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电影院:老影院变身公共藏书楼

2018-07-05 06:55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城乡规划及建筑创作中心
城乡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藏书楼西城区红楼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城乡规划及建筑创作中心

红楼电影院改造前后对比

2018年4月23日下午,历时4年多创意、策划、改造,有着70多年历史的红楼影院变身为全国首创的“互联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红楼公共藏书楼。除了全新的藏书与阅读理念,这处经由原来电影院超大空间全新设计改造的藏书与阅读场所,也为来访者塑造了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空间感,行走其中,能感受到流动且富有变化的建筑层次,这些变化也充分契合了这座藏书楼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该项目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具有崭新理念的公共阅读空间,也在保护老城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提升了街道的美学特征。

红楼的记忆与新生

建筑设计师经过现场踏勘,决定充分利用老式电影院的原有建筑及空间结构进行改造。红楼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1945年改为红楼影院;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成为西城区属重要文化设施。2012年,这座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因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停止放映。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红楼电影院是美好的文化记忆。如何改造这座建筑,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被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提上议程。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26”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盘活闲置的文化资产,延展城市的文化记忆,西城区从2014年开始谋划对红楼进行改造和升级。西城区文委提出利用原有建筑的空间特性,将之改造成一座优秀传统与创新思维相融合的新式藏书楼。这座藏书楼由政府提供公共空间,邀请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建筑设计团队设计,委托社会机构运营,让沉睡于民间的个人藏书重新进入社会流通,激活藏书背后隐藏的人文价值,让老红楼电影院重新焕发文化活力。

这种以“众藏、共阅、分享”为核心理念的公共藏书楼,是全国首创。这第一座新式藏书楼对推动全民阅读、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涵养精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藏书楼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藏书文化,吸取了最先进的“共享经济”中的创新因素,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打造出具有“互联网+”因子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红楼公共藏书楼开启入藏模式之后不久将进行试运营。

而为了确保这个新式藏书楼的理念能够在建筑中彻底体现,并完美实现其最初明确的“主体藏书区”“休闲阅读区”“后台研究区”“口述史采制工作室”等功能,设计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完成了建筑物由老旧电影院向现代公共空间的华丽转身。

保留建筑的时光痕迹

从建筑改造前的状态看,原先电影院的观看厅空间,是完全退后于街道的,朝西隔着快餐厅的二层小楼;朝北,则需要穿过一个老宿舍楼的“过街楼”与街道相连。所以那栋老式的红砖墙影院放映厅,完全淹没在周边的建筑中。而且,周围所有建筑的建造年代都是有差异的,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并变化至今。

设计师希望在体现书的传承的同时,也让建筑的历史变迁形成一种传承。

在外部关系上,藏书楼西立面突出了取景框式样的设计,并且使用玻璃使内外通透,这背后的设计思路,是希望与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联系起来。藏书楼的西侧,隔着西单北大街有一个“砖塔胡同”,在胡同口有一个老砖塔,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在此设立了一个“正阳书局”。设计师希望红楼藏书楼和这处关联的读书场所有一个视觉上的延续性,并与这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古建筑隔街相望,在嘈杂街道的“两岸”彼此照应,所以,西侧建筑的二楼采取了角度特别的橱窗设计。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取景框”,将砖塔乃至胡同作为风景收纳进来,藏书楼建筑与环境,与“对岸”的“文化姊妹”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

在藏书楼中还有两个别具一格的“光院子”,这是藏书楼序列空间韵律的一个小高潮,也是观历史片段的橱窗。在光的处理上,光院子是非常重要的采光空间,是人进入建筑后,心理的过渡空间,让人在进入这几个不同层次的建筑时,在光线上和空间高矮上都有变化,形成丰富的序列感,而非单调的、“一黑到底”的感觉。

红楼建筑与周边环境模拟鸟瞰图

被书环绕的大空间

据建筑设计师霍光介绍,老式电影院与藏书楼这两种建筑的空间特性,实际上有近似之处。首先,它们都具有一个主体空间,电影院进行影片放映,藏书楼则用来藏书与阅读。它们各自又有一些辅助空间,所以,从功能特性的角度来说,把电影院改成藏书楼,在空间上是相适应的。

项目要改造的电影院原先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以电影放映厅为主体的高空间建筑,同时,它的旁边有一个附属的、东西向的小空间建筑,这是一个二层小楼,此前是一间快餐店租用,它可以作为未来藏书楼服务功能的聚集处。所以,整个空间并不需要特别地“化整为零”, 而是使其“有整有零”。

大空间的整个墙面都将用来做藏书—这是设计者希望形成的空间意象,当读者立于楼中,设计师们希望他们能感到自己是被书环抱的。当同样有阅读爱好、品味的人聚集到这里,它既是物理的聚集场所,也成为精神的凝聚场所。

西侧立面“橱窗”设计示意图

西侧立面“橱窗”实景

大厅设计过程图

书与人

书是这座藏书楼中毋庸置疑的主角,设计者的目的就是将之放到对人来说最重要、最舒服的位置。设计师不希望仅仅把书作为一个符号,让人去观赏这些书,而是希望人融入进去,以人的活动丰富书的海洋。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和书的多重关系:人可以去远看这些书,也会把书拿出来阅读。而人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有很多状态:既可以在书架旁边站着,去挑选与浏览;也可以拿上几本喜欢的书,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安静地、沉浸式地阅读。孩子们爱看童书,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地盘”;而老人愿意看具有历史性的书,他们也能在空间中自得其所。

作为藏书楼中的另一个主角,人究竟和书有多少种关联方式是数不尽的,因为每个人和每本书,都是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这正是设计师创作的初衷;而空间的打造,则是根据人的这些体验来考虑的。

藏书楼大厅实景

大厅设计效果图

大厅多重功能示意

猜你喜欢
藏书楼西城区红楼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