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动脉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分析

2018-06-15 07:44刘洪娟易蕾
中外医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双侧复发性动脉血

刘洪娟,易蕾

南宁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广西南宁 530000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临床上是生殖内分泌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在我国,RSA指女性连续出现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而且,临床医生认为,当女性连续出现2次流产就需给予重视,避免出现再次流产的风险[1]。研究显示,女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出现异常升高是女性出现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医认为,RSA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血瘀引起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所致,其中肾虚血瘀最为常见[2-3]。该研究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2015年10月—2017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型RSA,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住院保胎治疗的复发性流产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年龄 22~40 岁,平均年龄(28.1±2.3)岁,既往流产 2 次25例,流产 3次 4例、流产 4次 1例,B超显示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者2例,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RI达0.9~1.0者15例,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RI达0.8~0.9者 13例。对照组年龄 23~39 岁,平均(27.8±2.6)岁,既往流产 2次 23例,流产 3次 6例、流产 4次 1例,B超显示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者2例,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RI达0.9~1.0者13例,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RI达0.8~0.9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且同意。

1.2 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参照第七版《妇产科学》[4]: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妊娠 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中医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屡孕屡堕或应期而堕,腰酸,头晕,面色晦暗,舌质淡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滑尺脉沉,辨证为肾虚血瘀型。

1.3 纳入标准

①2次或以上自然流产者;②至少有一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8,或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12;③1周内无阴道流血,B超显示宫内妊娠且无宫腔积液者;④符合肾虚血瘀的辨证分型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生殖器官解剖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②凝血功能异常;③有阴道出血或B超显示宫腔积液者;④丈夫精液异常。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入院时血激素水平配合用药,孕酮偏低者,予黄体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1493)、地屈孕酮片(批准文号:H20130110);中药予寿胎丸加减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养血,药用:菟丝子30 g,桑寄生 15 g,续断 15 g,杜仲 10 g,党参 20 g,黄芪 10 g,白术 10 g,山药 10 g,黄芩 10 g,鸡血藤 15 g,随证加减,1 剂/d,水煎400 mL,分2次温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批准文号 H52020703),1次/d,100 mL/次,15 d为 1疗程。

1.6 观察指标

用药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及胚胎发育情况,同时结合孕周动态监测血β-HCG、P、E2水平,观察治疗效果。

1.7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均<0.8,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12,B超检查胚胎发育良好,血β-HCG、P、E2水平与孕周相符;有效: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较治疗前有所下降,B超检查胚胎发育良好,血β-HCG、P、E2水平与孕周相符。无效: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双侧子宫动脉S/D比值之和较治疗前好转或无任何改善,B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 χ2检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 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左侧及右侧RI值均较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值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值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比较,P<0.05。

?

3 讨论

女性子宫的血供主要由子宫动脉及分支供给[6]。妊娠发生后,高氧、高营养的母血经螺旋动脉疏松至子宫绒毛间隙中,完成与胚胎间的血液物质交换。所以说女性子宫动脉血供是否正常,关系到胚胎能否正常的发育[7]。RSA女性的子宫动脉阻力水平明显大于正常妇女的水平;此外,流产次数多的RSA患者,子宫动脉阻力水平也相应的越高[8]。复发性流产属于中医“滑胎”范畴,或称“数堕胎”。屡孕屡堕者多肾虚与血瘀并存,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虚血瘀为滑胎基本病机之一。故于肾虚血瘀证型滑胎者,治疗上在补肾固本同时,需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使瘀血去,新血生,冲任条达,胎元自得气血濡养而安之。但常规的西医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该研究中对照组的疗效仅为60.0%,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虽可改善,但效果并不满意,该结果也提示了常规联合用药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9-10]。在实践中给予患者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发现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疗效达到了83.3%,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也得到可更明显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活血化瘀,精准治疗RSA患者的瘀血状态,可以有效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同时配合中药寿胎丸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活血,鼓动气血运行,使瘀去新生,胎元得养,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胎儿活产率,亦体现了中药标本兼治之优势。该研究也存在着样本量少的缺点,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统计结果,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

[1]梁善影,何焕群,赵正云.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孕妇血栓前状态的疗效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41-43.

[2]赵宁,乔宠.复发性流产患者生化妊娠病因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1-3.

[3]高燕,王萍玲,张志军.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母胎界面蜕膜组织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1):128-131.

[4]郭松,张建平.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胚胎丢失的预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1):1112-1117.

[5]罗云瑶,程冉,许良智.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0):7-9,32.

[6]杨学舟,权效珍,邢辉.复发性流产妇女内分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330-4332.

[7]曹卫,孙晓博,陈克丽.复发性流产198例病因分析及孕前预防性治疗[J].当代医学,2017,23(23):57-60.

[8]郭春艳.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C型趋化因子配体2、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8):94-96.

[9]刘丹,李晶晶.复发性流产中免疫因素发生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17-19.

[10]张春玲,曲文玉,刘丽英,王蔓.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补肾固冲汤加减干预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188-191.

猜你喜欢
双侧复发性动脉血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勘误声明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思路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