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湿化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7-23 11:12詹德利劳永光刘伟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器血气颅脑

詹德利 劳永光 刘伟清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湛江 524037)

重型颅脑损伤包括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患者可在伤后昏迷12 h以上,同时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气管切开为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急救措施,可及时解除呼吸困难状况,改善脑缺氧及脑水肿[2]。但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患者呼吸道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对吸入空气加湿、加温及过滤的生理功能,加大了肺部感染的几率。气道湿化是气道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具有湿润气道、减轻炎症反应及维持呼吸道功能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湿化方式对气道切开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道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1.02±7.49)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 22~60岁,平均年龄(41.11±7.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2)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3)根据病情需要行气管切开术者;(4)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5)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60岁或<18岁;(2)胸腔或腹腔大出血征象;(3)已发生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或)肺部感染者;(4)伴有脑肿瘤、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具体如下:

1.3.1 对照组 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将美国史密斯WZ-50C6型微量注射泵一端与气管套管相连,并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去掉针头后连接微量注射泵,使湿化液沿气管套管壁缓慢滴入,滴速为6~10 ml/h,可据痰液黏稠度适当增减湿化液量,控制用量在200~220 ml/d。

1.3.2 观察组 给予湿化器加热湿化,将台湾VH-1500湿化器与人工气道相连,设置湿化罐温度在50℃~55℃、近气管温度在35℃~37℃、气流速度为2 ml/min,将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湿化罐加热雾化,保持湿度在60%~70%,进行持续气道吸入。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2)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人工气道内无痰痂形成,呼吸道畅通,痰液稀薄,可顺利咳出或吸出,听诊时气管内无大量干鸣音或痰鸣音为湿化满意;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吸出,同时出现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气管内有干鸣音为湿化不足;患者痰液过分稀薄,需要不断吸出,出现频繁咳嗽、烦躁不安等症状,听诊时气管内大量痰鸣音为湿化过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湿化效果比较 观察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率、湿化过度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湿化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mm Hg,±s)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mm Hg,±s)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病程进展快、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故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3]。气管切开术为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措施之一,可在患者体外建立人工气道,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障碍。但气道切开术亦破坏了呼吸道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整性,使气体经人工气道吸入,绕开了对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的鼻窦和上呼吸道,导致痰液脱水变稠不易咳出,淤积在气道内形成痰栓或痰痂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4]。此外,呼吸道干燥可降低纤毛运动功能,导致细菌或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而继发肺部感染。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环节,可湿润和畅通气道,促进气管分泌物排出,亦可减少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患者有多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最常见有气道内滴注湿化法与湿化器加热湿化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湿化器加热湿化法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促进痰液排出,我们考虑这与湿化器可24 h均匀、不间断地加热呼入气体,湿化气道,补充人体呼吸道丢失水分有关;观察组湿化过度率、湿化不足率均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具体操作有一定的关联,即气体未经加热进入气道,以液滴形式沿气管滴入可引起湿化不均,从而导致湿化过度或不足。对比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未出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5]:(1)湿化器湿化可加热、加湿呼入气体,可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气道黏膜出血和刺激性咳嗽的发生;(2)湿化器湿化可均匀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减少形成痰痂条件;(3)湿化器湿化可充分湿润气道,增加纤毛运动功能,使其恢复滤过作用,阻止细菌和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最终减少肺部感染几率。有研究显示[6],通气障碍引起的脑缺氧、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用血气分析指标对机体缺氧状态进行监测。其中,PaO2过低可导致机体缺氧、发绀、血压降低,而PaCO2过高可引起酸中毒,导致脑微血管扩张充血,再灌注损伤,最终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水肿加重。有文献报道[7],湿化器湿化可扩张肺泡,改善其摄氧能力,提高PaO2水平,同时亦可提高脑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而气管内间断湿化则易引起气道壁表面细菌移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损伤。表3数据说明,两组治疗前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器加热湿化,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气道畅通,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化器血气颅脑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广州市增城区清燕小学作品集
Bi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呼吸机湿化装置更换周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