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8-07-09 08:29黄磊陈飞剑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宣州区比较试验新品种

黄磊 陈飞剑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宣州区水稻生产水平,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该研究于2017年在宣城市宣州区引进了24个中籼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生育期及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试验,选出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的水稻品种,为今后的推广以及水稻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7、16、2、22号品种综合表现较佳。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29-2

1 前言

宣城市宣州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1万hm2以上。因近年来种植品种增多,并面临品种退化等问题,因此,引进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很有必要。本文针对2017新引进的24个中籼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对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确保水稻生产的连续性、长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試验设计

2.1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共24个,为中籼杂交稻品种类型,由宣州区种子经销商们推荐并供种。采用1~24随机编号(见表1),统一进行大田生产试验。

2.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址于宣州区养贤乡宝圩村,前茬作物小麦,试验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好。

2.3 试验小区 随机抽取各品种并采用1~24号排列设计,大田共分东西两块,西边为1~12编号,东边为13~24号。无重复,各小区实际面积见产量分析表。小区间设50cm隔离带,东西两部田块间距1m,栽培密度、基本苗以实测为准。

3 试验过程

3.1 秧田 2017年5月15日用浸种灵浸种,5月19日播种秧盘育秧[秧田施基肥45%(15-15-15)复合肥20kg];6月2日施尿素10kg;6月3日用垄歌、吡呀酮、嘧菌酯防治病虫害。

3.2 大田管理 6月7日全天机插秧栽插完成。(1)施肥:6月30日施司尔特45%(15-15-15)复合肥300kg/hm2,7月10日施尿素225kg/hm2;(2)水分管理:实行寸水促分蘖,足水保扬花,适时晒田,干湿至成熟;(3)草害防治:7月8日人工除草一次;(4)栽培管理参与当地水稻生产一致。

3.3 数据记载 适时观察生育进程,成熟时进行经济性状调查,各小区单独收割,单独称重[1]。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育进程 2017年8—10月份的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对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时间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各品种成熟期有一定程度的延迟,经后期调查,7号品种全生育期最短,仅132d,比12号早12d,8号品种生育期135d,仅次于7号,剩余参试品种约半数超过140d(表1)。

4.2 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2、13号品种有效穗均在16万以上,19、16号有效穗偏低;实粒数比较中,17号品种实粒数最高,13号、1号品种实粒数较少;千粒重比较中,10、19、15、1号品种千粒重较高,均超过29g,17、7、9号品种千粒重偏低。今年我区8月上中旬持续高温干旱,10月份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对水稻抽穗灌浆影响较大,多数参试品种实粒数、有效穗及千粒重偏低,产量受一定程度影响。本次试验各品种成熟期前后相差较大,10月初已有少数品种成熟,至收割期10月25日时,生育期偏早的部分品种过熟、落粒,对期产量有较大影响。统一时间收割称重后,15号品种实际单产9397.5kg/hm2,居参试品种产量第一位,与全区单季稻平均8040kg/hm2相比,增产90.5kg,增幅达16.8%。17、16、2、22号抗逆性好,结实率高,产量均在9150kg/hm2以上,与全区单产相比,增产13.8%。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定期田间调查记载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及田间实产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7年这种不利气候条件下,仍有部分中籼杂交稻品种抗逆性较好,部分品种产量较我区常年直播单季稻显著提高,同时,品种对比试验的开展实施为选定适宜单季稻品种和夺取宣州区水稻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宣州区专用品牌粮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适宜宣州区种植的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针红华.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5(8):33-3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宣州区比较试验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