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8-07-09 08:29宋洪祥张玉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塞罕坝测报

宋洪祥 张玉珍

摘 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的体系建设情况以及建场以来的发生发展状况,并针对当前林场测报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努力方向。

关键词: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61-2

1 塞罕坝林场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建设

塞罕坝林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设有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部门,80年代成立森防站以来,森防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特别是自2000、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级标准站”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森防站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6人,专门从事以监测预报为主的森防工作。塞罕壩机械林场下属的分场设有森防股,营林区设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小组,全场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队伍人数达110名,近年来按照“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标准,林场加强了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拥有虫情测报和办公房舍8间,且药械库、标本室、档案室齐全,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森防测报仪器设备,全场的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每年秋季林场以越冬态虫口基数作为翌年虫情发生的依据进行详细的全面调查,依据调查结果预测出翌年的虫情发生趋势,据此制定防治方案,同时在目标管理中分解和建立监测预报工作系列考核内容,建立了预防工作作为防治效绩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

为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多年来林场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办法,并补充制定了实施细则,及时制定本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办法及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指导和规范主要监测预报技术,与此同时林场还制定了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流程、监测管理体系图、护林员监测范围责任区图等各项规章制度,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场的各级森防测报机构都将这些制度、图表以展板的形式上墙明示,这些工作流程、制度,系统管理等措施科学的指导了辖区内的监测预报工作。

林场每年及时发布中、短期2次虫情预报,以虫情信息的形式网上直接传输到省站。多年来,林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为国家宏观掌握各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预测预报是森防的关键性基础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林场先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同时加强了测报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场、营林区3级森林病虫害调查、监测网络,对全场的有林面积形成了全面监测。在监测中,主要采取的手段是以春秋2次大规模的定期虫情调查为主,平时调查为辅。通过调查各林场都能够清楚的掌握本辖区的主要病虫种类、发生地点、面积和危害程度,并且全场汇总后能够科学实际的形成全场主要害虫分布图、主要害虫危害程度汇总表、测报网点图、发生趋势图等系统的图表资料,从而达到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

在测报系统研究方面,全场设有3个固定测报点,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一般测报点2个。主要从事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多年来,通过系统观察研究已掌握了本场主要害虫的繁殖系数,并能够科学准确的对本辖区的主要害虫进行中、短期测报。近年来,林场的测报工作始终坚持点与面相结合、系统与常规相结合的手段,即:测报点的系统研究为全场的大规模调查提供调查时间、害虫种类识别、繁殖系数等资料,全面调查又为系统研究弥补了病虫的发生规律、发生趋势等信息。多年来,二者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测报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有效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林场已按要求实现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微机联网及测报信息的网上传输[1]。

2 建场以来,林场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建场初期,林木幼小,虫害发生轻微,但随着纯林面积的不断加大,林木的成长,食料的充足,病虫危害也日趋严重。林场的食叶害虫发生及防治可分为2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林场以造林为主,落叶松林处于幼龄林期,适宜虫害大发生的环境尚未形成,此期间以落叶松尺蛾、两种线小卷蛾及早落病为主的食叶害虫仅发生10000hm2。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为第二阶段,即森林经营阶段。此阶段林场的经营方针已由造林期转为经营管理期,林木多近中龄期,以落叶松为主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好,夏季温度适宜,厚厚的落叶松腐殖层为食叶害虫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存环境,另外森林分布集中连片,极少针阔混交,为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埋下了伏笔,80年代至今,林场共发生以落叶松尺蛾为主的各类虫害120000hm2,使用大型运-五飞机防治过6次,防治面积近73333hm2,人工防治53333hm2次。森林害虫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发生面积大,害虫种类多,虫口密度高,危害迅猛、猖獗[2-4]。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转暖,食叶害虫发生危害的势头十分迅猛,如不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势必会对林场的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适应森保发展实际的需要,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安全是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3 林场在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上的几个现存突出问题

3.1 纯林面积多,病虫害发生严重 林场以人工林为主,纯林面积较多,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系统内自控能力差,适生成灾害虫种类增多,害虫的发生面积也随之增加,一些常发生害虫居高不下,突发性害虫随时都有大发生成灾的隐患,严重威胁林业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建场初期由于客观因素营造了近6.67万hm2人工纯林,进入中龄林以后易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弊病越发明显,从目前林场虫害发展的趋势看,已从食叶害虫扩展到蛀干害虫,总的情况是:老虫种此起彼伏周期性发生成灾,新虫种不断出现且易突发成灾,随着气温普遍升高,特别是北方地区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偏暖少雪的气候变化日趋明显,加之塞罕坝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人工纯林,注定今后的森林病虫害发生将会越来越重,森防工作艰巨,任重而道远。

3.2 基础设施差 林场森防基础设施薄弱,基层林场、营林区技术力量薄弱。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缺少应具备的化验、微机、标本室及办公场所,基层测报点缺少测报房舍,直接影响着林场森防事业的开展。此外,罕坝由于地处高寒坝上偏远地区,防虫物资、兑药用的油料、雇工费、车工费等项开支要远远高于坝下平原地区,防治成本高。

参考文献

[1]陈智卿,刘广智,刘海燕.塞罕坝腮扁叶蜂的测报及防治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11(4):92-93.

[2]杨春.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总体防控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l(6):68-70.

[3]朱晓青.塞罕坝地区两种线小卷蛾简便测报技术初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7(1):85-86.

[14刘广智.塞罕坝主要食叶害虫的预测预报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10(2):5-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林业有害生物塞罕坝测报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塞罕坝点兵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植物检疫的作用探讨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