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种禽场管理

2018-07-13 10:2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养殖科学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局,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牧养殖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种禽场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种禽场养殖管理的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养殖人员可实现对种禽场整个饲养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相应的控制和调整,保障禽只长期、最优化的生产状态,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即围绕种禽场管理,就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种禽场必须加强信息的共享率

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在现代种禽场养殖管理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并且多数养殖者对于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和偏见,不认为应该就本场的实际情况对外开放,具体如鸡群怀疑患有传染性疾病需要隐瞒,以防治影响商品鸡的销售等等。但从市场发展整体的角度分析,这种“固步自封”的管理模式,可能对市场安全和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同一地区各种禽场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更新场内养殖信息,才能实现对本区域疾病信息的全方位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系统的疫情防控方案,避免疫情的暴发和发生,进而保障各家的生产经济效益。

另外,信息的有效共享,还有利于种禽场之间的技术交流,各家可通过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加强养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从而保障种禽场综合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2 加强种禽场养殖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种禽场进一步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种禽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原始数据信息日益庞大和复杂,传统的以人工和纸质档案为主的信息处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种禽场的生产管理需求,客观要求养殖人员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以实现庞大原始数据的快速处理。

信息时代背景下,种禽场养殖户必须擅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并通过构建内部信息化管理机制和平台的方式,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海量信息的科学统计和分析,进而为种禽场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真实、有效地数据参考。具体来说,种禽场养殖人员需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数字化的家禽生产数据采集。养殖人员应借助计算机设备和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实现种禽场各项养殖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具体包括家禽的品种、数量、价格、温度、湿度、饮水量、采食量、体重、免疫接种情况、产蛋期、预防用药、合格率、产蛋率、孵化率等等。同时,饲养人员还需对每日的人工费、水费、电费等支出进行统计;二,数字化的数据管理。得到各项基础数据后,饲养人员还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日常饲养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绘制统计表;三,数字化的数据分析。得到数据统计表格够,饲养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表格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分析模型,深入挖掘表格数据信息内在价值的同时,科学预测数据的走向,从而实现对种禽场日常饲养状态的科学预测。

3 基于科学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决策分析

就现代种禽场而言,其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能否根据既有的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是种禽场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关键。因此,种禽场饲养管理人员得到客观、真实的分析数据后,还应联合本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具体包括屋舍结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饲养密度等,对数据反映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进而对数据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确保种禽场的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得到科学的生产管理数据后,饲养人员首先需与基本指标进行比较,重点加强对体重、产蛋率、成活率、饲料量等指标的关注,以维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其次,饲养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横向的系统对比,进一步发现既有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提高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内种禽场相关饲养管理人员需全面提高对饲养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注,根据种禽场发展的实际管理需求,结合当前的管理技术水平,综合加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从而综合提高种禽场的管理有效性,促进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养殖科学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点击科学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科学大爆炸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