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与乡的美丽“窑变”

2018-06-20 06:41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3期
关键词:窑变德化白瓷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德化白瓷艺术展惊艳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德化白瓷装点着会场上各个角落,让略带燥热的空气中流动着一丝静谧凉爽。也就在这次盛会上,“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名号让德化白瓷成为了中国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呈现在各国来宾的眼前。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宋元时期就让白瓷名扬海内外的德化人深谙此道。匠人们运用纯熟的手艺、精湛的工艺糅合耐磨的精神,将一块块白瓷变为艺术品,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绽放出一朵朵“中国白”。

如今,白瓷在新技术、新理念中再次焕发出新生机,也让“千年瓷乡”迎来了可期的未来。

瓷乡·瓷人·瓷业

浔中镇是德化县闻名的“瓷乡”,这里也是明代瓷塑大家何朝宗的故里,以雕塑观音像著称的何朝宗,在明代将德化白瓷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400多年后的浔中镇,虽然已改了模样,但温润纯净的瓷器却依然镇中可寻。在浔中镇后所村后山洋的柴烧窑边,德化陶茶阁陶瓷研究所的李为成和妻子林雪梅正在静候瓷器出窑。经过高温长时间煅烧的杯子,杯身被金属所包裹,形态完好。李为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这一窑成品率达到80%,算是运气好的了”。

出生于后所村的李为成从小就在窑炉边长大,他的成长伴随着柴火、泥土、瓷器,成年后李为成守住了这一份古老的行当,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文化发展中心会员。

与李为成成长经历迥然不同的陈志堂也是浔中镇人,曾就读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通信系统设备的研发工作。

陈志堂骨子里对瓷器有着抹不掉的情怀,他和德化白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特长是电子研发,既然自己有这样的优势,为何不自己设计一款陶瓷烧水壶呢?”他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生产德化本地的电磁炉茶盘。

2015年,陈志堂回乡创业,成立泉州市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年5月,陈志堂自主研发出第一块电磁炉线路板,9月开始批量生产,如今公司月产电磁炉近万台。

陶瓷业是德化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德化现有陶瓷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企业2600多家。“德化陶瓷目前已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化县县长刘德旺介绍说。

创新·创业·创造

德化县三班镇蔡泾村是一个小村子,总面积只有4.06平方公里。如果不是因为生产白瓷,蔡泾村不会引人瞩目。从宋元时期开始,大大小小柴窑开始连天连夜烧制白瓷,但见天空青烟升,地上满满白窑瓷。这个小村落因生产白瓷开始闻名于陶瓷界,更被国外客商推崇。

月记窑是德化县蔡泾村屈指可数的、依然沿用古法柴制的一处古代名窑,窑火400年不熄。月记窑长约60米,形状似龙,因此又被称为“龙窑”。古窑周边白色的碎瓷片随处可见,在夕阳下点点闪光。

社会生产力的革新推动着时代车轮的前进。如今绝大多数的柴窑已经被电窑、气窑所取代,而不论是古窑还是电窑、气窑,他们的存在都向世人展现着自宋元时期开始德化白瓷生产和对外销往的盛况。

据悉,过去的土坯窑,基本要半个月才能烧一次,而电窑24小时都能烧制,还能准确控温,大大提高了德化陶瓷的产能,也让整个德化县的经济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白瓷制作人正在精心制作白瓷。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 供图)

德化白瓷成为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视觉中国 供图)

陈金桂是蔡泾村洞上陶艺村项目经理,当古老的窑艺和项目经理这样的头衔碰撞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过去,蔡泾村只生产白陶瓷茶壶,现在洞上陶艺村已经聚集了一批创客,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设计创作出不一样的陶瓷制品,经常举办陶瓷艺术创作交流活动。

90后创客陈添贵正在将自己的创客工作室扩大规模,他用互联网在朋友圈里分享、更新自己的创作动态,积极推广宣传蔡泾村的陶瓷产品。对于目前的发展状态,陈添贵很满意,“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创客空间和创业环境,并且还聘请专业人士为大家提供知识产权、融资、法律、财务等知识。”

截至2018年1月,蔡泾村已经有20多名大学生在这里扎根创业。他们的到来,不仅给陶瓷技术寻找到了与时代相结合的点,更是让如蔡泾村这样的老乡村焕发出了新活力。如今,陶艺体验、亲子活动、培训交流,甚至国际间的艺术展示都让蔡泾村渐渐发生着改变,在与新事物新理念的碰撞下,萌发出新的活力。

复兴·乘兴·振兴

“复兴‘中国白’是责任,更是使命。”中国白陶瓷艺术馆艺术总监陈仁海直言。他最新的白瓷作品正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最新的国宴餐具。“金砖会晤的国宴用瓷竞争非常激烈,有30多家陶瓷企业参与角逐,我们光设计稿叠起来就有两米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赢得世界赞誉。”陈仁海说。

“中国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背景下得到复兴,由白瓷行业衍生出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也一年比一年旺。

桃源阁民宿老板苏玉宗对这几年乡村的变化感受颇深。“德化白瓷让更多人知道了德化,乡村振兴战略又让我们当地人更有激情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的乡村旅游一下就火起来了。”德化首个观光旅游生态茶基地负责人李鹏春计划让茶文化与德化陶瓷文化在民宿中来一场“邂逅”。“我们在茶园的后山建了一条由陶瓷组成的景观路,还在园区的茶文化馆不定期举办茶文化体验节及亲子茶艺、花道、香道培训班。”李鹏春说,虽然资金投入较大,但农业观光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给李鹏春吃了一剂“定心丸”。

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德化县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他们将陶瓷产业作为当地全域旅游的特色产品推出,从红旗瓷厂片区、梅岭窑遗址到何朝宗纪念馆再到盖德陶瓷文化古镇,这些与“中国白”紧密相连的地点得到了重点整合、保护、开发,打造出德化县的“第二张名片”。

千年瓷与乡。当白瓷连成一道美丽的弧线,将乡村亲密环绕时,这场“中国白”与乡村振兴的邂逅来得刚刚好。

猜你喜欢
窑变德化白瓷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那年夏天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广西钦州坭兴陶窑变、雕刻艺术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