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增压方式下电渗法加固滩涂淤泥试验研究

2018-07-09 07:18曾芳金石常鑫袁莉莉符洪涛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排水量抗剪阴极

曾芳金, 石常鑫, 袁莉莉, 符洪涛

(1.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省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3.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4.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温州325035;5.浙江省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温州325035)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我国许多沿海城市开展了围海造陆工程.传统的压实地基、复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沿海的滩涂淤泥根本无法实施,电渗法处理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渗透性淤泥具有显著优势,因此电渗法的研究逐渐被许多学者关注起来.

由于电渗法处理成本高、电极腐蚀严重、裂缝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途径改善电渗法的缺陷.李一雯等[1]研究了电极布置形式对电渗的影响,采用长方形布置可以改善裂缝的开展,平行错位布置可以有效提高电渗排水效果;王柳江[2]研究了在阴极周围布置阳极数量影响电渗排水效果,阳极数量越多,电渗排水效果越明显.以上都是从电极布置形状及数量方面研究对电渗排水的影响.曾宏[3]研究了电极间距对电渗排水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阚卫明[4]采用电动土工材料取代金属电极,并对电动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应用进行了介绍,直接解决了金属电极腐蚀情况.利用电渗法不仅可以有效排出自由水,还能排出弱结合水的特点,将电渗法与真空预压、堆载等方式相结合[5-9],可以有效减小能耗.

电渗法是在通电的前提下进行的,通电方式的改变会影响电渗效果,万勇[10]研究了电势梯度对电渗排水影响,电势梯度越大,处理海相淤泥效果越好;龚晓南等[11-13]研究间歇通电模式对电渗的影响,间歇通电不仅可以改善土体沉降不均还能减缓电极腐蚀;臧俊超[14]对污染土进行电渗处理,其研究表明电源电压是影响电渗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文章从改变通电方式考虑,研究了不同增压方式对电渗法处理滩涂淤泥效果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土样选取

试验土样取自温州市某围垦区地下深3 m处的滩涂淤泥.试验前,先把滩涂淤泥进行重塑,经烘干、粉碎、加水和搅拌,配成重塑土样,其物理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密闭静置24 h以后开始分层装样.

表1 重塑后滩涂淤泥的基本物理参数

1.2 试验装置

有机玻璃模型箱由左右两侧的集水箱和中间的试样盒组成,装置简易图如图1所示.试样盒内安放土样,试验盒内部长宽高尺寸为200 mm×100 mm×100 mm.两侧的集水箱与试样盒之间的有机玻璃板下端留有20 mm高的切口以共集水箱与试样盒的联通.阳极和阴极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大小与试样盒的侧面相同,即为100 mm×100 mm,分别紧贴试样盒两端安装.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土体中的水从阳极向阴极移动,汇聚在阴极,并经切口流入集水箱,最后通过集水箱底板中心的小孔流入放置在其下的量筒,以便测量土体排水量.

图1 试验装置(单位:mm)

1.3 试验方案

以4种不同比例增加电压的方式(下文简称增压)进行电渗试验.各组总电压均为20 V,通电时间均为24 h.其中TY1采用稳压输入,以20 V电压通电24 h,作为对照组;TY2分4次增压,每次增加25%,每级电压持续时间为6 h;TY3分3次增压,每次增压约33%,每级电压持续时间为8 h;TY4分2次增压,每次增压50%,每级电压持续时间为12 h.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电渗试验方案

在试验过程中,每半小时对电流进行记录;每小时对排水量和阴极排出水pH进行监测;试验结束后,在土样表层距阴极45 mm、100 mm、145 mm处检测土体含水率和抗剪强度(采用PS-VS7-m型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和B板头).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电 流

试验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①TY1在通电2.5 h时电流达到峰值,约为0.4 A,然后电流一直处于衰减状态,TY2~TY4 分别在通电 18.5 h、18 h、13 h 后电流开始衰减,说明通过逐级增压比稳压输入有利于减缓电流衰减,提高处理效率.②TY1~TY4的初始电流分别为0.37 V、0.03 V、0.04 V和0.07 V,说明启动电压越小,初始电流越小.③TY2和TY3每次增压,都会导致电流急剧上升,这是因为增压的瞬间土体电阻不变,电压与电流呈正比.由于后期电阻过大,TY4增压后电流变化不明显,因此增压时间不宜过晚.④TY2最终电流最大,为0.25 A;其次是TY3和TY4,最终电流分别为0.22 A和0.12 A;TY1最终电流最小,为0.15 A.说明电压增加比例越小,最终电流越大.

图2 电流变化曲线

2.2 排水量

排水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①TY1~TY4最终排水量分别为 203.42 mL、146 mL、212.52 mL、118.9 mL.TY1和TY3排水量较多且相近,说明TY3能达到稳压输入下排水量的要求.②TY1前期排水量最多,因为TY1的初始电压最大,电压与排水量呈正相关,后期排水速率明显下降,通电15 h电渗排水停止,说明稳压输入前期排水效率高,但后期排水效率迅速降低,排水缓慢.③随着电渗试验的进行,不同增压方式下电渗排水速率均在增加.TY3排水速率快于其余2组,说明合适的增压方式可以加快后期电渗排水速率.综上所述,在采用增压输入的TY3与稳压输入TY1排水量相近的前提下,TY3电渗后期排水速率比TY1更快.因此,TY3更有利于电渗排水.

图3 排水量变化曲线

2.3 能耗系数

能耗系数(C)为单位排水所消耗的电能,如公式(1)所示:

其中,U 为电源电压(V); t1、t2为任意时间(h);I(t)为电流随时间函数;Q 最终排水量(mL).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能耗系数变化曲线

TY1 的能耗系数介于 0.3~0.5 (A·V·h)/mL 之间波动;TY2~TY4能耗系数随着电渗时间的持续而增加,试验后期TY2、TY4能耗系数明显增大,TY3增幅较小.TY2~TY4能耗系数最终为0.4(A·V·h)/mL、0.2(A·V·h)/mL、0.3(A·V·h)/mL.综上可知TY1、TY2和TY4试验后期排水更困难,耗能更多.TY3的增压方式较佳,可以减少能耗.

2.4 阴极排出水的pH

阴极排出水的pH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①电渗试验中,阴极发生水解作用,生成了大量的OH-,其随着阴极水一起排出,致使排出水pH值上升.②初始电压越大,阴极水的pH上升越快.TY1~TY4阴极水的pH最大值分别为12.5、12.6、12.6、12.5,分别出现在 2 h、12 h、13 h、4 h 时.说明较大的初始电压可以加强水解作用.③电渗后期,电渗排水量减少,单位水中OH-离子浓度相应减少,pH下降.

图5 阴极排出水pH值变化曲线

2.5 含水率

加固后土体含水率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①加固后土体含水率从阴极到阳极呈递减趋势,这是因为在电渗作用下水从阳极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含水率高于阳极.②采用稳压输入的TY1表层含水率从阴极到阳极依次为51%、42.5%和40%;采用增压输入的TY3表层含水率从阴极到阳极依次为46.1%、39.3%和37%.说明适中的增压方式可以降低土体整体含水率,提高处理效果.

2.6 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是检测处理效果最直接的指标,其变化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①阴极附近抗剪强度明显低于阳极附近抗剪强度[15],这与含水率分布相关,例如TY1阴极含水率为51%,抗剪强度为12 kPa;阳极含水率为40%,抗剪强度为30 kPa,说明含水率越高抗剪强度越低.②TY3的阳极土体抗剪强度最高,为 38 kPa;TY1、TY2、TY4 的阳极抗剪强度分别为 30 kPa、16 kPa、13 kPa.TY3 比 TY1 阳极、阴极土体抗剪强度分别提高26.6%、50%.可知,适中的增压方式下土体加固效果优于稳压输出,且阴极土体强度提升更大.

图7 抗剪强度变化曲线

图6 含水率变化曲线

3 结 论

文中通过4组室内模型试验,在最大电压为20 V的前提下研究不同增压方式对电渗法加固滩涂淤泥的影响.根据电流、排水量、能耗、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按比例增压相对于稳压输入可以减缓电流衰减,提高处理效率.增压比例越小,最终电流越大.后期增压对电流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2)适中的增压方式(TY3)既可以达到稳压输入排水量要求,又能提高电渗后期排水效率.

3)适中的增压方式(TY3)下土体加固效果优于稳压输出,且阴极土体强度提升更大,能耗更少.

在电渗法中,电压是土体排水固结的动力.文中尚未考虑最大电压的影响.因此,若要得到更准确的结论,还需结合不同最大电压,对增压方式进行探讨.

[1]李一雯,周建,龚晓南,等.电极布置形式对电渗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34(7):1972-1978.

[2]王柳江,刘斯宏,朱豪,等.电极布置形式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影响试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64-69.

[3]曾宏.电极间距和排水方式对电渗固结效果试验[J].广西水利水电,2015(5):14-16.

[4]阚卫明,曹永华.电动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8(1):71-73.

[5]覃家琪,李洪艺,叶李胜,等.真空预压联合电动法加固软土的电学性质变化实验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6):112-117.

[6]娄云雷,李洪艺,张碧龙,等.真空预压-电动条件下珠三角地区软土力学性质变化过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4(1):64-69.

[7]孙召花,余湘娟,高明军,等.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技术的固结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2):250-258.

[8]王军,张乐,刘飞禹,等.真空预压-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增刊2):4181-4192.

[9]胡平川,周建,温晓贵,等.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裂的室内模型试验[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9(8):1434-1440.

[10]万勇,杨庆,杨钢.电势梯度对海相淤泥电渗试验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4):94-98.

[11]龚晓南,焦丹.间歇通电下软黏土电渗固结性状试验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6):1725-1730.

[12]Mohamedelhassan E,Shang J Q.Effects of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current intermittence in electro-osmosis[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Ground Improvement,2001,5(5):3-11.

[13]Micic S,Shang J Q,Lo K Y,et al.Electrokinetic strengthening of a marine sediment using intermittent current[J].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2001,38(2):287-302.

[14]臧俊超,郑凌逶,谢新宇,等.生活源污染土电渗加固试验[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51(2):245-254.

[15]曾芳金,符洪涛,王军,等.成层软黏土电渗固结试验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3):14-20.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版权声明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百度文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

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将该文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化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使用授予编辑部及相关数字出版单位。该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如有不同意者,请来稿时注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猜你喜欢
排水量抗剪阴极
阴极板移载小车结构及运行原理设计
Evaluation of Arctic Sea Ice Drif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ar-surface Wind and Ocean Current in Nine CMIP6 Models from China
粘性土不同剪切方法所求指标对比
大中小功率霍尔推力器以及微阴极电弧推进模块
板土交界处裂隙发育与化学注浆时间对一维电渗固结的影响
VB编程在管线排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场发射ZrO/W肖特基式场发射阴极研究进展
苏州市七浦塘阳澄湖枢纽基坑排水量计算及水泵选型
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钻孔剪切试验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