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应用及效益分析

2018-06-11 05:31晏海明王澄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效益

晏海明 王澄

摘要 [目的]更好地推广化学农药减量技术。[方法]在近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精准测报防治、用药关口前移、优选应用高效低用量化学农药,协调配套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等综合措施,进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结果]采用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在防效不降低的前提下,全生育期(包括秧田期)可减少用药1次,降低农药使用量1 302.7 g/hm2,减控率达 31.0%;同时可节约农药成本 300元/hm2,节省用工465元/hm2,增加产值1 077元/hm2,示范区合计节本增效 842元/hm2,效益增加显著。[结论] 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较好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还能实现农药减量和节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应用示范;效益

中图分类号 S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5-0140-0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造成了极大威胁,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1-2]。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通过规范化病虫监测预警技术、优化防控策略、优选高效低用量化学农药技术、优先生物防治技术,配套协调应用农业物理防控技术、环保型农药新剂型和新助剂应用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和高效植保机械的运用[3-4],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减量控害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对解决农药面源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

高邮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5.6万 hm2左右,病虫草害累计发生面积30万hm2左右,累计防治面积在45万 hm2左右。近几年,纹枯病连年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曲病、稻瘟病等气候型病害大发生频率增加,水稻田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恶性杂草抗性逐年增强,为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和有效控制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双重目标,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在前期大量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7年笔者运用精准测报防治、用药关口前移水稻安全生产技术、优选应用高效低用量化学农药,协调配套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等综合措施,进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示范应用,验证了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和效益性,为其在高邮市水稻生产中的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示范区和常规区均设在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老人桥村,示范区面积约66.67 hm2,常规区面积约13.33 hm2,水稻品种均为南粳9108,栽插方式均为机插,前茬小麦,土壤为黄杂土,肥力好,排灌方便。同时设立约0.067 hm2空白对照区。

1.2 研究方法

示范区:应用“栽前栽后两封”除草技术,控制杂草;秧田期应用种子处理和“送嫁药”技术措施,将病虫防治关口前移至秧田期,减轻和延缓大田病虫害发生程度;大田期在精心测报的基础上,应用高效低用量化学农药和自走式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精准防治,采取“压前控后”技術,减轻后期病虫防治压力。常规区:依据病虫情报开展常规防治,除草应用“一封一杀”控制杂草,病虫害防治,秧田期防治一次灰飞虱,大田期病虫防治采取农户自行防治,防治药械为华绿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空白对照区,不施药,杂草防效调查结束后进行人工拔除。具体防治方案见表 1。

1.3 调查方法

8月15日进行一次杂草最终防效调查,于水稻灌浆期(9月15日)调查一次各病虫害的最终防效,分别调查水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最终发生危害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杂草种群进行调查,采取 “Z”字型取样法,每处理区取9个点,每点0.25 m2,去根取出,统计残存杂草株数和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稻纵卷叶螟采取5点取样,每点20穴,共100穴,统计3张叶片卷叶率,同时调查残留虫量,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稻飞虱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处理区调查100穴,计数稻飞虱活虫数,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治效果;纹枯病调查采取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20丛,共10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稻曲病调查采用双平行线法调查法,各处理区调查200丛水稻,记载发病丛数,计算丛病率;再在其中随机取样10点,每点取1丛,记载总株数及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调查10丛总粒数及病粒数,计算病粒率;将各处理区的平均病丛率、病株率、病粒率分别与对照比较,计算丛防效、株防效和粒防效。稻瘟病调查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每小区调查200丛稻,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水稻成熟后 10 月 25 日进行理论测产,综合分析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及效益。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区杂草控制效果

示范区杂草防除采取“两次封闭”,常规区采取“一封一杀”,8月15日调查,田间禾本科杂草均未发现,有少量阔叶杂草,杂草防除效果均较好,处理区之间无显著差异(表2)。

2.2 不同处理区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9月 15 日最终调查,示范区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92.39% 和 95.17%,常规区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93.91% 和 92.75%,防治效果间无显著差异,但保叶效果示范区显著优于常规区(表3)。

2.3 不同处理区纹枯病防治效果

9月 15 日调查,空白对照区纹枯病发病较重,示范区和常规区纹枯病均得到较好控制,示范区病指防效为88.30%,低于常规区病指防效,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4)。

2.4 不同处理区稻飞虱防治效果

9月 15 日调查,由于稻飞虱发生较轻,示范区和常规区稻飞虱数量均较低,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表5)。

2.5 不同处理区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效果

9月15日调查,处理区稻瘟病、稻曲病基本未发现,对照区零星可见;防效均为10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6 不同处理区减量控害效益分析

与常规区相比,示范区通过应用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防效不降低的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农药和用工成本。示范区共开展7次防治,其中包括秧田期2次,除草2次,大田期防治3次,与常规区相比,秧田期增加了1次,大田期减少了2次,化学农药减少(折百量)1 302.7 g/hm2,减控率达 31.0%;节约农药成本 300元/hm2,节省用工465元/hm2;根据测产结果,增产359 kg/hm2,增产率3.8%,按3.0元/kg计算,可增加产值1 077元/hm2,示范区合计节本增效1 842元/hm2(表6)。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较好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还能实现农药减量和节本增效的目的。示范结果表明,在病虫防治效果方面,与常规区相比,2018年未能体现出明显优势,可能与病虫发生轻有关;但在化学农药减量和节本增效方面优势明显,化学农药减控率与常规区相比达31%,节本增效达1 842元/hm2。

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水稻抗病虫性、生育期、“两迁”害虫迁飞动态、药剂特性及防治适期、天气状况等因素[7],要在植保部门监测预警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病虫发生情况,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合理选择高效低用量农药,在病虫大发生年份,还应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因此,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仅是一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防治方案[8]。

参考文献

[1] 张绍明,田子华,何东兵,等.江苏省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5(7):79-81.

[2]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48-2552.

[3] 楊荣明.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家致富,2015(10):34-35.

[4] 刘勇,沈田辉,王风良,等.大丰区机栽水稻穗期“三病二虫”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集成[J].植物医生,2018,31(5):51-53.

[5] 朱新云,施慎年,吴兰田.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践与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22):79-80.

[6] 孙琇华,许奕,陈晓贞.柯城区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907-6909.

[7] 徐南昌,林加财,莫小荣.衢州市稻田农药减量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6):994-999.

[8] 何东兵,朱友理,吴小美,等.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组合试验研究[J].农业科学,2016,36(23):11-13.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化学农药安全使用的绿色发展
可再生能源可以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健康效益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组合拳”中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