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2018-07-10 02:17蒋乔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胺碘酮内科

蒋乔仓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诱发因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慌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递增,而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1]。基于此背景笔者拟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列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征,评价其治疗方法与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90例心律失常患者,结合患者病史、体征与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组前均被详细告知该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已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按照住院单号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 33-79岁,平均年龄(45.29±7.4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3-24h,平均就诊时间(7.55±2.09)h,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4.60±6.3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2-22h,平均就诊时间(6.50±2.11)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开展全面生命体征监护与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给氧、镇痛、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电监护等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首选药物胺碘酮治疗,给予100-160mg胺碘酮以15m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1.0m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5h后改为0.3mg/min。胺碘酮禁忌症者(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对本品过敏者)给予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生产企业:陕西永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0344,规格:10mg×100 片),每日 10-30mg,3-4次口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电图表现进行对症治疗,ST段抬高者需在给氧处理后进行溶栓治疗,必要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持续多形性室速或心室颤动者需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治疗。病情较重者需采用起搏器进行临床起搏治疗。合并心衰、呼吸困难者需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9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予以总结,包括发病类型、合并疾病,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结局,包括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胸闷、心悸等症状完全消失,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心脏功能恢复1级以上为显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室性心动过速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未超过1级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较大变化或加重,室性心动过速没有变化或升高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以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分析9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现,有47例(52.22%)为期前收缩,3例(3.33%)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13.33%)为窦性心律失常,11例(12.22%)为房室传导阻滞,18例(20.0%)为心房颤动,有48例(53.33%)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症状,其余42例(46.67%)患者存在一种心律失常症状。在合并疾病方面,9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有39例(43.33%)合并冠心病,21例(23.33%)合并肺心病,19例(21.11%)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11.11%)合并心肌病,2例(2.22%)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有47例(52.22%)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心脏衰竭、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从而降低患者生命质量[3]。本次研究表明心血管内科常见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期前收缩(52.22%),它是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在众多期前收缩患者中,以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老等密切相关。大部分期前收缩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有自觉症状并得到积极药物治疗[4]。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见致病因素为冠心病(43.33%)、肺心病(23.33%)、高血压性心脏病(21.11%)等。在急诊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同时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体内钙离子、钠离子等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而且研究证实该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推荐作为首选药物[5]。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要提高警惕性,加强心电图实时监测,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同时实施胺碘酮治疗,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1] 孙鸣宇,史亚娜,王效增,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11-1115.

[2] 唐杨,王春雷,刘林琼.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15-16.

[3] 方文宾,梁亚非,王文标.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62-5563.

[4] 李明臣.探析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43-44.

[5] 帕提曼·阿布都克力木,吴敬敬.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69.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胺碘酮内科
《思考心电图之169》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思考心电图之158》答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