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专业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8-07-11 08:18李迎丹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交叉艺术设计学科

李迎丹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天津 301811)

跨界融合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屡屡被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界所提及,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内部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二是设计学与外部学科之间的内容相互融合。不同门类的跨学科交叉,既促进了学科研究的纵向深度,又扩展了学科的横向广度实践,促使专业教育需要重构不同专业及不同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以为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基于以上原因,纵观近年来各大美院学生的毕业展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学生们的观察生活的视角,都开始打破专业方向壁垒,使用综合设计的方法去完善课题设计。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立足于实际社会项目,用设计与社会学交叉的研究方法,以设计介入精准扶贫,将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当下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些政府机构可以参考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为我国社会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专业设置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共招收了几届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其提出项目是应对社会的需求,以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结合为主要特色,培养具有艺术、技术、传媒等综合知识背景人才,研究方向为交互艺术与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国外一些知名的设计类院校,如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已经打破行业之间、高校与行业、政府与校企之间的界限,实现课程本身、多门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融合[1]。综上所述,学科交叉互为作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转型改革的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背景,作为普通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学院,如何在这种学科发展背景下去践行跨界的教学理念,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本篇文章想要探讨的问题,也是笔者所在教学单位在过去的几个学年坚持的教学实践探索。学院是以经管类学科为主的院校,在这样一个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经过社会调研和反复讨论,教改组抽选部分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为蓝本,验证交叉融合式教学对实践教学产生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在大范围教学活动中进行推广,其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如图1所示。

图1 跨界融合课程概况

一、学科内部专业的交叉实践

与国内大多艺术类院校一样,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在学科内部进行交叉性的教学尝试。首先建立交叉融合的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突出交叉融合教学的意义,拓展学生的专业设计视野,增强交叉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建立符合立体“T型”的设计教育框架①对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见解[2]。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专业内部知识渗透性较强,资源容易整合利用,教学活动容易协调。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单位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同一班级的一门课程由不同专业教师分别教授,学生仅限于一个专业;二是同一项目由不同专业教师和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工作室共同参与[3]。

以第一种组织形式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要求选题内容广泛,不仅仅限于销售空间,根据学生们选题意向进行归纳、分组。我们按照涉及内容分别邀请了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对各组的成员讲授相关知识内容。如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为要设计服装工作室的学生讲授前期服装设计的草稿制图及各个制作流程中的关键点,还讲授了关于成衣展示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使他们懂得了设计一个工作室要从了解一个行业的工艺流程开始。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师为要设计商场内部儿童娱乐区的小组成员讲授儿童家具、功能设施的设计要点及规范,并对儿童心理学、行为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内容为学生下一步深化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接下来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大家进行平面图、立面图设计和效果图制作,这种交叉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原来的设计更加具体而深入。

以第二种组织形式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是以工作室为教学组织单位围绕一个实际项目展开。客户起初只是想让设计店面,但是随着前期调研的深入,授课教师发现客户有一些品牌意识,而实际运营中自创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十分欠缺,有待完善。经过与客户的协商,包括对客户阐述品牌形象的内容及重要性,客户同意重新设计一套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店面的设计。考虑到项目内容,我们在工作室选取了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组成专题组共同学习该课程。我们首先请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师给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讲授了品牌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标志设计的要点、标准色的选用和辅助图形的设计要点。再由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向所有专题组学生讲授连锁店面的设计、相关设计标准、结合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在空间设计中应用等知识。课程期间,两个专业的学生由生疏到熟悉,转而到达成默契,不断互相学习与配合,经过几轮的调整最终完成设计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他们也从实战中增强了自信心。这种教学实验使学生融入职业环境内部,并且应对社会挑战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

二、学科外部的专业交叉实践

可以说,学科(专业)内部交叉是许多设计类院校都尝试过或正在进行中的教学实践。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横跨了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现实应用中经常需要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领域。关于学科外部交叉的教学实践无论从内容还是具体执行都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从很大层面上阻碍了这种教学实验的开展。但是这种做法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可以使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拓展。我们认真分析了学院的其他五个教学系部的课程体系,梳理出一些与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交叉的课程,并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引导学生方面,要鼓励他们课余选修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互联网开发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首先,从人文和专业的关系上来讲,设计学专业应该重视理论课程给予专业的支撑,但这是以往教学体系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一方面授课教师备课内容较多,理论知识比重较大,另一方面容易枯燥,学生们也没有兴趣学习。为了让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我们尝试在其课程中插入戏剧、表演、音乐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让学生自愿分组(每组成员不超过四位),对于艺术史上出现过的流派进行公开表演,由艺术设计系全体师生担当评委。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每个派别的特点,主要人物经历,才能编排出一个有内涵的节目。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向讲解,而是作为导演,与学生双向的讨论史学观点、内容及表演方式。学生要搜集多方资料,考虑节目对于艺术史的切入点,并把握好表演分寸。通过此项活动,学生们从前期对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主要人物与作品的理解,到后期团队表演的策划,提高了对知识体系的归纳、分析、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理论知识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找寻开拓学生设计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取创作灵感。我们尝试与传播学教师合作,在主题空间设计课程中加入了一些电影赏析课程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要了解电影美术的概念,以及其所包含的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和人物角色造型设计等方面知识,掌握分析构思和打造有时代感、地域特色并与人物能够产生情景交融的影视美术场景的方法,后期再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讲解场景建构的概念和造型设计。由此课程,学生们不仅对课程的兴趣倍增,而且学会了从影视作品等多渠道进行设计元素借鉴与提取,如图2所示。

图2 电影《龙门客栈》主题餐厅设计

第三,关注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方向标。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我们增加了民宿设计的主题内容。前期我们请来了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酒店与民宿的概念与区别、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并带领学生深入到与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合作的五星级酒店和当地的几家民宿进行调研,让学生们切实的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设计,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劣。由于调研内容比较明确,加上对于旅游市场营销的基础性认识,学生们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及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关注客户的切身感受是做好设计的基础。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与管理系教师合作,向学生们讲授众创空间的运营管理与服务特点。如面向公众群体开放与低成本的运作方式,便利化提供比较全面的创业服务,协同与互助的组织关系,借助于“互联网+”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等内容,总结出众创空间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学生们明确了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创客之间、创客与室内环境、创客与客户、客户与室内环境的多重互动,通过空间内多元与一体化设计为使用者带来全新感受与体验,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达到资源的最高效配置。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还考虑到功能区重叠,趣味性家具陈设等内容。

三、结束语

鉴于篇幅所限,本文的内容仅以部分课程为例,对于课程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没有过多的展开阐述。可以看出的是,跨界交叉的知识体系已然成为专业发展的诉求,专业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来完善知识体系。这种调整需要专业带头人的敏锐视角与大胆的改革精神,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更多的是需要工作在第一线的专业教师改变多年的闭塞的教学壁垒模式,先从自身获取知识的更新换代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课程实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洞察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当然,从中也看到一些问题:其一是跨界交叉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如何进行知识体系的整合以便更好的为专业服务,是我们所面临的头等问题;其二是课程内容只是从单一学科脉络趋向于多学科,以后需要朝着更广泛的综合化方向迈进;其三是我们的授课地点也是多局限于校园课堂,没有过多的走进社会,与多方面力量(政府、专业机构、社会企业等)形成协同创新[3]。将来的工作是针对本学科广泛交叉的特性,继续转换思维勇于改革,立足于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努力构建出一套可行的跨学科交叉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

注释:

① 娄永琪、马谨在《一个立体“T型”的设计教育框架》一文中指出本科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具有垂直能力和水平意识;硕士教育的重点是将从垂直能力向水平能力拓展,特别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经验的培养。文章作者还以“T型”人才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培养重点的侧重框架图进行阐释。

猜你喜欢
交叉艺术设计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星.云.海》
《花月夜》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连数
连一连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