大众对歌剧的审美要求。由于他人生经历的丰富,创作过不同风格的歌剧,把浪漫辉煌的法国音乐与精悍规整的德国音乐,柔美抒情的意大利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歌唱性很强,注重声音的张力和感染力。梅耶贝尔对当时的歌剧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喜歌剧作品《迪诺拉》是梅耶贝尔晚期作品之一。

2. 歌剧《迪诺拉》的社会与创作背景

喜歌剧《迪诺拉》原名《普雷梅尔的赦免》,于1859年的4月4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梅耶贝尔的音乐因其独创性而受到称赞,但歌词却令人费解,甚至遭到嘲笑。歌剧于1859年7月26日在伦敦首演时被译成意大利语,并被称为《迪诺拉》,歌剧在巴黎一直非常受欢迎。

(二)关于歌剧《迪诺拉》剧情与咏叹调简介

1. 《迪诺拉》剧情简介

《迪若拉》的故事发生在普罗梅尔的乡村小镇附近,改编自埃米尔·苏威斯特的两篇布雷顿故事《死神来了》和《黑武士》。剧中男主人公霍尔与女主人公迪诺拉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新郎却为了一个宝藏的下落,不顾一切的踏上了寻宝之路。不明真相的迪诺拉听到消息后精神一度崩溃,她抱着心爱的山羊到处寻找爱人试图挽回他们的爱情。第二幕中,迪诺拉在月光下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唱起了我们熟知的这首女高音咏叹调“Ombre légère”,也被称为《影子之歌》。她边唱边跳,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差点丧命,幸好被人解救。

2. 《影子之歌》歌词大意

《影子之歌》以优美婉转的旋律,变幻莫测的曲调,精湛的华彩段落,成为最经典的歌剧咏叹调之一。作品描写的是女主角发疯后对着影子一边对话一边跳舞的情景。20世纪后至今,歌剧《迪诺拉》已经很少上演了,但《影子之歌》依旧出现在许多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的音乐会上,并被作为保留曲目来演出。

歌词大意:轻盈的影子追随着我的脚步,求你不要离开。让我们一起奔跑,当你离我远去,我害怕我颤抖。每天的曙光都与你重逢,随着我的歌声起舞。为了吸引你,我将微笑,我愿歌唱。你可知道奥埃尔爱我,就在今天,上帝将永远祝福我们的爱,你可知道。但你逃跑了,為何离我而去,黑夜包围着我,唉,我孑然一身。啊,回来吧,轻盈的影子,和我在一起。

二、《影子之歌》音乐分析

(二)文字解析

《影子之歌》具有德国民间小调特点,主旋律部分是在模仿《柏林人天生的机智》的旋律走向,轻快活泼。

全曲整体结构A-B-A1-C-A2,回旋曲式结构,线条清晰,节奏明快,小快板速度。引子19小节,是贯穿始终的主题部分。

A部是人声进入的部分,由A段和B段构成。第一乐段即引子的原样重复。B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bb小调,其中d乐句瞬间由强转弱,并引出新的发展部分,d1乐句模仿d乐句进行,随后转至bD大调,并发展补充,持续属音的部分至结束。这一部分给我们呈现是迪若拉自言自语轻声呢喃的场景,在精神恍惚中恳求影子不要离开自己,虽然旋律优美而活泼,但却是以动制静,用反衬的手法给台下的当局者观众们内心同情的体验,也是为了之后将要出现的华彩部分做铺垫。

B部是全曲第一个出彩的地方。60-90小节是华彩部分,女高音在旋律声部中以16分音符甚至32分音符疾速咏唱着,预示着迪诺拉与影子之间的交流和内心纠结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bA大调上,不断的使用音阶上的模进效果,并用明确的强弱对比与音阶回环进行模仿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回声效果,一人分饰两角,情绪高涨。C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仿佛是迪诺拉与影子一人一句相互应和。至76小节后,拍子换成四二拍,二者交流至高潮,32分音符疾速出现。紧接着的A乐段是原样再现,主部主题再次出现,在bD大调的主和弦上结束。

C部是新材料发展,转至A大调上,四三拍,旋律有所缓和,仿佛是迪诺拉累了小憩一般。

154-170小节是A部的原样再现,仿佛迪诺拉又回归至与影子的狂喜当中。

尾声也是全曲第二次高潮部分,用新的材料,伴随着花腔,将迪诺拉的以喜衬悲体现的情感淋漓尽致。并在极度的回环旋律织体发展中结束在bD大调的主音上,戛然而止,但也意犹未尽,仿佛迪诺拉的狂喜与孤独仍旧在进行着。

三、演唱的处理与把握

(一)视唱练耳

1. 这是一首非常有难度的作品,有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多变的调式调性与和声走向,起伏跌宕的婉转旋律。视唱练耳能力的强弱影响着能否顺利学习并演唱这首作品。

猜你喜欢
演唱处理作品分析
艺术歌曲《乡愁》的演唱处理分析
歌剧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