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07-10 02:17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住院

朱 润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儿童,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患者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等病发至后期则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1]。经相关研究可知,在临床中采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效果[2]。所以选用何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中对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予以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8例,其中男40例,女 48例,年龄 4~12岁,平均(8.5±1.6)岁。观察组 88例,其中男 42例,女 46例,年龄 5~13岁,平均(8.3±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因患者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年龄较小,会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进而容易出现恐慌感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家属因不了解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过于担心而出现焦虑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需安抚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关于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疏解不良心理情绪。

1.2.2 休息护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需卧床休息一个月,针对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2个月以上。针对伴有心肌炎患者,则需休息至少6个月,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可减少卧床休息时间。患者在心电图显示病情改善后可进行适量活动,针对伴有心悸患者可指导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等,根据患者病情恢复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从而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降低血脂,减少感染的发生。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规划,少食多餐,食物尽量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禁止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熏肉等。为了减轻心脏负荷,建议患者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含有维生素的食物。针对心功能代偿不全患者,需告知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增加心肌耗氧量。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规划休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出现疾病复发情况;指导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按时接种疫苗,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共计100分,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低于60分以下,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满意率。生活质量主要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差[3]。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记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记录,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十分满意77例,一般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92.1%;对照组患者中十分满意41例,一般满意19例,总满意度为68.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88 88住院时间11.8±1.9 20.1±2.8躯体功能92.8±2.7 77.8±3.4心理功能92.5±2.7 76.4±2.5生活功能92.9±1.3 79.8±1.7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腺病、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临床治疗该病的效果显著,但因患者年龄较小,配合度较低,因此,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4]。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患者会对病毒性心肌炎产生恐惧感,从而引发焦虑、害怕、抑郁、担忧等不良情绪,患者因年龄小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治疗结果和护理效果带来困扰[5]。因此,给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临床常用的护理方式在心理上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护理,心理护理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也可增加患者和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6]。休息护理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休息,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适当运动,提高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对加快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7]。出院指导会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相关研究报道,饮食中摄入少量盐会避免出现钠水潴留情况,可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机体摄入少量维生素C后对自由基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饮食护理十分重要[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0%高于对照组68.2%,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5.0%,这说明了给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 郭向华.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0):155-156.

[2] 王桂芝,李少艳.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248.

[3] 黄云.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8):1118-1120.

[4] 杨新芳.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7):116-117.

[5] 周玲.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7,(4):20.

[6] 江雪英.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37-138.

[7] 袁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6):249-249,250.

[8] 白英军.137例护理干预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5):143-143.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