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一体化下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评价体系研究

2018-07-12 09:24邹忠义谢光旺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储备突发事件一致性

黄 斐,邹忠义,谢光旺

(1.公安海警学院 后勤管理系,浙江 宁波 315801; 2.湛江市公安边防支队,广东 湛江 524043)

0 引言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极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救援力量,展开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是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2]。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屡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急救援物资无法得到有效供给的被动局面,由此看来,我国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方面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及改善。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4个方面对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其次应用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将两者结合找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实例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1 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指标体系的建立

新时代下军地一体化成了必然趋势,为更好地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影响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的各个因素。首先,由于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测性,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何调配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地运输到事件发生地,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因素。其次,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因此能否快速有效地将救援物资运送到受灾现场,既关系着受灾群众生命的保障,也关系着受灾地区社会的稳定,而快速配送一方面受信息传递交流的速度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执行该项任务的人员状况的控制。结合部队实际,在军地一体化的条件下,从救援物资的储备、救援物资的运输、信息传递交流及联动调运救援物资4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救援物资储备的影响因素

考虑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实际情况,同一储备点不可能储存有全部所需要的救援物资[3]。首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对某些应急救援物资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供应压力增大,因而为了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储备点的储备物资种类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受部队日常工作训练条件的限制,部队主要储备野外生存训练方面的器材,用于部队在实施救援以及临时驻扎时使用,而对于食品或者药品等救援物资则主要依赖地方的供应,这就要求部队与地方进行协调,保障物资的储备数量。另外,由于突发事件事发地的随机性,导致附近救援物资储备点的储藏条件不一,使得救援物资储备地的储备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救援物资储备可以从储备物资的种类、储备物资的数量及物资储备的条件3个指标加以分析。

1.2 救援信息交流的影响因素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部队需要立即组织救援并调配应急救援物资,作为救援保障的前提与基础,现场的实时信息能否得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对下一步的救援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4]。首先,事发现场的通信条件对信息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山区与平原地区的通信条件有较大差异,对信息的传递有不同的影响。其次,事发时间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效率,相较而言,白天发生的事件信息传递速度明显高于夜晚发生的同类事件。另外,救援点需要得到现场发出的信息来及时做出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的决定。因而,现场信息传递至最近救援保障点的距离也决定了救援的速度。因此,救援信息设置事发现场通信条件、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及信息传递距离3个指标。

1.3 救援物资运输的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持续性等基本特征。所以,能否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到事发地点,对后续的救援工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5]。因此,在进行救援物资运输时,由于事发现场条件多变,为了能够及时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高效运输,首先必须考虑运输工具的种类。其次,为了保证将充足的物资顺利地运送到现场,也需要将运输物资工具的数量列为影响要素之一。最后,突发事件发生后道路条件有所不同,也制约着运输的效率。因此,救援物资运输设置运输物资工具的种类、运输物资工具的数量及道路条件3个指标。

1.4 救援物资指挥调度的影响因素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如何有效的协调、调动和中转各种国际资源、国家资源和灾区周边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现代物流体系中物流节点的设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也是整个应急物流网络的核心。其次,应急分级响应速度决定着突发事件发生后责任政府做出应对措施的速度,也是各级政府开展有效救援、减少灾害损失并且迅速恢复到之前状态的瓶颈因素。最后,军地一体化下的组织间协调力度也制约着联动调运救援物资的速度,应开辟出专用绿色通道确保救援物资的调运。因此,联动调运救援物资可从物流节点的设置、分级响应速度及绿色通道的设置3个指标进行分析。

2 评价模型的计算

2.1 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计算

应急物资保障的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将其分为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运输、信息传递交流及联动调运救援物资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4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因素,表明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还受到储备物资种类等因素影响。通过对各个实例的分析研究,将第二层各个判别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

首先,计算准则层指标中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传递交流、应急物资运输及联动救援物资4个指标权重。结合分析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值,构造出判别矩阵A,即:

通过计算可以解得该矩阵最大特征值为λmax=4.107 6,其特征向量为(0.0713 0.1522 0.4633 0.3132)T。此时一致性CI=0.039 9,可以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0.039 9<0.1,因此A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判别指标。

2.1.1应急物资储备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储备物资的种类、储备物资的数量及物资储备的条件。通过分析,构造出相应的三阶判别矩阵A1为:

由A1判别矩阵可以解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85 8,其特征向量为(0.6267 0.2797 0.0936)T。此时一致性CI=0.073 9,可以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0.073 9<0.1,因此A1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判别指标。

2.1.2信息传递交流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事发现场通信条件、事件发生时间及信息传递距离。通过分析,构造出相应的三阶判别矩阵A2为:

由A2判别矩阵可以解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03 7,其特征向量为(0.309 0.5816 0.1094)T。此时一致性CI=0.001 8,可以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0.003 2<0.1,因此A2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判别指标。

2.1.3应急物资运输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运输物资工具的种类、运输物资工具的数量和道路条件。通过分析,构造出相应的三阶判别矩阵A3为:

由A3判别矩阵可以解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53 6,其特征向量为(0.5936 0.1571 0.2493)T。此时一致性CI=0.026 8,可以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0.046 2<0.1,因此A3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判别指标。

2.1.4救援物资指挥调度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物流节点设置、分级响应速度及绿色通道设置。通过分析,构造出相应的三阶判别矩阵A4为:

由A4判别矩阵可以解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38 5,其特征向量为(0.1047 0.2583 0.637)T。此时一致性CI=0.033 2,可以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0.033 2<0.1,因此A4判别矩阵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判别指标。

根据已经求得的一级指标权重与二级指标权重,研究出系统对二级指标的权重模型,即第二层判别矩阵的特征向量与第一层判别矩阵的特征向量相乘,经计算得出最终模型如表1所示。可以解得总权重ω=(0.0447 0.0199 0.0067 0.047 0.0885 0.0167 0.275 0.0728 0.1155 0.0328 0.0809 0.1995)T。

表1 综合判别权重结果

2.2 逼近理想点排序法

逼近理想点排序法是由C.L.Hwang和K.Yoon在1981年提出来的,通过研究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然后将它们按照接近程度进行排序,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逼近理想点排序法中有两个基本概念,即最优解与最劣解。最优解是指该方案的各个属性都达到了最理想的值;最劣解则是指该方案的各个属性都是备选方案中的最差值。该方法是利用被检测对象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在接近最优解的同时又远离最劣解,则为最佳。

2.3 结合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的权重计算

Y+=(Ymax1,Ymax2,…,Ymaxn)

Y-=(Ymin1,Ymin2,…,Yminn)

在解得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后,通过公式计算被评价对象到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

3 案例研究

3.1 案例分析

已知甲地发生一起突发事件,现要求附近的武警部队迅速前往救援。现有A、B、C三种方案可以对甲地进行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三种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方案的情况各不相同。对于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信息传递交流、应急物资运输及救援物资指挥调度这4个指标的影响也不一样。经专家评定,在物资储备方面,A方案中应急救援物资的数量指标是三者之中最优,在应急救援物资种类与储备条件方面一般;B方案在储备条件方面最优,在应急救援物资种类与数量方面较为一般;C方案三个指标评价都不理想。在信息传递交流方面,这三种方案的各个指标评价相似,差别不大。在应急物资运输方面,A方案较为普通,尤其在运输工具数量与储备点的位置这两个指标上相对较弱;B方案的情况则与A方案类似,各指标相似;C方案在应急物资运输方面评价良好,3个指标优于其他两种方案。最后,在应急救援物资调度方面,三种方案的指标普遍较高,A方案在物流节点设置上评价最高,B方案在分级响应速度评价最好,C方案在绿色通道设置方面最优。

3.2 权重计算及方案的选择

基于上述利用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结合建立的模型,提出了三种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方案,由专家对三种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X1,X2,X3)进行评价,将三个方案的评分矩阵组合为原始评价矩阵,得矩阵X:

将上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总权重ω用来对矩阵Z加权,Y=ωZ,得矩阵Y:

根据加权后归一化矩阵,确定出正理想解Y+与负理想解Y-。

Y+=(0.027 0.0125 0.0044 0.0308 0.0573 0.0106

0.1588 0.042 0.0698 0.0215 0.053 0.1308)

Y-=(0.023 0.0109 0.0033 0.0231 0.0477 0.0091

0.1588 0.042 0.0599 0.0161 0.0398 0.098)

利用公式(1)与公式(2)解得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如表2所示。相对接近度表明:方案A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最佳,方案B次之,方案C的保障体系最差。

(1)

(3)

表2 相对接近度统计表

4 结束语

本文从部队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基于AHP-TOPSIS法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评价模型,在军地一体化背景下,用来帮助部队在遇到突发事件后对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进行选择。该体系一共构建了三级的评价指标,首先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第一步的指标权重确定,在专家对待评价方案进行打分后,利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进行第二步的加权,以增加评价的准确性。总体来说,该评价体系简单实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各个方案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对指导部队的救援工作有着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储备突发事件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