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

2018-07-09 23:51江武秋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桥彩虹桥预设

江武秋

在备战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的选拨赛中,我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准备即将执教的水平一(二年级)《技巧——仰卧推起成桥》一课,创设了情境:“观光动物园——与动物互动做游戏——帮助动物建造彩虹桥”,并在每个阶段融入不同形式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中掌握仰卧推起成桥的技术动作。我自信满满地期待展示机会的到来,可没想到那堂短短40min的《技巧——仰卧推起成桥》课让我深刻地体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幸经历失败并不是什么坏事,课后我通过及时反思和总结,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再现课堂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模仿动物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地模仿我的动作和口令,并通过游戏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体操垫。可没想到接下来的情况却让人始料不及。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很想在园子里建造一座彩虹桥,但它们不会建,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会吗?”

生:“不会!”(大部分学生回答道)

师:(不会?我脑子出现短暂的空白,心里暗暗着急。此刻,学生在垫子上躺着、坐着、自己说自己的,完全忽视了我的存在)“江老师会建桥啊,你们想学吗?”

生:“想。”

师:(总算把学生拽回来了)“搭建桥梁我们应该先建什么啊?”

生:“不知道。”

师:“再想想,平时我们周围看到的桥都是怎么建造的?”

生:(支支吾吾)“嗯……嗯……”。

看着学生委屈的眼神和低落的情绪以及逝去的12min,我更着急了。不能再等了,我果断采取行动:“下面就让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建桥墩吧,来跟着我做。”

靠着灌输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了仰卧推起成桥的分解技术动作。我满头大汗地奔走于学生中间,示范、纠正动作,总算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但预设的帮助小动物建造彩虹桥的情境,以及操练环节、拓展环节模仿小动物玩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一项都没有得以实施,整堂课几乎成了我的“独角戏”。

二、教学反思

一堂原以为可以完美呈现的课,却与预设产生了如此大的落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陷入了沉思。预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预设在情境中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领,怎么就演变成了灌输式学习?是我的教学理念有误,活动设计不当,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带着这些问题,我回看了教学视频,并向其他观摩教师虚心请教,重新审视整堂课。

1.课前功课未做足,再好的愿景也是镜花水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课堂必须要来自精心的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扎实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呈现,同时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而这些都归结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在回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没有问题,活动设计也尽量体现情境性和趣味性,但在学情分析上存在较大的缺漏:本次授课的年级为二年级,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且对于他们的分析几乎都是停留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分析上,并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了一个比较笼统的阐述。带着这一发现,我请教了二年级的体育教师:“二年级的学生学过与桥有关的知识吗?”“没有啊。别说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都不一定学过或者接触过与桥相关的知识。”这样的回答给了我当头一棒,不过也正是这一棒解开了我的心结:二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建桥”,更不知道先建“桥墩”,因为他们根本没学过,也没了解过相关知识,不知道实属正常。而我在课前准备时忽略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又急于求成,在超越学生知识范畴之外还想让学生积极配合自己所创设的情境,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的设计和教学注定会失败。

精彩的课堂必须要来自课前精心的准备,而精心的准备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分析学生、设计教学思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做足、做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急于求成、层层递进,课堂实践获得成功的机率才会更大,也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

2.盘活生成问题,最精彩的往往在设计之外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如果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教学,好比教师驾驶着航船朝着既定的航向匀速前进。而生成的问题,使前进的船只出现了拐点,倘若教师有足够的敏感和警觉,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当成一种课程资源,努力盘活,进行教学的二度設计,便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次探索之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想,在学生不知道“建桥”知识的时候,教师不是一味地按照预设去启发学生回答,生搬硬套自主探索,而是让一个“聪明的小猴子”(教师)教大家建桥墩,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在“小动物”(学生)搭建彩虹桥的过程中,教师对比学生的动作,讲解示范“仰卧推起成桥”与“下腰”的区别,合理引导学生把类似的、相仿的动作区分开,学生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课前做好预设,更要在课堂上关注生成。教师需要改变角度、打破定式,关注学生的成长、正视学生的“不知道”,时刻关注“问题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亮点、拐点,合理引导、灵活变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再好的创意也需要“校本化”的再创造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反复观看了名师的教学实录,觉得他们的情景创设、游戏教学、自主探究普遍比较灵动。于是,原封不动地“搬”了一些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事实证明,这些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个学校的学生,也并不适合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外界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本课中让学校零基础的二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建桥”以及“建桥”的顺序,结果导致学生知难而退,课堂推进困难。其实只需请学生在课前对建桥知识先做一些了解,或者联合其他学科教师提前奠定一些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所以,好的创意固然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但缺少了“校本化”的吸收和教师针对校情、学情的有效再创造,终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建桥彩虹桥预设
The Rainbow Bridge/by Cynthia L00mis Gurin彩虹桥
看,一道彩虹桥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泡泡彩虹桥
下雨天,读书天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建桥”课程点亮当下照亮未来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