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实践与思考

2018-06-13 11:26胡海霞
浙江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杭州市峰会杭州

胡海霞

在大型人群聚集活动时提供医疗急救保障服务被称为大型人群聚集医学(mass gathering medicine)[1]。其研究重点在于根据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系建设和有效的运行管理。任何重大会议的顺利召开都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会议在杭州举行,杭州市急救中心承担了会议期间的现场医疗急救保障任务。现对本次医疗急救保障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及讨论。

1 峰会医疗急救保障内容

1.1 保障背景 2016年8月28日至9月6日G20峰议在杭州举行。医疗保障对象包括参与G20的中外各国元首嘉宾、工商界参会人员、媒体从业人员、演职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本次峰会医疗急救保障工作涉及2个主会场在内的多个会场、43家宾馆、15个区域保障点,并且贯穿于欢迎晚宴、文艺晚会、配偶活动、媒体接待、注册中心、机场车站、紧急避险点等。

1.2 保障概况 杭州市急救中心及各分中心作为定点院前急救机构,负责峰会期间参会患者院前救治、转运和突发事件的院前应急医疗救援。建立以杭州市急救中心为中心的医疗救治三级梯队,保证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救治伤员。第一梯队由杭州市急救中心具有资质的所有人员和最小作战单元组成;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基础上,加上在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组成;第三梯队在第二梯队基础上加上就近医院医疗救援应急机动队组成。

1.3 保障车辆、人员及设备 此次峰会配备驻点保障、随团保障、区域保障、备用保障共74辆救护车,所有保障救护车均按照监护转运型车辆配置。每车随车保障人员3~5位(医生、护士、驾驶员各1位,区域保障增加担架工2位)。救护车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电动吸引器、心电图仪、铲式担架、脊柱固定板、无线通讯系统及各类急救药品,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等抢救物品。这些设备可确保常见内、外科急症的处置,并可确保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这些设备、药品、材料每天由救护车保障人员进行性能检查、数量清点及补充并记录。

1.4 调度指挥系统(MPDS) MPDS与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医院会诊系统等的对接与互联互通。实现急救指挥中心、车辆、急诊室无缝连接,实时信息交换,并实现急救患者生命体征监护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和相关医院急诊室,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最精准的救治。

1.5 统计项目 对此次峰会保障期间出车救治患者的数量、送院情况、国籍、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及处置理结果进行统计。

2 峰议医疗急救保障结果

峰会保障期间共使用急救车转运患者23例,处置后送医院22例,现场观察1例;中国籍19例,外籍4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59岁,平均36岁。

疾病种类与患者身份的关系特点见表1。按发病数量排序由多至少依次为热相关疾病6例(占26.09%)、神经系统4例(占17.39%)、心血管疾病3例(占13.04%)、外伤3例(占13.04%)、口腔科3例(占13.04%)、消化系统2例(占8.70%)、泌尿生殖系统1例(占4.35%)、皮肤科1例(占4.35%)。救治人群由多至少依次为工作人员11位(占47.82%)、安保人员6位(占26.09%)、参会代表4位(占17.39%)、新闻媒体2位(占8.70%)。处理:除1例腰痛患者初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酒店观察外,其余22例患者经过现场必要的救治处理后均转送至定点医院救治。

表1 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急救出车救治患者人员类别和疾病类型(例)

3 讨论

重大会议的医疗急救保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各种常见内科疾病诊治、外伤的急救、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等[2]。根据统计,本次会议期间被救治人员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较多,对急救保障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此外,由于参会国家来自世界各地,语言沟通也存在一部分障碍。杭州市急救中心圆满完成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杭州这座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城市带来的成果。以全市、全国、全世界相关会议的大数据为背景,利用数学建模,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实际指导下,对会议规模、参会人数、城市能力、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评估与预测,并作好精心准备与周密的组织,以上是成功的前提。同时运用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对保障人员进行了专业化的训练,这是确保多学科急救处理的基础。利用物联网进行物资药品采购、调配、管理,为大会急救保障作了坚实的后盾。利用杭州市公安、交通、定点医院、救护车辆、急救人员的网络设备,通讯互联互通,编织成了水、陆、空三维一体的高效、有序、灵活的急救网络,这是现代医疗与数字化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次集中展现[3]。

本次会议期间发病病种主要集中在热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病、心血管疾病、外伤、口腔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科等几大系统之中。尤其热相关疾病成为发病数占比最高的病种,这是本次峰会的一个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与杭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会议举办的时间、活动举行的场地及当时的环境状况具有相关性。热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是在露天场馆的观众和室外工作的志愿者,尤其是在历时较长而活动区域相对固定的活动中多见,老年人和儿童易出现重症病例。对高危人群进行媒体教育、提供免费饮用水和遮阳帽、设立特别休息区、及时处理轻微症状等措施可以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4]。大型国际会议活动中由于性质及参与对象的不同,其突发疾病种类明显有别与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故我们在制定急救保障预案时可能还是需要结合活动性质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在大型活动中工作人员往往由于工作累、压力大、缺乏休息等因素成为最大的就医群体。而观众中的高龄、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亦是突发急危重症的重点人群,在举办大型活动前,医疗部门应该对参与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详细评估[5],并建议组织者对上述人群作出特殊安排,如发布警告、指定专门活动区域、提醒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等。医疗急救人员应了解这些人群在场馆中的位置并合理安排急救预案。贵宾和媒体是会议的焦点人群,医疗急救服务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其身份的特殊性。必要时可予人工手段干预局部环境(比如场馆洒水、通风、人工降雨等)。

总体而言,杭州作为非一线城市在既往无最高级别国际会议医疗急救保障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手段,通过较短时间的筹备(近9个月),以杭州市急救中心为本次保障的中坚力量,出色圆满的完成了本次保障任务,为今后的杭州举办各类高规格国际会议及重大赛事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城市举办相关会议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范本。

4 参考文献

[1]Ken Mines.Mass gathering medicine[J].Trauma,2000,2(2):143-151.

[2]谢向东,张晓敏,杨国山,等.上海世博会三防医学应急中现场辐射侦检的实践与思考[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1):47-48.

[3]胡海霞,袁轶俊,汪敏.数字城市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建设及研讨[J].浙江医学,2017,39(18):1621-1623.

[4]Martin E,CantwellJ.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t-related illness among spectators and staff during the Olympic...[J].Journalof the American MedicalAssociation,1996,276(8):593.

[5]陈志,张永利,万立东,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802例急救转运病案特点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32-35.

猜你喜欢
杭州市峰会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玻璃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历届峰会回顾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