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听课”四不“随”

2018-06-20 14:50闫彩虹
湖南教育·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听课者随堂行政

闫彩虹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不预先通知教师而临时到教室听课。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传统策略。很多学校提倡随堂听课,将之作为行政管理、课程管理和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可是,部分一线老师抵触、排斥“随堂听课”。“随堂听课”真的是随便、随意、随性、随机吗?到底怎么“听”,才能让老师欣然接受?才能听出高效课堂,听出教师成长?

一、“随堂”不“随意”,要有科学的价值取向

随堂听课根据听课目的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监管型,随堂听课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听课者与教师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学校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和督促教师的态度、课堂的效果。二是发展型,听课者实事求是地研究教师的教学状况,通过对实际教学问题的研讨,发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既帮助听课对象,又促进参与听课教师共同发展。

教师发展是学校、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发展目标下的随堂听课应兼具上述两种功能。一方面,学校把随堂听课作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的行政手段,了解、监督教师日常状态下的教学状况,并把随堂听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以引起教师重视,从而提高常规课堂教学效率,体现课程实施与管理的严肃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原生态课堂未经修饰,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师常规教学状态,听课者就教学实况进行研究,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听课组既研究课,还研究人,分析被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研究讨论个性化专业成长帮扶措施。

二、“随堂”不“随性”,听课组应具备“双重权威”

随堂听课,谁去听?听课组既要有行政保障,又要有专业引领,还要有团队的聚智互助。听课成员主要来自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专家、相关学科青年老师。

学校行政有“行政权威”,可以组织和推动“随堂听课”活动的开展,为听课组保驾护航,保障听课组敢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师、评价课堂。但是,“行政权威”不等于“专业权威”,“课程领导力”也并不等于“学科专业能力”,学校行政不可能对各学科都了如指掌,都有专业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教研组骨干教师聚智互助、專家学术引领。他们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及教学手段等作出分析与判断,发现优点,给予肯定,并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的建议。

三、“随堂”不“随机”,对象有规划

听谁的课,不是随机听、盲目听,凭借感性的经验和感觉听。随堂听课要有针对性,是去激励优秀老师,还是去督促教学态度有欠缺的老师,去诊断、帮助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的老师,或者是促进教学经验不足的新老师,学校领导要心中有数,提前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对老师进行专业帮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四、“随堂”不“随便”,尊重是前提

有的老师很反感“随堂听课”,觉得听课者不尊重人。“随堂”并不是“随便”,听课组要尊重教师、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学校应规范随堂听课行为,对听课组成员提出要求,比如提前五分钟通知听课组成员集合做好听课准备,和学生一起进教室,手机静音,听课时不能随便走动或出入教室等,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影响教师教学。评课时,多以鼓励为主,尽量客观公正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一种尊重与理解的氛围中上课、听课与评课,老师才能认真对待,把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才能虚心接受意见,把最好的自己锤炼出来。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猜你喜欢
听课者随堂行政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