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榆跳象囊泡数与被害叶片相关性分析

2018-06-29 02:33杨永刚吴仪程晓甜刘忠军吴世明成东辉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1期
关键词:越夏昌吉州回归方程

杨永刚,吴仪,程晓甜,刘忠军,吴世明,成东辉

(1.昌吉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新疆 昌吉 831100; 2.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新疆 昌吉 831100; 3.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榆跳象Rhynchaenusalini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是榆属Ulmus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 a 1代,以成虫潜伏于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层中越夏、越冬。秋末大多数越夏成虫转入落叶层或地表松土、树皮裂缝中越冬。昌吉地区榆跳象越冬成虫3月29日出蛰,4月5日达到出蛰盛期,4月12日出蛰结束,4月15日开始有卵孵化成幼虫;越夏成虫5月1日开始羽化,5月30日羽化基本结束。越冬成虫出蛰及越夏成虫羽化后取食芽苞和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穿孔,形成网状。幼虫潜叶危害,取食叶肉后使叶片鼓起呈泡状(又称为囊泡或者荚囊),叶色由绿变黄后变黑,叶片脱落,严重时全林如同火烧[1]。

榆跳象近年来在昌吉州普遍发生,对榆属树种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生范围扩散至全州7个县(市)人工林和河谷榆树次生林区。2016年昌吉州榆跳象发生面积1.01万hm2(包括苗圃地),严重影响了树木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和苗木产业经济效益。以往对榆跳象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较多[1-4],但对榆跳象囊泡数与被害叶片的相关性分析未见报道。作者对榆跳象囊泡数与被害叶片数、叶片被害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对榆跳象最稳定的囊泡期进行调查,利用标准枝上的囊泡数判定榆跳象对寄主树种的危害程度等级。该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向基层推广,以期为监测调查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2016年5—7月,在昌吉州所属的呼图壁县、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等6个县(市)开展调查,每县(市)设置标准地10块,共60块标准地,每个标准地0.2 hm2,树种均为白榆,寄主树种100株。以平行线取样法[5],每隔两行取一行进行调查,每块标准地选择20棵样株,每株东、南、西、北方向各选一枝20 cm标准枝调查并记录标准枝上叶片总数、完整叶片数、囊泡数三项指标。计算20 cm标准枝平均囊泡数、平均被害叶片数、平均叶片被害率(以下分别简称为囊泡数、被害叶片数、叶片被害率)。

统计调查结果时,以20 cm枝条的标准枝为依据,相关指标计算公式为:

被害叶片数=总叶片数-完整叶片数

调查期间随机抽取20片有囊泡的叶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囊泡的长度和宽度。

1.2 相关性分析 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分析囊泡数与被害叶片数、叶片被害率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5—7月间60个标准地的调查结果,20 cm枝条上平均叶片数56.59 个,平均完整叶片数30.99 个,平均受害叶片数25.61个,平均囊泡数8.08 个,平均叶片受害率50.66%(表1)。

表1 榆跳象各调查指标结果

2.1 囊泡特征及幼虫取食特点 经观察,每片叶片囊泡数大多为1个,偶见2个,随机取20片有囊泡的叶片,囊泡长度4~11 mm,平均囊泡长度7.28 mm,囊泡宽度2~6 mm,平均囊泡宽度3.89 mm,整个囊泡呈不规则椭圆形。

雌虫在叶背主脉中间产卵,一般1叶1粒,单雌产卵30粒左右,孵化率93.3%[4]。幼虫孵化后潜入叶内为害,形成弯曲虫道至叶片边缘,然后在叶片边缘形成囊泡。

2.2 叶片受害率与囊泡数的相关性 将60个标准样地榆跳象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叶片受害率和囊泡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见图1。

图1 叶片受害率和囊泡数的线性关系

结果表明:叶片受害率和囊泡数之间回归方程为Y=0.146+0.045X(Y=叶片被害率,X=囊泡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01)。说明该方程可以反映叶片受害率和囊泡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在20 cm枝条上,囊泡数每增加1个,叶片受害率相应增加4.5%。

2.3 受害叶片数与囊泡数的相关性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受害叶片数和囊泡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见图2。

图2 受害叶片数和囊泡数的线性关系

结果表明:受害叶片数和囊泡数之间得出回归方程Y=16.703+0.494X,呈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说明该方程可以反映受害叶片数和囊泡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在20 cm枝条上,囊泡数每增加1个,受害叶片数相应增加0.494个。

3 讨论

目前,国家及自治区没有榆跳象相关的监测调查技术标准,昌吉州主动积极探索,研究囊泡数与被害叶片相关性,从而期望探索出适用于基层且操作性强的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根据本文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被害率、受害叶片数与囊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被害率与囊泡数之间的相关程度较大(R2=0.615)。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2011—2012”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叶片受害率%(x)050为重度[6]。根据叶片被害率与囊泡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当叶片被害率为20%时,计算囊泡数为1.2个;当叶片被害率为50%时,计算囊泡数为7.9个。结合实际工作中监测调查情况及相关专家指导意见,参考依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所得不同被害率的囊泡数,可以提出当0<囊泡数≤1时为轻度发生;1<囊泡数≤6时为中度发生;囊泡数>6时为重度发生。

与以囊泡数作为榆跳象危害调查指标相比,直接统计叶片被害率具有不足之处。直接统计叶片被害率因调查人员不同而结果差异较大,由于榆跳象危害后的叶片呈孔洞状,孔洞数量从1个至数十个不等,是否被害及被害程度高低在于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如果以标准枝上榆跳象成虫数量为统计指标,由于榆跳象成虫善跳跃,调查人员靠近时成虫极易转移,利用成虫密度监测难度更大。而囊泡数量既可直接反映叶片被害程度,又可代表越夏成虫相对密度。将囊泡数作为调查指标,具有稳定性强、识别性高、操作简便、调查精度高的特点,且易于向基层推广应用,在榆跳象监测调查中有较高参考价值,但该结果与监测调查地块的选择以及监测调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其可靠性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司振海,邵吉祥,石用虎,等.榆跳象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J].河北林业科技,1997(2):9-11.

[2] 李树忱,刘会波,王景昌,等.榆跳象发生与防治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84(3):14-15.

[3] 王兆唐,陈元清.榆跳象研究初报[J].应用昆虫学报,1981(1):26-27.

[4] 李晓燕.榆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应用昆虫学报,1999(3):156-158.

[5] 薛杰,郭霞,胡东升,等.榆跳象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1990(2):33-36.

[6]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植物检疫分技术委员会.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 2011-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越夏昌吉州回归方程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