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数字化课程建设初探

2018-06-11 06:53丘艳燕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数字化

摘要:数字化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了数字化课程建设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数字化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为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要覆盖所有专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为关键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测绘基本原理及方法,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先进的测绘技术不断融入工程建设,使建筑工程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而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实现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 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测绘大比例地形图、施工场地测量等,详细介绍的测量仪器仅限于微倾式水准仪、光学水准仪、钢卷尺、普通全站仪,对先进而又运用广泛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GPS测量系统介绍甚少,教学内容滞后。这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社会实际需求。同时,作为最重要的课堂媒介,“建筑工程测量”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多为文字的堆砌,图片少、案例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多采取单向灌输,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内容照搬书本,缺少对实际工作案例的拓展和讲解,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缺少课外实践的机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偏离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考核方式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取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课程考核,并不能达到职业技能提升的效果。

二、 “建筑工程测量”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统筹规划,成立项目小组

数字化课程的顺利建设需要科学系统的规划。学校应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比如,采取项目化管理的形式[1],成立“建筑工程测量”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小组,由院系领导担任组长,专业任课教师作为组员,校企合作单位代表作为顾问,各方面通力合作,保障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二)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2]。知识目标包括: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测量误差等知识;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三项基本工作;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技能目标包括: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他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

(三)整合与完善课程资源

数字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配套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仿真模拟软件等。

配套教材包括理论部分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笔者对比了近几年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发现设计内容相似,有关传统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介绍篇幅较大,对全站仪、RTK测量技术等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的介绍甚少,这不符合数字化课程的要求。另外,当前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材对实训指导的参考价值不高。为了提高教材对学生实训指导的针对性,实训指导教材应因地制宜作出修改。学校要重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的更新与完善,组织任课教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弥补所选理论教材中存在的内容不足。还可在校园内选定合适的场地作为测量实训场地,建成水准点、控制点等数据库,画出相应点之记,针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工具、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并最终汇编成实训指导书。实践证明,因地制宜编制而成的实训指导书能使实训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课件主要指多媒体课件,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经常使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发现,大篇幅文字堆砌、颜色单一、无动画效果、无生动图片的PPT课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要通过课余搜集资料、课前集体备课的形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制作出精炼、生动、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录像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在原有教学内容上机械地添加数字化内容,而是提炼出少而精的教学内容,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呈现给学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推广。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录制测量仪器教学、项目教学等视频,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的目标。

教学案例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尽量贴近教学内容。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高程测设、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建筑物定位放线等。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充分考虑案例的适用性,尽量用一到两个案例涵盖所有的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在案例的选取上,建议采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的图纸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仿真模拟软件在工程类专业课程应用中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三維仿真教学软件能够创设逼真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的测量体验[3]。比如某工程测量三维仿真实训系统可以真实再现大厦的施工过程,学生可通过自由练习模式、任务实训、4D微课以及交互实测等多种形式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快速掌握工程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完成自主考核。全仿真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课程知识。

(四)建立共享平台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从原来的书本式发展为指尖式。微信是一种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工具,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可将数字化课程资源传至微信公众号,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建立多元化的成效检验体系

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成效检验不仅局限于闭卷考试,还可通过问卷调查、技能竞赛、职业资格等形式来检验课堂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王琴.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223-224.

[2]丘艳燕.基于价值工程方法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讨[J].中文信息,2017(5):135-136.

[3] 郭荣中,申海建.高职院校测量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38,340.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创新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探析
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