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鱼类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控措施

2018-06-14 01:04
河南水产 2018年2期
关键词:延津县病鱼虫病

(延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新乡 453200)

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起步较早,是河南省的渔业重点县,豫北黄河鲤鱼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黄河故道——大沙河为纽带,以东屯镇、胙城乡、马庄乡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的水产养殖业格局。区域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电力充足、交通通讯方便。截止2017年底,全县养殖面积达772 ha,水产品产量达15210 t,产值达1.5亿元,水产业已发展成为延津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县养殖有鲤鱼、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加州鲈鱼、鲢鱼、鳙鱼等十多个品种。养殖模式主要为80:20(精养:半精养),平均单产量为1.35 t/667m2。

随着养殖密度和单产的提高,养殖水体投入品不断增大,导致养殖水体条件不断恶化,鱼类的发病机率和危害性也逐渐增大,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占据了很大比例。延津县境内池塘养殖鱼类每年几乎都有寄生虫病的发生,给本县养殖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通过采集延津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因寄生虫发病的鱼类,调查了该地区常见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旨在摸清延津区域内鱼类寄生虫病原种类、危害、流行情况,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从全县有代表性的养殖场(户)处采捕养殖的活鱼或刚死不久的鱼,每种鱼5尾以上。条件不许可时以采到的鱼数为准。有鲤鱼、草鱼、鲫鱼、团头鲂、加州鲈鱼、斑点叉尾鮰、鲢鱼、鳙鱼等8种,共184尾。

1.2 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上海彼爱姆公司生产,型号为XSP-BM-2CA。

照相光学显微镜:上海彼爱姆公司生产,型号为XSP-BM-8CA。

体视显微镜及成像系统:上海彼爱姆公司生产,型号为XTZ-E1。

尼康(NIKon)/COOLPIX P900s 83倍超长焦高清数码照相机。

1.3 药品试剂

固定液:50%酒精,70%酒精,4%甲醛,肖氏液。染色试剂:1%硝酸银溶液,瑞氏染液,盐酸卡红、盐酸酒精(褪色)等。

封片:甘油胶胨,中性树胶等。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地点的选择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县鱼类寄生虫种类、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全县区域内的鱼类寄生虫做了调查。调查的6个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渔场(户)分别是:延津县渔场(采捕养殖鱼类);延津县绿水渔业专业合作社(采捕养殖鱼类);伟梦渔场(采捕养殖鱼类);杨荫峰渔场(采捕养殖鱼类);徐志胜渔场(采捕养殖鱼类);徐明成渔场(采捕养殖鱼类)。

2.2 寄生虫病检查方法

鱼类寄生虫的调查方法和步骤均参考文献[1]进行。

2.2.1 现场观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察看现场,测量池中的水温及pH值,察看水色、水源、塘面、饲料、苗种来源及鱼群的活动与死鱼的情况,了解发病的经过及采取的措施。

检查鱼病时,需按一定步骤顺序进行,一般先体外、后体内。先目检,后镜检。主要检查体表、鳃和肠道等组织。

2.2.2 肉眼检查

主要观察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症状,可用肉眼做现场初步诊断。但有些病并无特别明显的症状,或由于病原体细小或隐藏于组织器官中,肉眼难以查看。因此,需要进行镜检,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2.3 镜检

利用显微镜或解剖镜进行检查。取一点受检的组织,如鳃丝、体表溃疡处、消化道的内含物、体表附着物或粘液等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加上盖玻片,稍加压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对于蠕虫类寄生虫的观察,可用一些柔软的组织,如肝胰脏、肌肉、心脏、肠壁等进行检查。取一点组织于玻片上,轻轻盖上另一载玻片,轻压令受检组织压成一透明薄片后进行观察。

(1)粘液:用解剖镊刮取体表的粘液,加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2)鳃:先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首先仔细观察鳃上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再看色泽如何;然后,用小剪刀剪取小块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检查小型寄生虫后,可把整个鳃放在培养皿里,加入清水,将鳃小片逐片剪开,在解剖镜下观察。观察时,用两根解剖针,把鳃丝逐条拉开,仔细检查。

(3)体腔:肉眼检查内脏有无可疑的病象,有无腹水,腹腔检查完后,轻轻把内脏取出来,放在解剖盘上,逐个把器官分开,依次检查肝、脾、胆囊、心脏、肾和膀胱等,检查时先检查外表,再剪开组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

(4)肠道:肉眼检查完后,一般分段检查(分前、中、后三段),取肠内容物进行镜检,每段检查两片。

2.3 寄生虫病原的计数标准

黏孢子虫、单孢子虫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约有1~20个以下的虫体或孢子时计 “+”,20~50个时计“++”;51 个以上时计“+++”。

对于较大型寄生虫则在50个以下以数字说明,表示50个以上者,则说明估计数字。

3 调查结果

3.1 延津地区鱼类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通过对延津县6个典型的养殖场进行鱼病调查,共检查鲤鱼、鲫鱼、鲢鱼、团头鲂、鮰鱼和草鱼共计184尾,检查鱼类寄生虫7种。从近几年池塘养殖鱼类寄生虫病的调查结果来看,延津县境内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原生动物引起的原虫病,包括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另一类是蠕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和绦虫病;此外还有甲壳动物类寄生虫 (大中华鳋)引起的鱼病。 各类寄生虫感染情况详见表1。

表1 延津县鱼类寄生虫感染情况

3.2 主要寄生虫病发病症状

3.2.1 原虫病

(1)粘孢子虫病

主要为碘泡虫感染引起,调查发现的病例有两种:

鲢碘泡虫病:发病后病鱼表现为狂游乱窜,在水面打圈,有时会跳出水面,鱼体消瘦,尾上翘,剖检可见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草鱼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灰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发现于5~7月。

(2)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水温在15~25℃,调查发现本地区养殖的鲤鱼、草鱼的鱼苗、鱼种,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感染此病。

(3)车轮虫病

发病鱼体分泌大量粘液,车轮虫密集分布在鳍条、鳃和体表等,出现一层白翳,尤其危害下塘10 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满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4~7月较流行。

2015年6月,延津县有养殖户在养殖草鱼种阶段,发现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十分瘦弱,病情重者在水面打转或在水面上窜游,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降低,不怕人,直至游动无力而死亡。病鱼的体表、鳍等基本正常,个别肛门略有红肿,病鱼皮肤及鳃粘液分泌增加,鳃丝粘连,鳃瓣呈灰白色,病鱼体表及鱼鳃没有锚头鳋寄生。死鱼体表有星状粘液布满全身,胸鳍、臀鳍呈现充血性浮肿,翻开鳃盖鳃丝红肿,鳃盖内表面充血发红,眼球周围及口腔充血,局部鳞片脱落,肛门红肿。镜检发现鱼体表及鳃组织由于寄生虫的刺激,引起粘液分泌,鳃丝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车轮虫寄生,一个视野虫体12~35个不等。剖检病死鱼各脏器基本正常,肠系膜充血,肠道充血,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此次车轮虫病害共死鱼1330尾,发病率达21%,死亡率达11%,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3.2.2 蠕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

延津县发现的指环虫病例主要寄生于鳃部,严重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使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养殖的草鱼、鲤鱼和鲫鱼都有感染。

2013年5月,有养殖户在养殖鲤鱼过程中,发现鲤鱼种摄食不振,进一步观察病鱼发现鳃丝肿胀、鳃及皮肤上有大量黏液。进行镜检发现鱼体上寄生大量的指环虫、三代虫。

(2)三代虫病

草鱼、鲤鱼和鲫鱼检出三代虫,感染较轻的无明显症状,严重病鱼体色暗黑无光泽,身体瘦弱,游动缓慢,食欲衰退。仔细观察鱼体表,可见因三代虫的刺激而导致病鱼分泌一层灰白色的黏液。患病鱼常出现蛀鳍现象。三代虫病是鱼苗、鱼种阶段的寄生虫性体表病,也寄生在鳃上,春末夏初是此病流行季节。

(3)绦虫病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延津县徐明成渔场发生绦虫病,草鱼每天有死鱼现象,解剖发现,鱼体内肠道塞满绦虫。主要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达90%以上。此外养殖的鲤鱼也检出绦虫,症状为病鱼体重减轻,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严重时前肠盘曲胀大呈胃囊状,肠被虫体堵塞,肠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

(4)中华鰠病

本地被检草鱼发现感染中华鳋。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病症,大量寄生时严重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躁不安。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病鱼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鱼体因消瘦而死亡。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4 讨论分析

4.1 延津地区寄生虫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从采集鱼的标本来看,基本上包括了延津县所有养殖鱼类和经济鱼类。从调查的范围来看,包括了延津县全区域,因而调查具有代表性。

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延津县鱼类的寄生虫种类,主要有粘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绦虫、中华鰠等。鱼类的寄生虫大多数寄生在鱼的体表、鳃等部位。鱼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一般为5~9月份,与水温和水中的生物组成有很大的关系。

4.2 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鱼类寄生虫病在5~10月份为流行高峰,发病广、流行时间长。造成发病鱼类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时挤压器官、萎缩变形、坏死和生理机能消失,甚至造成死亡。主要通过掠夺宿主的营养,造成机械性刺激及损伤给鱼类造成危害[2]。如鲺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撕裂寄主皮肤,病鱼出现狂游并跳离水面。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造成对寄主组织器官的挤压,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如舌状绦虫除影响性腺发育外,还可使病鱼体腔鼓起凸出,影响游动,甚至腹部胀破,导致死亡。

寄生虫病感染还能引发鱼类继发细菌和真菌性感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如寄生在鱼体上的车轮虫、小瓜虫和中华鳋等,在对鱼体造成损伤的同时,还可以引发细菌性鳃病和皮肤病[3]。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不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威胁,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会引起寄生虫大量侵入宿主而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给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3 鱼类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于鱼类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通过不同方式离开宿主,又通过另外一些途径回到宿主身体,入侵鱼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通过土壤传播:很多寄生虫的卵存活于地面土壤中、鱼池底,它们不仅具有感染性,而且存活时间较长。如果养殖场内,乱丢病鱼、死鱼,寄生虫卵或孢囊孢子保存在土壤中,通过雨水的冲洗可流入另外塘中,造成鱼病的蔓延。

(2)通过水源传播:不少的寄生虫是通过水源传播的。水中不仅有微生物致病菌的存在,而且常含有鱼类寄生虫卵、侵袭性幼虫。

(3)通过饲料传播:受寄生虫污染的饲料,往往成为传播某些鱼类寄生虫病的重要途径。

(4)通过动物媒介传播:某些动物是寄生虫蔓延的重要因素。一是可作为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如腹足类、桡足类及鸟类。其二,鱼体本身带有病原,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因未做应有的处理或处理不当,而成为重要的传播源。

寄生虫侵入鱼体的途径主要有2种,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孢囊可随受污染的饲料进入鱼体中,如绦虫等,属于经口感染。而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感染鱼类,通过主动侵袭鱼类或从伤口进入鱼体,或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传输到鱼类血液中,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锥体虫到鱼类的方式就属于经皮肤感染[4]。

5 防控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及时治疗,科学用药可防可治,坚持做好预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减少寄生虫病的危害。

5.1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养殖池塘建造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二是建立检疫制度。在鱼种、鱼苗引进或引出时进行认真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三是苗种放养前必须彻底清塘消毒,彻底杀灭底泥中的病原生物;在鱼种放养、分塘或转塘前需对鱼体进行浸洗消毒、杀灭体表寄生虫,切断传播途径,开展药物预防;四是食场消毒,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对食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在鱼病易发季节,要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达到防病效果。

5.2 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了寄生虫病,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科学用药,减少化学药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和鱼体的危害。

寄生虫病常用药物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碘制剂、高锰酸钾、敌百虫等。延津县池塘养殖过程中防治纤毛虫病使用的药物有北京渔经灭虫精、车轮速灭等,治疗指环虫病使用了指环清、灭虫精。治疗中华鳋病使用敌百虫等。由于用药科学,用量适当,没有对水体造成污染,对养殖鱼类未造成危害,效果良好。

5.3 注意事项

在药物防治时,一要掌握不同季节的寄生虫病发病规律,有计划地投放内服药物或全塘遍洒驱虫剂、杀虫药物等[5]。二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选用合适的药物,对原生动物寄生虫,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碘制剂、高锰酸钾等杀灭;对大型寄生虫可用敌百虫等杀灭。三要注意化学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①高锰酸钾。药浴法:以10 mg/L浓度浸洗病鱼1.0~1.5 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 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 min,可治疗指环虫和三代虫。泼洒法:以0.7 mg/L浓度遍洒全池可预防车轮虫,也可杀死藻类等,在该浓度下与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配合,可杀死甲壳类。挂袋法:可单用,可和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合用,在食场挂袋。②硫酸铜。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但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

中草药治疗寄生虫病已成为发展方向。由于传统杀虫剂高频率的广泛使用,导致寄生虫产生抗药性,降低疗效,对水质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直接影响水产品品质,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目前用于寄生虫病防治使用的中草药有苦楝皮、青篙、大蒜、南瓜子、大黄等[6],可制成方剂投喂或汤剂遍洒等,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收稿日期:2018-03-26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调查手册(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2-39,55-59,67-70,96-97,270-271.

[2]占家智,羊茜.常见淡水鱼疾病看图防治,化工工业出版社.

[3]林位琅.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的诊治[J].科学养鱼,2002,(1):43-44.

[4]杨金林.养殖品种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与改善[J].中国水产,2005,7:53-55.

[5]李启浩,徐志军,荣克明.一种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杀虫剂[J].渔业致富指南,2003,4:4.

[6]陈章群.利用中草药防治红鳍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J].中国水产,2005,5:51-52.

猜你喜欢
延津县病鱼虫病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裂唇鱼
延津县疾控中心举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