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8-07-07 06:41成娟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问题研究策略分析

成娟

【摘 要】中小学教学管理是保障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根本,科学的管理手段保障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促进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并影响了班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策略分析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针对我国中小學教学管理的现状,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管理方法的研究,找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与此同时,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管理中规范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研究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观念指导,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仍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用现阶段的日常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在管理中,教师单纯的强化教学制度,重点对班级的纪律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教学管理观念落后的主要体现[1]。

(二)教学管理方式滞后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学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教学管理中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导致学生在教学任务完成中出现了逆反心理。教师在管理中不能应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教学管理手段,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配合教师的管理。

(三)教学管理目的不明确

中小学学生是素质全面养成的必然阶段,其在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教学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管理目标缺乏科学性,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在日常管理中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在教学管理目标制定中缺乏价值性,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仅仅将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规范作为教学的整体目标,这是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教学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学生在班级学习中行为管理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此行为进行了漠视处理,对不影响课堂的行为进行了放纵。与此同时,教师日常工作比较繁重,除了批改作业、制定教学计划外,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分心乏力,这是教学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重要体现。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一)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理念教学是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性的基础。教师要在理念教学上不断的更新,保障其能够与时俱进,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另外,教师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融合到教学管理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管理制度,充分的了解教学背后的个中原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保障管理的规范性以及有效性。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管理方式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不同内容以及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沿用传统教学管理方式中的先进内容,并在管理中坚持人人平等的教学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管理中可以采用换位思考法,在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在人格上,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关系。另外,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不要一味的职责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点拨,并在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间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中,教师针对不同的行为,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权威性,在原则上,绝对不能对学生妥协,要坚持教学管理的根本原则。

(三)明确教学管理目的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在管理中明确目的性。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没有实现教学管理的真正目标。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并形成一套系统性的管理方法,保障教学管理的有序性。例如,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制定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管理目标,并在管理中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控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制定提高学生教学成绩的管理目标,例如,在备课阶段设计最优质的额教学教案,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进而实现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2]。

(四)加强对教学管理重视程度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意识以及教学管理能力。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将教学管理作为教学任务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师要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例如,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尽可能的赏罚分明,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三、结论

教学管理是保障整体教学规范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当前教育形式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到影响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并在教学管理的方法以及策略上进行分析,找到最优的管理方法,提高班级教学质量,并在管理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在教学管理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田守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42-43.

[2]陆杰.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及运行——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7(36):19-23.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学问题研究策略分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