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乡护法二十年

2018-07-21 02:40刘析鹭
法庭内外 2018年6期
关键词:宋庄法庭被告

刘析鹭

题记:宋庄,通之北燕之西也,书画大家万余人聚此二十余载,名者众多,然纷多难解。有法庭于内,悬正气歌文、廉政书画以饰物,植绿竹红石以明志。国徽高悬,平分止争,断案安民,民恒赞。问之,何为?答曰,披月戴星法先行,心正行廉求安宁,司法为民终不悔,画墨深处有法庭。

春日的阳光总是格外明媚,洋洋洒洒的落在白色的山楂花上。“这花开的,今年的山楂又要大丰收啊!”庭里的准妈妈纪妍一进法庭的院子就不由得感叹起来。是啊,又是一年山楂花开,转眼,我在这个红石映日、绿竹翻风的法庭已经工作了4年。4年间,我成长了太多,也收获了太多。这里是艺术的摇篮,更是温暖的家庭。国徽之下,是法官们辛劳的身影;法槌起落,守护的是正义的天平。

刚好遇见你——最艺术的法庭

宋庄法庭是通州法院成立较早的派出法庭,今年,刚好是她的20岁生日。曾经,她的法官审结了震惊全市的农村房屋买卖第一案,她的法官两人进入全北京市法官年结案前5名,她的庭长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更是两次获得北京市十佳法庭,其他的荣誉摆满了会议室的柜子。但是,她从不骄傲,从不止步。如今,她带着新时代的嘱托,带着副中心的使命,带着愈来愈自信的笑容,依然在宋庄地区保一方平安。艺术家聚集的辖区,艺术气息浓厚的法庭建设,与艺术相关的大量纠纷,她,被称为北京市最艺术的法庭。

我一直认为,在我走出校门后,遇见宋庄法庭,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喜欢在这样艺术的氛围中工作,更喜欢在这样艺术的氛围中生活。午餐过后的闲庭信步,十分钟就可以走进画家村,遇见那些有趣的画作,那些有趣的画家,那些独创性的艺术品。通常,那些画家的工作室和展厅都是随便参观的,你只要不打扰他们创作,随你看多久都可以,但如果你感兴趣,艺术家们也很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生活。

还记得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师傅带着我去看现场,租赁房屋的是一位画家,一进屋,就看到茶几上杂乱的物品,几个泡面盒东倒西歪地丢在墙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家作画的区域,干净、整洁,一幅少女的画作生动逼真。房主坚持要将画家赶走,因为他已经半年没有交房租了,而画家一直沉默着,少数说出的几句话便是,我的钱都买画纸和颜料了。师傅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立刻决定,一定尽量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他说,判决书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纠纷,却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是一个法官怎样的情怀。但我确实看到,当房主拿到房租,画家继续承租房屋的结果达成后,双方感激的笑容。

工作的时间久了,我才知道,案结事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需要非常强的判断力和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的。宋庄法庭的法官,有的果断,有的温婉,却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这一点,践行着他们对于法律的信仰,对于弱者的保护,对于人民的承诺。我学习着,也努力实践着。

我们在一起——最温暖的家庭

宋庄法庭的案件量一直很大,大家经常都是匆匆的身影,很多时候,忙碌了一天,同事之间都没有说过几句话。有一天,我去给一起所有权确认的案件做调解工作,原告带着墨镜和帽子进到了法庭,我对她说,请您把帽子和墨镜摘下来,我需要确认您的身份,她摘下了帽子,却没有摘下墨镜。我感觉有些奇怪,却也没有多想,就再次重复,请您把墨镜摘下来。她气愤地摘下墨镜,开始埋怨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没有带证据的原件,随后就开始对我大声地叫骂。我无法理解她的行为,所以就想和她进行解释,然而她的情绪却越来越激动。最后,调解没有做成,我十分委屈地回到办公室,闷头坐在座位上。这时,听见法庭吵闹声的同事们都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你一言她一语地安慰我。

在法庭里,我是当事人眼中法院的工作人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不能流泪;回到办公室,我是法官助理,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不能流泪;但是在庭里的同事们都来关心和安慰我时,我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的孩子,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庭长走了进来,一边安慰我一边告诉我说,当事人已经回去了,下次这个案件让别的同事去处理就好,大家互相帮助,没问题的。后来我得知,原告患有精神分裂症,秋天正是发病期,法庭的严肃气氛恶化了她的病情。我感到自己对事件处理的不成熟,但是我更感到了来自法庭同事的支持和温暖。

是的,宋庄法庭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有宋庄大家庭的微信群,有宋庄大家庭的照片墙,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有家人一样的关系,家人一样的团结,家人一样的关心,让每一个离乡在外的游子找到家一样的归属感。

携手克难关——最专业的团队

2016年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年,因为那一年通州区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副中心建设,拆迁和污染企业的清退给宋庄法庭带来了激增的案件量。通州区法院涉副中心建设第一案就发生在那一年,承办法官是我的师傅徐宪龙。

该案被告(建筑模板公司)住所地位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建设的核心区域,原被告双方矛盾尖锐,被告拒不搬迁,该案的审理结果直接关系到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设进度,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经过多次调解,被告的态度渐渐缓和下来,一个炎热的下午,师傅第三次带我去了涉案现场。现场忙碌的工人像往常一样搬运着各种建筑模板,满院子的建筑模板整齐地堆放到一人多高。被告的负责人是一对母女,走进被告的办公室(场院中的一个平房),她们正在吃饭,看到我们进来,她们笑着向法官打招呼:“徐法官,您又来了。”

“来了,考虑的怎么样了,上次说找其他的场地,找到了吗?”

“暂时谈了一个在顺义,法官您看,我这一院子的东西,搬过去就得多少钱啊,中间我做不了生意又损失很多钱。赔偿我得主张一个亿以上。”

“你们的合理合法损失法院一定会保护,但是您不能脱离实际提出诉讼请求,如果您主张一个亿以上的赔偿,法院不支持部分的诉讼费需要你们承担,也会不利于案件查明事实,你们拿到赔偿款的时间又会变长。”

……

经过一下午的释法和劝解,被告母女按照合理的范围向法院提出了反诉,但同时也提出,要和潞城镇政府进行谈判。回到庭里,徐法官立即将案件进行了汇报,庭长紧急将所有法官和助理召集到了会议室,召开临时法官会议,对该案件进行会商。最后决定,由法庭和地方政府联系,并且尽快上报副中心领导小组,尽快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明确补偿的范围和数额,调解不成,立即按照查明的事实进行宣判。

经过几次调解后,双方最后就赔偿范围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只对搬迁的费用有些争议,但是经过案件的处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建立起了信任,最后被告在判决前就明确表示,相信徐法官,服从一审判决。

这一案件是副中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拆迁案件,不仅标的额巨大,而且涉及副中心核心区域建设。该案的高效解决,为以后涉副中心建设案件提供了有效范本,也向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域内的被拆迁人显示了法院在处理涉副中心建设案件中所秉持的公心与决心。这一年,宋庄法庭人均年龄29岁,这一年,宋庄法庭法官人均结案1223件。

从不言放弃——最优秀的集体

如果您问宋庄法庭怎样完成的巨大工作量,我想说,这是一个太优秀的集体:北京市模范法官宋剑涛,为了结案住在庭里,曾经一周没有回家;1996年的书记员刘仙,为了给当事人送传票,周末来法庭加班外出送达;产假还没有休完的王佳宇,在年底结案季回到庭里帮助大家工作……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从没有人抱怨。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会累,但他们始终秉持着自己作为法院人的信念,作为宋庄法庭人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从不放弃。

第一次跟随师傅去现场,三伏天的下午,看到师傅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爬到墙上测量宅基地的大小,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第一次因为一直联系不到被告,跟随庭长外出去锦州监狱送达,大雨滂沱,被淋湿的三个人送完传票开车460公里回到法庭,那天,我懂得了什么叫坚持;

第一次单独和书记员一起召开庭前会议,看着年龄都长我很多的双方当事人,按照我宣布的法律程序进行证据固定,我懂得了什么叫法官的尊荣……

这是一个在画墨深处的法庭,这里的法官,用法律的理性判断是非善恶,更用人性的良知拷问人间冷暖;这是一个战斗在司法战线最前沿的集体,这里的战士,挥法律利剑除人间邪恶,更用道德的光芒照耀阳光下的村庄;这是一个北京十佳法庭,这里的故事,平凡却不平淡,充满了艺术的气息,也严守着法律的尊严。这,就是我眼中的十佳法庭,从不张扬,却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宋庄法庭被告
双被告制度的检视与重构——基于《行政复议法》的修订背景
直击现场:“我单位成了被告”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北京宋庄(诗歌)
宋庄的宿命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转体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