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主的散步活动组织策略

2018-07-16 19:39王倩贾丽丽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路线散步导游

王倩 贾丽丽

散步作为幼儿园午餐后的小环节,虽“小”却必不可少、不容忽视。幼儿园课程中对散步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各班散步由教师自行安排、组织,于是常会出现以下画面:散步时,整齐的队伍中有孩子走着走着故意停下来,造成某一段幼儿拥挤、摔倒;孩子进餐速度不一,加入散步的时间就不同,造成活动散乱、无序;少数教师将散步当成自由玩耍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跃、奔跑,造成运动量过大、过猛。这样的散步活动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基于以上存在现状,我园中班年级组教师针对散步活动进行了研讨:什么是散步?它的意义和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集中研讨,教师们明白组织好散步活动的积极意义:散步能让孩子放松心情,增加代谢功能;散步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开阔眼界、发展智力;散步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里与同伴、教师交流,增进感情。那么,在面对幼儿散步时出现的现状又该如何解决?教师们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提出了散步活动组织的“三策略”。

策略一:幼儿自主散步,提升活动趣味,将散步转为孩子的内部需求

1.自己规划路线,让孩子做管理者

通过与孩子交谈我找到了一些端倪:孩子们普遍认为散步只是走走而已,提不起兴趣;散步都在老师的监督下,不自由、不自主,无事可做;散步只是为了让出教室便于生活老师打扫而已。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首先是“放权”,把午间散步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管理,规划散步路线,做一个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中感受“小主人翁”的自豪感。

晨间谈话时我问孩子们:“今天午餐后你们想去哪里散步?”“去小路!”“去山坡!”“去花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提议说:“把你们最想去的地方画下来吧。”孩子们纷纷响应。画完后,我们统计出结果,显示想去山坡的孩子最多。

散步地点确定了,那该如何从教室到达目的地呢?具体的路线如何规划?我帮孩子们做了幼儿园的鸟瞰图,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在商讨规划的路线时更清晰、明确。根据他们的讨论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记录下孩子们所说的路线。从鸟瞰图中我们看出有红、绿、蓝、黑、橙五种路线图,最终,孩子以获得投票最多的确定为到达小山坡的路线。

2.变个花样去散步,增加趣味性

散步地点和路线由幼儿自己定,这让他们对散步变得积极主动。在“规划路线”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规划线路的任务都集中在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孩子还是被动听从安排。为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开始寻找让所有孩子都参与的切入点。

这天的散步开始了,团团突然说:“老师,让我来带队吧!”我顺应他的需求说:“好啊。”团团走到队伍最前面,从孩子的表情上我察觉到他的幸福和骄傲,原来领队这样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团团脸上笑成了花,说:“老师,你看,我像不像‘导游啊。”“对啊!”孩子一语启发了我,为何不让孩子做导游,带领同伴散步呢。

就这样,散步中的“小导游”活动拉开了序幕。“小导游”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机会。申请当“小导游”的孩子,在等待大家用餐的时间内,先行了解散步路线中的事物,掌握要讲解的内容,就可以上岗了。孩子们轮流站在队伍最前面,边散步边讲解,提升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加了散步的趣味性。

策略二:教师转换角色,提供鹰架支持,提升散步价值

教师关注幼儿言行,从以往的高控管理行为——教师决定路线、教师管理纪律等变成引导孩子去发现、探索、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路线规划”和“小导游”的实施,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自然物,每个事物都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丰富着孩子们的经验,同时感受到“主人翁”的成就感。

1.教师敏锐地觉察孩子意外发现的教育价值,支持孩子深入探索、学习

散步中,孩子们对排队的蚂蚁产生了兴趣。我抓住机会问:“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呢?”果果说:“蚂蚁饿了,要出来找东西吃。”迪迪说:“它们出来散步。”我说:“有可能哦,我们再看看吧,看看蚂蚁们究竟在干什么?”鼓励孩子们继续仔细观察,我也耐心等待孩子们进一步的观察结果。

一会儿,马乐高聲喊起来:“我知道了,蚂蚁搬家了,它们要换一个家,不要原来的地方了。”我继续问:“那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啊?”马乐说:“我妈妈说蚂蚁搬家,说明要下雨了。”我没有立即肯定她的回答,而是说:“是这样吗,等会我们看看会不会下雨哦!”一向不喜欢下雨的孩子们,这一次却那么期待……

午睡起床后,果果惊奇地指着窗外大叫道:“老师快看,外面真的下雨了。”随着叫声,孩子们都兴奋得手舞足蹈。果果又接着说:“老师,为什么蚂蚁搬家就会下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着这个契机鼓励孩子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主题活动“小蚂蚁大世界”拉开了帷幕,科学活动“可爱的蚂蚁”;生活活动“喂食蚂蚁”;随着活动深入,孩子知道了蚂蚁是自然界中的“大力士”,又生成了体育活动“蚂蚁小兵”。

散步中把大自然作为最好的老师,引导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动手、动眼、动脑,而教师则采用鹰架的教学方式支持孩子将探索活动走向深入。

2.教师抓住偶发的事情,其意义不仅仅是教育内容本身

散步活动时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孩子不用“察其容、观其色”,自由、自在让他们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散步中“小导游”走到菜园前,我们正在谈论青菜籽发芽,突然亮亮大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亮亮的举动把大家怔住了,我赶紧走过去询问:“亮亮怎么了?”“我昨天把苹果籽吃下去,马上也要发芽了。”说完哭了起来。

这偶发的事件,让我敏锐地察觉到,直接告诉孩子知识很简单,孩子一听就懂,但也有可能一听就忘。于是我把问题抛还给孩子们:“吃到肚子里的种子会发芽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呢?”我鼓励孩子到阅读室寻找相关书籍查阅。建议他们询问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妈妈,过几天一起讨论,同时还要告诉大家你的知识是怎么获取的,用的什么好办法?

过了几天,孩子们一起分享获得的经验,我让他们把讨论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看看没有阳光、空气或水,种子还会不会发芽。经过这次偶发事件,孩子们懂得遇到事情不要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可以看书,可以询问,可以查电脑,还可以亲自动手试一试……

“散步”让意外的发现、偶发的事件在成人支持下,变得具体丰盈,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索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促进孩子一步步成长,让散步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策略三:家长是我们最好的教育伙伴,善于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散步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丰富散步活动内容,我们通过班级群的方式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参与,请他们提供一些含轻微运动量的民间传统游戏,将名称及玩法告知孩子,征集好的民间游戏按照幼儿学号顺序,在幼儿园内和大家分享。于是,散步活动时有了游戏“石头、剪刀、布”,赢的孩子可以在输的孩子鼻子上轻轻刮一下;有了游戏“炒黄豆”,两幼儿相对站立手拉手,左右摇摆,同时念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走累了找个好朋友对坐,双手对握,玩玩游戏“拉大锯”。我们还邀请家长志愿者来幼儿园,和幼儿一起讲讲故事、玩玩游戏,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参与散步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小小的散步,让孩子们放松了心情,调节了机体,增加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偶发事件、意外发现在成人支持下,变得具体、丰盈,成为美好的“相遇”。散步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蕴藏着大大的教育契机,给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了素材。

猜你喜欢
路线散步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画出路线
闻鸡起舞
黄希川
网约导游
找路线
最美妙的散步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