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7-09 07:3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组间情绪评分

王 蕾

(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不仅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研究指出,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科学化临床护理干预,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转归产生重要的影响[2]。为了提升我科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综合化护理干预引入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表明,综合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实施临床研究,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5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31:23,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8±6.2)岁;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II级20例、III级24例、IV级10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22例。对照组5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9:25,患者年龄 48-74岁,平均年龄(59.3±5.8)岁;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II级22例、III级23例、IV级9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提示,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可比,且以上108例患者在入组前均阅读并签署了入组同意书,本次临床研究也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临床护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情绪干预:护理人员要积极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强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主动问询患者的情况,了解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主诉。一方面积极地鼓励患者要敞开心扉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倾述,积极宣泄内心的情绪,解除苦闷;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播放音乐、给患者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籍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寻找到心理寄托,而将其注意力从自身疾病上转移开[3]。②健康宣教:可以采取口头宣教、视频播放及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等方式,积极地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治疗、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保健等[4]。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用药。例如利尿剂的服药尽量在白天,并且在服药后要对患者进行24h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脱水情况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毒副反应,需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5]。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别以(%)和(±s)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结果以0.05为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续性情绪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较护理前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下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n)S D S S A S观察组对照组5454护理前44.26±10.1043.84±9.34护理后21.05±6.2032.06±7.13护理前42.21±8.8541.17±9.22护理后23.84±5.1330.14±4.75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4)观察组(n=54)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药物管理13.61±2.7415.07±1.5612.46±2.7113.50±2.01饮食管理9.01±1.0813.02±1.038.04±0.8910.75±1.12心理和社会适应11.50±2.3016.43±3.0311.53±3.0213.05±2.49症状管理12.10±1.4917.82±2.1611.77±2.0213.53±2.06自我管理总评分49.55±7.0461.53±6.7348.31±6.6552.53±6.28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4)观察组(n=54)躯体功能1.8±0.31.3±0.1角色功能1.8±0.31.3±0.2情绪功能1.9±0.41.2±0.3社会功能1.8±0.31.2±0.2生活质量总评分4.2±0.53.1±0.3

3 讨论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1]窦靖,王晓华,杨丽娜.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1):1753-1754.

[2]肖万玲,易云兰.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病人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75-2377.

[3]罗容莲,谢美琼,龙琼珍.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6):97-99.

[4]肖万玲,易云兰.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68-69.

[5]刘清华,崔菊香,周娟,等.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81-82.

猜你喜欢
组间情绪评分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