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

2018-07-07 03:18叱干家助
山东化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端聚乙二醇氨水

柏 猛,叱干家助,曹 伟,纪 桢

(安康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陕西 安康 725000)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其结构式是H(OCH2CH2)nOH,是由环氧乙烷与水或乙二醇逐步加成聚合而成,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PEG高聚物总称。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亲水性[1-2],PEG及其衍生物常常在化妆品、医药及建筑等行业作为保湿剂、乳化剂、载体修饰剂、抗体拮抗剂使用,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3]。由于其双端羟基反应活性较低,不易发生反应,故此在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应用中,主要采用不同的活性基团取代其羟基,例如:羧基、对甲苯磺酸基、醛基、氨基等[4-12]。本研究采用对甲苯磺酸酯法对其羟基进行活化,并采用水热法与氨水反应,合成双端氨基聚乙二醇[6-7],并对其合成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为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化学试剂及仪器

聚乙二醇6000(PEG-6000)购自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二氯甲烷(CH2Cl2)、吡啶、四氢呋喃(THF)、乙醚购自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对甲苯磺酰氯(TsCl)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碳酸氢钠、氢氧化钠购自西安拓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氨水25%~28%购自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12 mol/L)购自郑州龙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FT-IR2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KH-150反应釜(西安安泰仪器科有限公司);AVANCF 300MHz型超导傅立叶数字化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DMSO为溶剂,TMS为内标。

1.2 实验步骤

图1 聚乙二醇二胺(PEG-bis-amino)合成工艺

1.2.1 PEG-bis-amino合成

取4.2 g PEG6000溶于CH2Cl2,按物质的量比加入一定量的TsCl和吡啶,充分混合,25℃反应24 h,用3 mol/L的HCl洗涤3次,取上清液(有机层),有机层加入过量碳酸氢钠搅拌,过滤,滤液蒸干得到白色粉末状PEG-対苯磺酸酯粗品(PEG-OTs),将PEG-OTs在室温下溶于THF中,加入过量乙醚在0℃下冷冻12 h,析出大量沉淀后过滤,回收乙醚,再将过滤后的固体减压干燥后,放于高压釜中,加入过量氨水,于140℃左右密闭反应约6 h后,冷却至室温,再用CH2Cl2多次萃取水相(上层为有机相),合并有机相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4 h,用蒸馏水多次洗涤至中性pH值=7,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为PEG-bis-amino。

1.2.2 红外光谱

取合成的PEG-bis-amine样品,与KBr压片,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上,检测其红外光谱,并和PEG6000的谱图进行比较。

1.2.3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文献资料[6-7]的实验结果表明,PEG与TsCl的物质的量比(PEG∶TsCl)、温度及反应时间对PEG-bis-amino的产率影响较大,因此进行L9(33)正交设计,即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表1),确定PEG-bis-amino的最佳工艺。按正交实验设计,共进行9组实验,每组实验重复3次。

表1 PEG-bis-amino合成L9(33)正交实验设计(n=3)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红外光谱

PEG-bis-amine红外光谱(图2A)表明,相较于PEG6000,其在2887 cm-1、1467 cm-1、843cm-1的C-H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和摇摆振动所形成的特征峰均有减弱;有-NH2在3500 cm-1和3400 cm-1附近有两条弱的吸收带,图2B -NH2在3400 cm-1的吸收强度低于图2A-OH的吸收强度。1957cm-1处形成的峰有可能是PEG-NH2的N-H键的的特征峰。

图2 PEG6000(A)和PEG-bis-amine(B)的红外光谱

2.2 正交设计实验分析

表2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分析(Mean±S.D.n=3)

从正交结果中可以看出A2B3C1的反应条件产率最高,即n(PEG)∶n(TsCl)为1∶2的物质的量比配制溶液,当氨基化时间为6 h,温度为140 ℃时所得到双端氨基聚乙二醇的收率最高

为54.28%。实验过程中吡啶为缚酸剂,其一是为了加快酯化反应速率;其二是吡啶本身结构较稳定,并且呈无色透明的溶液状态,不会对反应液与反应物造成不良影响。PEG-OTs与氨水反应生成PEG-bis-amino时,以氢氧化钠为缚酸剂,其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并中和过量的对甲苯磺酸。从实验结果看,温度对PEG-bis-amino的产量影响最i大,物质的量比次之,反应时间再次之。

从实际得率上看,与文献[6-7]的得率相比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PEG6000分子量较大,其空间位阻效应影响了产率。

[1]姜忠义,许松伟,高 蓉.生物分子化学修饰用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2(1):34-40.

[2]蒋福升,丁志山,吕圭源.聚乙二醇前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2):881-885.

[3]Claudia Fruijtier-Pölloth.Safety assessment on polyethylene glycols (PEG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used in cosmetic products [J].Toxicology,2005(214) :1-38.

[4]熊成东,王亚辉,袁龙明,等.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0,39(1):39-45.

[5]王孝杰,孙建平,李效东,等.氨基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36(1):40-42.

[6]王琴梅,潘仕荣,张静夏.双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医药杂志,2003,34(10):490-492.

[7]于宏伟,那海丽,高岩磊,等.双端氨基聚乙二醇的合成[J].化工中间体,2011(9):49-51.

[8]Lottner C,Bartk C,Bernhardt G,et al.Soluble tetraarylporphyrin-platintum conjugates cytotoxic and pho-totoxic antitumor agents[J].J Med Chem,2002,45(10):2079-2089.

[9]Chen Yiyan,Baker G 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ba amphiphiles[J].J Org Chem,1999,64(18):6870-6873.

[10]杨保珍,张天民.聚乙二醇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药物生化技术,1998,5(1):12-16.

[11]董炎明.高分子材料实用剖析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80-81.

[12]Kogan T P.The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derivatives suitable for selective protein modification[J].Synthetic Communications,1992,22(16):2417-2424.

猜你喜欢
双端聚乙二醇氨水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的单、双端测距法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
配网双端闭锁式过流保护的实现方法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
一种基于双端反激原理的高位取能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