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修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

2018-07-08 09:01李奕臻郭振向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羽毛球实验组身体素质

李奕臻,郭振向

(1.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815;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在竞技体育领域,随着体能训练在各种体育项目中的蓬勃发展,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项目[1]。在任何运动中,都离不开核心力量的支持,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以及大强度的竞技比赛,都离不开核心力量的强大[2]。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在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伤病。羽毛球作为一种高强度间歇的高难度的隔网对抗性项目,不管是从技术方面还是身体能力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都极高[3]。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在一个击球回合内(约8~12s)中完成多个急停急起和转身变向[4],这就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本文为了探究核心力量训练能否提高羽毛球专项大学生的运动能力,找到核心区肌肉力量效果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表现,再以目前最先进的核心区肌肉群力量训练的方法为理论基础,对南京师范大学2014级羽毛球专修的学生进行试验训练,并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以及专修学生现状,设计出一套合适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本文最终的得到的结论,希望可以应用到各大体育院校以及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班的日常教学训练中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8周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修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将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4级羽毛球专修12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6)进行为期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n=6)进行为期8周的一般力量训练,测试12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以及击球技术指标。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

1.2.2 统计分析法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在 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全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实验前后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比。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实验安排

在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队员进行了身体素质的基本测试,包括直线折返跑、30s双摇跳绳、立定跳远和低重心四角摸线的成绩。之后,再进行击球技术的测试,通过打点积分的方式,来衡量击球技术的掌握程度。

2.1 训练方案实验组每周进行2次核心力量训练(周一、周三)和1次技术训练,对照组同样每周进行2次一般力量训练和1次技术训练。训练干预时间为8周。强度控制在每个动作做4组*30s,每组之间间歇1min。在对实验组训练计划进行安排时,遵从核心力量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特地分为了3个主要的训练阶段。分别是第1阶段(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练习),它包括的主要训练内容有跪立侧俯身、坐视交叉腿转身、单肘侧支撑、直臂俯卧三点支撑、屈臂俯卧两点支撑还有直臂跪式单腿支撑。这个阶段主要在第1~3周实施。训练强度保持在每个动作坚持30s,每个动作做4组,间歇时间控制在5min。当训练进行到第4~6周时,此时进入第2阶段的训练(稳定状态下的动力性练习),它包括仰卧交叉打退、交叉腿侧身斜起坐、仰卧提臀抬腿、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仰卧直臂支撑摆腿、仰卧屈臂支撑摆腿、仰卧侧摆腿、单肘侧支撑转体。训练强度保持在每个动作做20次,每个动作做4组,间歇时间控制在5min。第3阶段(借助器材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安排在第7~8周,这是对核心力量要求最高也是最难的训练阶段,分别有平衡坐在瑞士球上、仰卧肘支撑瑞士球、屈肘压瑞士球双脚支撑、仰卧瑞士球抬两腿、仰卧瑞士球转腰、坐瑞士球转身、坐瑞士球斜拉橡皮筋。在此之中,静力性的练习,强度保持在每个动作坚持30s,每个动作做4组,间歇时间控制在5min。动力性的练习,强度保持在每个动作做30次,每个动作做4组,间歇时间控制在5min。实验组训练的同时,对照组也进行相应强度的一般力量训练,包括卧推、深蹲等(表2~表4)。

表2 实验组第1阶段训练计划安排

2.2 选定身体素质指标测试项目的依据以及测试方法

对于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参考了尹少丰所写的《我国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与评价标准研究》[5],以及由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大纲》中对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的测试项目[6],根据测试对象的年龄特点、力量特点,以及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选定了符合羽毛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包括反映速度、变向能力的直线折返跑(5次)、反映协调能力的摇短绳跳(30s);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反映专项灵敏素质的低重心四角跑(10次)。

表3 实验组第2阶段训练计划安排

表4 实验组第3阶段训练计划安排

2.3 击球技术的测试项目选择及测试方法

2.3.1 前场技术(正反手放、勾、推)方法:1)左侧场区击球(共8个球):由发球员向测试者左侧网前抛球,受测者站在前发球线外上网并按照固定的顺序:放、勾、推技术把球分别击到指定的区域内(A、B、C、D),并轮转2次;2)在右侧场区时,与左侧场区测试方法相同。

要求:受测者必须站在前发球线外准备,落点必须严格控制A、B、C、D顺序走。(A、B、C、D的面积都是100cmX100cm,从场地线的外沿测量)。评分标准:将前场2组测试中进入有效区域的球数相加计算得分(图1、表5)。

图1 得分区域演示

表5 前场技术评分

2.3.2 后场技术(直线和斜线高远球、吊球)方法:1)右侧场区击球(共8个球)由发球员发高远球,受测者在右场区双打后发球线外,分别应用高远球和吊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的区域内(E、F、G、H),并轮转2次;2)左侧场区击球(共8个球)由发球员发高远球,受测者在左场区双打后发球线外,分别应用高远球和吊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的区域内(E、F、G、H),并轮转2次(图2、表6)。

图2 得分区域演示

表6 后场技术评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成绩的比较分析表7和表8分别给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测试指标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8周的训练,这4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实验组的直线折返跑和低重心四角跑成绩增长显著,且比对照组的增长幅度要大。30s双摇跳绳,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增长,而立定跳远这个指标,实验组在实验后没有显著性增长,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长。从这些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经过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之后,实验组在灵敏速度素质(直线折返跑、低重心四角跑)方面有显著性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核心力量提高增强了运动员控制身体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平衡能力和加减速时身体对抗惯性的能力,所以会提高灵敏速度能力。对照组经过8周的一般力量训练,通过负重深蹲的训练,增强了下肢的爆发力,从而提高了立定跳远成绩,实验组立定跳远成绩没有显著性提高,可能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并不能影响下肢爆发力表现。同时,30s双摇跳绳没有显著性增长,也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上下肢协调发力的没有积极性的影响。

表7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成绩

表8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成绩

3.2 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在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应对瞬息万变的球路变化,以及难以捉摸的球速变化[7]。这就需要运动员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移动的能力,还有具备非常良好的协调能力,头脑中的想法,能立即传递到四肢并支配四肢去完成,像这么高难度的竞技,没有身体稳定性作为支撑是无法完成的,没有良好身体素质作为储备也是行不通的。实验组直线折返跑和低重心场地四角跑成绩的提升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速度素质有显著作用。羽毛球运动的取胜,靠的是球路变化以及球速变化,来调动对方的位置,寻找空档,得分制胜,为了在比赛中能跟上对方节奏并破坏对方节奏,成功完成反击[8]。这就必须要求运动员具备前后左右快速移动能力。想要在作出反应之后快速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单纯依靠强大的下肢力量是做不到的,这时候就需要其他部位的肌肉协同下肢同时参与进去[9]。此时,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从实验结果分析得知,经过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性的增加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灵敏素质对羽毛球来说至关重要,场上的每一次击球回动都离不开灵敏素质的支撑。由此可以得出,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羽毛球专修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场上运动表现有积极作用。

3.3 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击球技术的影响

3.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测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9 实验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测试成绩

表10 对照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测试成绩

3.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指标测试总成绩的比较分析总成绩=前场技术得分+后场技术得分。

表11 实验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总成绩的比较

表12 对照组实验前后击球技术总成绩的比较

通过研究表8当中的数据,能发现通过8周的训练之后实验组成员在击球技术测试指标总成绩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数由实验前的103.3分上升到了122.5分,实验后比实验前增加了19.2分,可谓是成绩提高显著。通过平均值的对比可以初步推断出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羽毛球专修同学的击球技术测试成绩。核心力量的提高对人体动力链的力量输出有积极作用,羽毛球击球动作大多都是末端释放的动作,与人体动力链的力量传输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核心力量,能提高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发力能力,更好的控制击球力量,所以核心力量增强可以提高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击球技术。

通过分析表9当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通过8周的一般常规力量训练之后对照组成员在击球技术测试总成绩上也有了提高,但幅度不大,其平均数由实验前的106.7分增长到110.3分,仅仅增长了3.7分。为了验证实验前后的数据是否显著,进行T检验之后发现,P值小于0.05,由此可以推断出,一般力量训练也能提高击球技术,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一般力量训练提高了需要力量作为基础的技术,如高远球技术等,而搓球,勾对角技术,并没有提高。这表明一般力量训练对技术的提高具有局限性,不像核心力量训练一样对技术的提高是全面的。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训练也属于力量训练的一种,但是它的训练效果又比一般力量训练的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对羽毛球专修学生击球技术的影响上,核心力量训练做到了全面影响,而一般力量训练只能影响到那种需要大力量做基础的技术动作,比如高远球、杀球等。而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这些技术的同时,还会提高那些需要控制力量为基础的技术,比如劈吊球、搓球、勾对角等比较细腻的技术动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经过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在身体素质方面,灵敏素质取得了显著性进步,其他素质提高不显著,在击球技术方面,实验前后有大幅度提高。而对照组相比于实验组,仅显著提高了爆发力素质。本研究最终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羽毛球专修同学的灵敏素质和击球技术,进而提高羽毛球专修同学的运动能力。

4.2 建议1)在对羽毛球专修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可针对要提高的身体素质类型选择训练方案,比如只需要单纯的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与爆发力,那完全只可以选用一般力量训练,如果要同时提高多种身体素质,如灵敏素质以及协调素质,那么这时候选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案比较可靠高效。

2)在每次技术训练的课程当中,可以穿插一点核心区肌肉群力量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的只练技术,穿插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让运动员更好的控制发力。

猜你喜欢
羽毛球实验组身体素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羽毛球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打羽毛球
锻炼
新发现
飞行的羽毛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