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建筑产业化发展研究分析

2018-07-03 02:04龚福根
江西建材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产业化住宅

冯 剑,龚福根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作者简介:冯剑(1977年1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 ,历任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建筑幕墙门窗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工程应用研究、建筑幕墙门窗、钢结构以及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建筑产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建筑生产工业化,建筑生产工业化的本质是:生产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集成化,技术生产科研一体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在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工业发达国家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其建筑工业化的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栋住宅有一半用预制构件组装完成,预制构件率最高达到80%以上。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已经相继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有效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高效生产和工程质量的高度统一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施效果。国外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市场不成熟,企业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集中度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成效不太大。江西省的建筑产业化发展较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必要对我省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一、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和现状

推行建筑产业化优点很多,一是节省资源。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二是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品质。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三是集约增效,利于企业“走出去”。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技术集成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能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四是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可圈可点,大多数建筑企业也认同产业化将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其中住宅面积约14亿平方米,占70%以上,而我国住宅建造的模式仍属于粗放式,产业化比例不到1%,建筑产业化发展规模极其弱小。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实践仍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公益性公共建筑为主,而以商品住宅为载体的实践项目却是凤毛麟角。

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在于建筑产业化成本过高,企业没有向产业化方向转型的动力。企业具有逐利的本性,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选择走建筑产业化道路前,投入与产出比的反复衡量,会成为对企业和建筑产业化本身的双重考验。

二、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探索已有十多年的历程,住建部一直倡导实施住宅产业化工作,在推进产业化技术研究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工作,同时陆续建成一批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包括住宅开发、施工安装、结构构件、住宅部品等相关产业链企业,对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广泛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美丽中国”构想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元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建设将走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道路。文件要求: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尽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件、部品的标准化,丰富标准构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通过出台住宅产业化鼓励政策等激励措施,推进产业化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技术研究还是在工程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目前北京、上海、沈阳、深圳、南京、合肥等城市已经走在建筑产业化的前列,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未来十年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企业层面,在全国范围内也相继涌现出一批产业化先行者,地产行业以万科为代表实施了大量试点和示范工程案例,施工企业则以中建和各地建筑企业为主,其间许多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到产业化实践。总体来说,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从区位条件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工程建设规模很大,产业化基础较好,具有技术研发和人才集聚优势,市场分工协作比较成熟,实施建筑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区位来看,首先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和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引擎,未来将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核心区,产业规模非常大;其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沈阳、大连、长春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是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潜力很大。同时部分中心城市将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第三梯队,如合肥、济南、青岛、成都、武汉、西安、福州、厦门、重庆、长沙、杭州、郑州等,初步具备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是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他城市和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也将逐步导入建筑产业化实践,但需要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资源条件,不断提高建筑产业化发展水平。

其他许多省份纷纷作出了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省份在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和新型绿色建材发展两个重点上,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工程设计、构建生产和施工安装标准化。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一种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引领建筑产业走向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当前我省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背景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也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10余年来第一次真正落实到政策层面上的推动举措。这个文件的颁发,向建筑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建筑产业化的推行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经济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建筑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对建筑业的期望已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建筑业向建筑产业化转型。这对建筑企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转型升级箭在弦上,走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整个行业的必然选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迫切需要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实现住宅部品部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现场的装配化的绿色建造。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人口红利的消失将为建筑产业化提供现实动力。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的行业,还在依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施工,不仅建筑质量、进度、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更带来了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的增长,建筑业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不再,劳动力成本的倒逼、环境和资源的倒逼,都将迫使建筑企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四、我省建筑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产业化实施经验表明建筑产业化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筑产业化也是我省建筑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有效实施四节一环保的节能减排目标,还可以实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周期等工程管理目标。

(一)建筑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

建筑业已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我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建筑企业盈利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我省建筑业发展绝不能依靠粗放型和数量型的增长方式,而应当抓住建筑产业化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广“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建造模式,升级再造建筑产业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从政策方面来看,在国家大力提倡住宅产业化并提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国家住建部和全国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均已成立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推广机构,出台了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激励办法,包括面积奖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贷款贴息等政策。住宅产业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必将成为推进我省建筑产业化进程的根本保证。

其次从产业发展基础和技术风险来看,我国的构件和部品加工基地已达上万个,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还有待完善。施工方面各种大型吊装设备已经开发应用成功。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基础已初步具备规模化实施建筑产业化的条件。我省可以依托发达省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借鉴和学习消化,规避技术和管理风险。

最后从市场需求分析,住宅产业化市场主要由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组成。我国大中城市住宅产品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为主,辅以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的低多层房屋。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主要是全现浇剪力墙形式,今后随着住宅的建造质量和性能的不断提高,采用现浇和预制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建造方式会成为主流。

(二)建筑产业化经济效益分析

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资源配套还有待不断完善,产业化试点及示范工程规模较小,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建设成本相对偏高。随着产业化建造水平的提高和规模化推广应用,建设成本会逐步下降,相反传统施工方法的成本会随着人工费用上涨不断提高,根据北京、上海等地对产业化住宅的初步统计分析,目前的建安成本要高10%左右,预计未来2-3年可实现与传统住宅建造成本持平(如图)。

上图中P为建安成本,N为时间,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传统住宅量逐年下降,其建安造价会逐年提高;相反如果随着产业化住宅量逐年提高,其建安造价反而会逐年下降。根据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到2018年底,全省采用装配式施工的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30%。产业化住宅的规模达到这个市场份额时,其建安成本将会与传统住宅持平,但其性价比会有明显优势。因此,产业化项目未来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和市场开发潜力。

根据上海三个初步工业化住宅小区的统计结果,节约的塔吊相关费用约18元/m2;节省模板和混凝土损耗费用约6元/m2;现场混凝土施工量小,减少混凝土施工费用2元/m2;现场湿作业少,现场施工垃圾减少约15%,节省了垃圾清理和处理费用;预制构件制作质量高,表面平整光洁,甚至可做成清水混凝土效果,可省略现浇工艺中的抹灰工序,节省费用约25元/m2;住宅建筑的外饰面、保温材料可以和外墙板一起在工厂完成,比现浇工艺节省人工,减少脚手架的需求,节省外脚手架使用费用约5元/m2。随着技术和工业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住宅的综合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扩大。

产业化项目的风险主要为建设总投资控制、建设及达产的工期控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三方面因素;项目建设及运行初期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鼓励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及推进政府主导的政策房产业化建造来化解市场需求和价格竞争的风险。如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比较适中,实施方案比较明确,完全可以控制住项目的投资概算;建设和达产的工期控制对化解项目风险比较重要,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完全按市场化规则运行,确保项目早投入、早产出,缩短项目的试运行磨合期。未来十年,我省无论是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还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建设规模都非常巨大;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实施建筑产业化总体风险可控。

(三)建筑产业化社会效益分析

1 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更好实现建筑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建筑产业化可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缩短房屋生产周期,减少使用期的维护管理费用。从万科集团提供的详细技术指标分析,产业化建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工业化住宅生产可降低约50%左右的施工材料消耗,减少约20%的用水量,节约能耗3%;同时减少80%的施工垃圾和二次装修垃圾,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2 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装配式工业化住宅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和安装,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尺寸准确,密实度高,能获得较好的混凝土强度,而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装饰装修等多方面功能

要求结合起来。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10~15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也有利于结构百年设计目标的实现。

3 改善施工作业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环境的改善,可减少单位工程的劳动力用量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住宅构配件及部品在工厂生产会增加区域和行业的就业机会;现场湿作业减少和材料遗洒减少,有利于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减少施工扰民;操作环境的改善及现场作业的减少,还可大幅度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现场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我省建筑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第一,要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化法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配套产业化法规、政策。2016年8月12日,我省以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发[2016]3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工作措施等等。在推广中,明确了可给予财政支持,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政策,激励建筑产业化技术创新和对开发建设产业化建筑的企业和消费者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优惠等措施。

第二,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标准大多停留在企业标准,无法在市场推广,应尽快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更好推广建筑产业化,做到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合理,我省应根据实际需求编制适宜我省特点的技术标准。

第三,要完善建筑产业化的技术体系。要健全建筑产业化技术保障、构部件产品以及产业化建筑质量控制等技术体系;设立建筑产业化科技专项,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快对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

第四,要建立完整产业链。支持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产业化发展布局,完善产业链,使构部件产品生产与建筑建造相配套、使用与工程技术相配套,以保障建筑质量。

以国家级、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为基础,大型开发、施工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的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建筑产业集团。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一批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及专业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

产业化初期应以城市为核心组建产业化联盟,涵盖开发、设计、施工、构件、设备、部品等相关企业,围绕产业化试点或示范项目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确保工程项目实施质量。随着产业化规模扩大和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相关资源完善,可逐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运作。

第五,要培育龙头企业。要以市场力量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建议加大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和推广力度,扩大示范试点覆盖面。

[1]陈怡宏,黄沁,伍任雄等.论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自控[J].重庆建筑,2017,16(1):47-49.

[2]迟春柏,姜太平,邓小虎.浅谈建筑产业现代化[J].安徽建筑,2015,22(1):29-30.

[3]王晓珊.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集成体系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6):233-235.

猜你喜欢
工业化产业化住宅
Jaffa住宅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