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20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截面数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8-07-23 08:42
浙江省安全生产论文集 2018年0期
关键词:领导层变量事故

高 峰

(浙江海港洋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一、背景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在实际核算中,常以安全生产天数占比或者事故发生率来表示,即以安全生产天数占企业总生产天数的比率(这里称为“无事故率”)来计算。

安全生产是涉及每一位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领导、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本文以安全生产为研究对象,选择截面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安全生产与和其相关的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的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

二、模型的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安全生产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安全生产状况得分(Y)这个安全生产指标为研究对象,用生产一线工人对领导层管理的认可度(X1)衡量基层对上层的价值认同,用职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X2)衡量企业员工互信,用职工自身家庭和睦程度(X3)代表企业员工家庭和谐。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安全生产状况得分[20分-事故损耗(死亡5分、重伤3分、轻伤1分)]

与Y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X1代表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可度,X2代表企业相互之间的信任度,X3代表员工家庭和睦程度,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政策建议。

(一)理论模型的确定

通过变量的试算筛选,最终确定以以下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被解释变量Y:安全生产状况得分;

解释变量X1: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可度;

X2:企业职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

X3:员工家庭和睦程度。

另外,从人性管理意义上来说,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可度、企业职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员工家庭和睦程度这三个指标基本反映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力心智因素,因此也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全生产水平。单从管理意义上讲,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就直观上来说,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是相关的,这三个解释变量都是安全生产的“良性”变量,它们的增长都对安全生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可以作为模型经济意义检验的依据。

所有基础数据均来源于实际问卷调查,不在此详列。

将基础数据经过处理后可知,企业安全生产与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可度、企业职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员工家庭和睦程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2、0.9731、0.9684。

通过对散点图和相关系数表(不在此详列)的分析,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图形分析,设置理论模型为:

(二)建立初始模型——OLS

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表1 普通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输出结果

详细推算过程不在此详述,得到初始模型为:

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要对建立的初始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详细检验过程不在此详述。

通过模型分析,尚需进行进一步修正。

3.建立修正模型——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系数建立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模型的异方差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序列相关性,因此,使用W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是修正模型的常用方法。

四级检验过程不在此详述。通过上面的四级检验,可以看到,模型在很高的置信水平(99%)下通过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不再具有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模型预测检验显示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另外赤池检验值为-0.1866,施瓦茨检验值为0.0125,两者都较修正前要小,表明模型的建立效果要好于修正之前。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建立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模型获得有用的信息。本模型通过对最初的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参数得到的模型进行加权修正,得到的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模型是:

t=(-25.5978)(8.4984)(9.8175)(5.4240)

p=(0.0000)(0.0000)(0.0000)(0.0001)

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质,通过了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预测检验在内的四级检验,模型符合现实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假设,可以较好地提供经济信息和帮助提出政策建议。结合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各类要素与企业安全生产之间的一般关系:

(1)企业安全生产与基层对领导层管理的认同度、职工之间的互信以及员工自身家庭因素均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从模型参数看,基层对领导层管理的认同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最大,一定程度上,上下层的价值认同会较明显地促进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对安全管理理念的趋合和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消除了抵抗和逆反心理,会使其从根本上较为认真地贯彻上级下达的指令,从而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率。

(2)从模型数据看,职工互信对企业安全生产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次于上下层之间的价值认同。可以推论,职工互信主要会促进职工之间工作交流,在一线施工时,遇到难题往往不会立即选择向上汇报,因为实际工作中上报程序会大大降低任务完成的效率,所以此时员工通常是采取互相沟通的措施,通过经验借鉴和交流解决目前问题,而经验借鉴交流的基础是互信,所以互信会有效促进员工之间的积极交流,并促成共同研究处理对策方案,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可以显著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3)员工家庭和谐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员工家庭琐事缠身或者夫妻子女关系恶劣,那么员工必定或多或少地将此类情绪延续到工作中,造成分心,精神难以集中,这对于一些风险大的职业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故隐患。相反,如果一个员工家庭幸福,员工本人也会更加注重自身安全,必将影响身边的其他员工,形成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企业安全生产也会得到有效保证。

(4)模型建立之初,本来认为员工家庭幸福(解释变量X3)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要远大于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同(解释变量X1),也就是X3的系数要显著大于X1,但是结果相反,可以推论,被抽样调查的绝大部分职工在工作时工作状态更贴近企业生产,领导层对基层的理念输入和情感关心可以弥补员工自身的家庭缺陷,使之更加职业化。

(二)政策建议

安全生产是企业进步发展的根本基石和第一要务,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安全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事故多发、职业病危害增多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一方面发展科技,通过技术手段增强设备机械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定量阐述基层对领导层的管理认同、职工之间的互信以及职工自身家庭因素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参数,结合现实案例,现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招聘阶段更加注重内在选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招工用工时,都应根据不同岗位特点选择性格不同的人。在关注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危险岗位或者易发生事故的岗位要更加注重内在文化选择,招聘性格易塑造、乐于沟通、易于表达感情的员工,这样,在后期的工作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和认知可以相对容易地到达并改变工作者,进而融会贯通,产生合力,从意识上维护安全根基。

第二,工作阶段更加注重文化熏陶。企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增加员工的文化投入,特别是领导层与基层的穿线沟通。因为一般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间层会越来越多,顶层与基层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这就会渐渐引发扁平化管理的心理诉求,顶层需要了解基层,基层更渴望连线顶层。企业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构建多方式的上下沟通渠道,除了文件命令的下达外,更多的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通过讲解分析甚至领导授课,增加接触频率,了解文化需求。当员工真正理解管理者的价值观和意图时,员工对组织和管理者个人的认可度,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理性方面的,都会大大提高。清晰的并可传授的领导力观念,会很大程度上促使上下一心,进而推动安全发展。

第三,发展阶段要更加注重内部信任。大多数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在企业正常发展中并不会过多关注组织内的信任问题,而当事故发生,伤亡显现时,信任关系已经破裂,损失也已经造成。员工之间不愿意讲事实,也不愿意分享信息;管理者制定让人费解的目标,管理层失去功效;员工在背后议论别人,谣言四起。此时,企业发展已不仅仅是获得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是重建信任。这个过程费时费力,需要员工认识到自身缺点并改变对他人的看法;对于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则,即使是一个微小的承诺也必须严格遵守,从而重新建立起已经破裂的信任关系。所以,在企业日常运行中,必须维护好相互信任关系,想方设法增加互信,发展合作,提高组织凝聚力,从而减少因协调错位、管理缺失而导致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领导层变量事故
学中文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以军坦克集结加沙边境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
领导层,你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