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振兴

2018-07-07 03:21文丨宋桥萍陈茜茜安源区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农重点农民

文丨宋桥萍 陈茜茜(安源区农业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安源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抓实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来推动、抓调整,坚持质量导向、绿色导向、市场导向、效益导向,按照省九大产业工程规划,结合我区农业实际情况,重点打造“1+3”四大重点产业(优质水果、蛋禽养殖、高效蔬菜和休闲农业)。以城郊井冲葡萄和青山乌石火龙果为重点,建设千亩优质水果基地;以金瑞农业、新农园实业、恒泰农业为重点,建设50万羽蛋禽养殖基地,以益丰园实业、云华农业为重点,建设千亩高效蔬菜基地;以阳光花海、金丝楠木、十里花溪、乌石印象为重点,打造环都市休闲农业圈。通过基地示范带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建设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农业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加大对安源粮仓“吉内得”天然富硒米、新农园“叶尔”绿壳乌鸡蛋、祥国农业“红杆铁皮石斛”、“益丰园”辣椒等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安源农业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和宣传推介,大力培育农业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农业品牌建设主体。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过程监督,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规划兴建高标准农田8000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生态型灌区、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塘整治和抗旱应急水源小型水库工程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改善农业设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区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按照“一区多园”建设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依托“归璞农业”县级运营中心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智慧农业建设,实现镇村益农信息社建设全覆盖。

以“和谐宜居”为抓手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加快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推广运用,选择2个农业产业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积极探索有机肥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有效途径。以青山镇和五陂镇为重点,打造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引导农业控害、农药减量。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污染减排治理,推动限养区及可养区内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法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整治计划。

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重点打造以高坑富楠新村示范带、青山葡萄村田园休闲带、五陂大田村宗教文化体验带、白源大陂燕子洞运动休闲农家观光带、城郊略下村鲜花观赏带为主的五个聚运动休闲、农业体验、主题风光“三位一体”的聚合区,不断巩固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乡村建设格局。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加大力度推进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抓好和谐乡村建设。加强村两委干部培养教育,提升农村干部工作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依托全区52个农民讲习所,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把扫黑除恶与基层巡察、反腐“拍蝇”结合起来,坚决打掉黑恶势力的“关系网”和“保护伞”,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以“生活富裕”为目的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精准脱贫。紧紧围绕今年确定的脱贫目标,完成1376人脱贫,王家源村和温盘村两个省级贫困村退出摘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全面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人群,明确靶向,精准出招,着力增强脱贫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德、扶勤相结合,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主体作用。完善脱贫方式,摒弃以往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改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促进农民增收。从全区农民收入构成来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仍然是主体,占比较多;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我们要抓住改革机遇,全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的用益物权,切实提高农民在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计划,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经验、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安源工业园等全区范围内的招工信息宣传推介,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机制,帮助农民工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加速农民增收。

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围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精准发力,着力从农村老百姓特别关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求突破。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提升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完善村镇医疗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社区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全面向农村推广;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开展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扩大农村公共交通覆盖面,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速推进安源区民生工作“八大工程”和“二十件惠民实事”中有关农村工作的落实,努力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三农重点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重点推荐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