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2018-07-10 02:17庄志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利钠人脑内径

庄志成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临床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心内科各种疾病的困扰,增大了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各种心脏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机体心室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肌损伤,随后引起的系列并发症,对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权威数据显示,心脏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临床上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理表现为心脏功能异常,结构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心肌缺血后坏死,心室构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2]。如果机体心脏受到损伤,为避免过多的心脏毒性,机体会分泌较多的脑利钠肽,其作为一种活性的内源性因子,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或者避免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延缓心室重塑,减少心脏毒性,对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机体代偿功能有限,脑利钠肽的分泌较少,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因此,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心脏毒性增大后会减退心脏功能。目前临床上多采取药物治疗,但常规药物效果不明显。重组人脑利钠肽与机体脑利钠肽效果相同,笔者为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与病例选择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此项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经年龄统计:观察组年龄平均数(62.7±15.1),男女比例为26:27;对照组年龄平均数(60.7±14.3),男女比例为25:28。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分别为Ⅲ级与Ⅳ级,其中Ⅲ级例数48例,其余例数为Ⅳ级,两组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基本均分,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所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排除心肌肥厚、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排除血容量不足患者,排除对本次研究的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强过敏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限制钠的摄入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将重组人脑利钠肽用0.9%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1.5μg/kg的浓度,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静脉注射,维持剂量为每分钟0.0075μg/kg,静脉滴注3天,连续治疗8周,治疗过程中拿牌相关的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避免出现意外。两组治疗完毕后,均随访一年。

1.4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通过分析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评估治疗有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醛固酮、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及抗利尿激素水平;随访一年时间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心脏事件。

评价标准:(1)无效:心功能分级降低一级以上,或者并发其它病症、死亡;(2)显效:经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其分级升高两级以上,或者心功能分级直接到达一级;(3)有效: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升高一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 SPSS18.0系统;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 表示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不同,共91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升高一级以上,其中59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一级,对照组仅占39例,观察组占52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11%,远远较对照组的73.58%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相关指标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相应指标均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醛固酮、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及抗利尿激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并发症情况

随访后一年,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观察组出现的例数显著较对照组少,仅有2例,其中1例为心绞痛,1例为再次病发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3.77%,无死亡现象,经相关并发症治疗均康复;对照组有16例并发症,其中4例死亡,9例再次病发慢性心力衰竭,其余3例病发心绞痛,发生率30.1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表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安全性更高,与常规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χ2=9.421,P=0.02。

2.4 心脏指标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心功能均改善,慢性心衰症状都得到缓解,其中观察组的心功能更好,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均较对照组低,室间隔厚度较对照组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这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功能效果更佳明显,与常规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某项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在全球的发病人数多达6000万人次[3],具有较高的病发率、死亡率,也是造成心室重构的重要原因。慢性心衰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引发大量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最终出现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病理表现多为心肌肥厚、组织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坏死等,心脏功能恶化。目前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通过拮抗交感神经或者RAAS系统,从而降低对心脏的毒性。脑利钠肽作为一种内源性因子,与心脏功能、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水平升高后可更好的抑制RAAS系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基因重组技术诞生了重组人脑利钠肽,其与脑利钠肽有着相同的作用机制。谷晨星等[4]在研究中指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后,其心功能分级升高一级以上,且随访后一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重组人脑利钠肽,是通过基因重组,合成的一种活性因子,对于改善心肌肥厚、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组织纤维化等心室重构病变效果显著,主要是通过扩张心脏血管,减缓血流阻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抑制RAAS系统延缓心脏增生。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1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58%;且观察组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醛固酮、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及抗利尿激素水平改善效果明显,远远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短,室间隔厚度较对照组薄,但左室射血分数远远高于对照组;经随访后一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7%,较对照组的20.19%低,这与谷晨星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研究可信度高。这表示重组人脑利钠肽确实能够改善心脏功能,避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此次研究由于选取样本数量较少,部分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

表1 两组治疗有效情况[n(%)]

表2 相关指标情况(±s)

表2 相关指标情况(±s)

组别 例数(n)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3 53 332.17±115.21 523.51±119.54 13.56 0.002醛固酮(ng/L)92.51±32.56 104.78±36.94 15.26 0.001肾素(ng/L)7.04±2.15 8.75±2.64 13.20 0.002内皮素(ng/L)131.52±21.50 159.67±36.91 15.94 0.001血管紧张素(ng/L)7.04±2.34 8.45±3.61 13.22 0.002抗利尿激素(ng/L)7.59±3.52 0.64±0.34 10.75 0.004

表3 心脏指标情况(±s)

表3 心脏指标情况(±s)

组别 例数(n)室间隔厚度(mm) 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3 5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52.34±3.05 65.91±3.52 12.51 0.003收缩末期内径(mm)37.42±3.94 42.64±4.95 13.06 0.002 10.24±0.69 13.52±1.05 11.49 0.003 38.91±4.02 32.41±1.61 13.58 0.002

综上所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能够避免机体心脏毒性,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1] 顾霞.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26):35.

[2] 王艳.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2):1639-1641.

[3] 游巍,钱峰.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4):197-200.

[4] 谷晨星,黄党生,孙红岩.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RAGE、NF-κB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5):63-66.

猜你喜欢
利钠人脑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02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