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6-15 07:44黄勤
中外医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肝素胰腺胰腺炎

黄勤

普洱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云南普洱 665000

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急腹症,急性胰腺炎容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胰腺微循环灌注障碍容易引发胰腺坏死、缺血等现象,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为了改善患者身体素质,必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使患者胰腺微循环得到改善,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该次研究特就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接受急性胰腺炎诊治的69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69例在该院接受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患者,入选对象病情均经临床确诊并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4例患者,12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 23~56 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8.9±3.7)岁,9例酒精性胰腺炎患者,2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联合治疗组35例患者,11例女性,24例男性,年龄21~5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9.2±3.5)岁,11例酒精性胰腺炎患者,24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对比2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与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给予保守治疗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胃肠减压、补液以及禁食等,给予感染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等治疗[1]。联合治疗组患者同时应用保守治疗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00706)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 5 000 U/次,1 次/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和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用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

1.4 疗效评估

无效:患者体温明显升高、脉压差下降、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加快、临床症状恶化或者未见显著好转;好转: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仍然存在胰腺肿胀现象,血尿淀粉酶可见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治愈: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胰腺水肿完全消失,血尿淀粉酶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组33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占比为94.29%,保守治疗组25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占比为73.53%,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2组患者甘油三酯等观察指标改善情况

联合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情况(±s)

表2 比较2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情况(±s)

组别 甘油三酯(mmol/L)总胆固醇(mmol/L)白细胞计数(109/L)C反应蛋白水平(mg/L)联合治疗组(n=35)保守治疗组(n=34)t值P值1.73±0.31 1.84±0.27 1.569 9 0.021 2 5.75±0.22 6.24±0.20 9.672 2 0.023 8 6.69±0.42 8.54±0.87 11.299 3 0.037 1 34.73±4.09 54.89±8.45 12.671 0 0.037 9

2.3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保守治疗组共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联合治疗组共出现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保守治疗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当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机体微循环以及炎症因子在该病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均有较大影响[5]。患者发病时胰腺与相关部位滋养血管内皮细胞上形成血栓并造成局部组织出现微循环灌注障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并引发胰腺缺血和坏死[6]。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作时,患者腹腔与腹膜后部组织以及器官渗出大量炎性因子并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容易增加血液黏度并引发血液浓缩等表现,造成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加重胰腺缺血、坏死现象[7]。

作为新型临床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可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有助于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8],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得到维持,从而可促进外周微循环稳定性获得增加,能够取得理想的抗血栓和纤溶效果[9]。此外,还能够使微循环稳定性得到增加并使血液黏度得到降低,可使患者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低分子肝素钙还可使内毒引发的促炎因子以及核因子表达得到降低,可有效降低炎症介质的合成与表达。

该次研究中,同时应用保守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单纯应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53%,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联合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通过有效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显著抑制,使之控制在15%之下,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10]。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胰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提高。

[1]周文艳.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343-345.

[2]梁秋花.低分子肝素联合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634.

[3]徐莉琼,康长明,侯晓林,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03-104.

[4]窦文琴.乌司他丁、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02-104.

[5]王富祥.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93-94.

[6]林少斌,陈钦明,江岳珊,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27-2729.

[7]张欣,李爱光,邓晓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39-41.

[8]王学军,肖敏,曾宪涛,等.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125,139.

[9]周文艳.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343-345.

[10]张世龙,涂巧丽,石斌.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3):290-294.

猜你喜欢
肝素胰腺胰腺炎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