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蓝孔雀支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8-07-13 10:2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眼睑琼脂金黄色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蓝孔雀养殖已经成为城市观光农业的优质项目[1]。野生蓝孔雀生活在海拔2000m 以下的开阔稀树草原或有灌丛、竹丛的开阔地带[2]。经过人工驯化的蓝孔雀除其特殊的观赏价值之外,其经济价值也很高,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区饲养的集观赏、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经济珍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3]。随着蓝孔雀饲养繁殖数量的增加,蓝孔雀常见疾病也逐渐增加,本文对3例蓝孔雀支原体混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进行了诊断与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河南省某大型蓝孔雀养殖场,2016年5月,1岁龄蓝孔雀存栏量562只,采用大型铁网笼养,养殖底面为竹排高架结构,距离地面1米。自2016年2月起,连续发生多例蓝孔雀眼睑肿胀,流脓性鼻液症状。其中4例因双侧眼睑完全封闭造成失明,引发采食困难导致死亡。5月中旬又有3只发生上述症状。

2 临床检查

经临床检查发现,患病蓝孔雀机体显著消瘦,精神沉郁,头部皮肤肿胀,双侧眼睑下可见淡黄色肿物,眼睑封闭,肿物下方可见眼角膜轻度水肿,眼球因长期压迫发生萎缩变形。体温41.3℃~42.2℃。

3 剖检病理变化

现场剖检1例极度消瘦的患病蓝孔雀,可见鼻腔黏膜泡沫状黏液,嗉囊空虚,腹腔未见显著异常,肺脏有瘀血。心肌苍白,左心质地变软。

另2例患病蓝孔雀,进行眼睑肿物剥离,肿物有包膜、质地中等,淡黄白颜色,切开可见为均质干酪样坏死物。肿物与眼睑周围组织无粘连,剥离后可见结膜潮红,角膜轻度水肿。

4 血清学检测

无菌采集3例患病蓝孔雀全血样本,分离血清,立即冷藏送回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检测[4]。检测前再次离心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5],通过支原体血清凝集试验[6]发现3例血清均在2min内出现凝集反应。

5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棉拭子采集患病孔雀眼结膜和鼻腔分泌物[7],立即接种在普通琼脂、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中。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平板使用封口胶封口避免水分蒸发。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直径约为1mm小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在血琼脂平板中可见直径3~5mm具有溶血环的菌落。分别挑取单菌落分离培养后在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染色的葡萄串状球菌。

6 治疗

通过实验室诊断结果发现患病蓝孔雀混合感染支原体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病程较长,形成干酪样坏死。为此选用对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高敏感性的罗红霉素进行治疗,通过饮水给药连续3天[8],经回访,患病孔雀症状减轻,呼吸道分泌物减少,食欲逐渐恢复。

7 小结

禽支原体病主要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常见慢性感染,病程较长。临床上与应激反应、季节变化、饲养密度等有一定的相关性,既可以水平传播又可见垂直传播[9],蓝孔雀感染本病报道较少见,本次的3例患病孔雀同时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加重了临床症状,造成蓝孔雀死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条件菌,在抵抗力下降时常见继发感染。因此在蓝孔雀饲养管理中,建议养殖场在季节变换季节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添加,减少应激反应,调整饲养密度,对发病及可疑孔雀进行隔离饲养,加强笼舍消毒工作。对发病蓝孔雀尽早进行淘汰,不做种用,做到自繁自养,减少发病逐渐净化养殖环境。

猜你喜欢
眼睑琼脂金黄色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