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四逆四物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33例疗效观察

2018-07-23 11:12范纯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动面肌四物汤

范纯海

(福建省永安市立医院 永安 366000)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地阵发性无痛性抽搐。该病初起症状多为一侧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出现面颊、口角及半侧面部肌肉的抽动[1]。面肌痉挛一般只发作于患者一侧面部,可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疲劳等因素所诱发或加剧,每次发作时间短则数秒,长则可达十余分钟,部分患者则是继发于周围性面瘫恢复后所出现的后遗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笔者近年来用针刺配合中药四逆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男10例,女23例;年龄 31~70岁,平均(51.4±4.4)岁;病程 2周 ~3年,平均(6.2±4.3)个月。对照组男9例,女24例;年龄33~67岁,平均(49.8±4.6)岁;病程 10 d~2 年,平均(5.8±4.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关于面肌痉挛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步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以口角肌肉抽搐明显,紧张劳累时加重,且无法自行控制,当患者入睡后则停止,神经系统诊断无阳性特征。纳入标准:符合诊断相关标准者;患者年龄30~70岁;发病时间在3年以内者;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协助完成临床观察;治疗前有服用西药者,于停药1周后纳入观察。排除标准:患者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不符;排除治疗期间同时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1.3 辨证分型 参照《福建省中医病证诊疗常规》[3]“痉病”分型。(1)肝热风动:多伴有胸闷不舒、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2)血瘀经络:多伴有面色晦暗,口唇爪甲紫暗,舌紫暗,脉细涩。(3)气血亏虚: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唇口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弱。(4)阴虚风动:多伴有形体消瘦、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取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针刺治疗:取穴印堂、四白、颧髎、翳风、合谷、太冲、阳陵泉。肝热风动者,加阳辅;血瘀经络者,加膈俞;气血亏虚者,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动者,加三阴交、太溪。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面部取患侧,远部取双侧穴位,面部穴位用毫针浅刺,不提插捻转;四肢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肝热风动型和血瘀经络型用泻法,气血亏虚和阴虚风动型用补法,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2)中药治疗:以四逆四物汤为主,药物组成有白芍30 g、当归20 g、生地 12 g、川芎 15 g、柴胡 3 g、枳壳 9 g、酸枣仁 12 g、防风 12 g、僵蚕 9 g、全蝎 4 g、炙甘草 6 g。肝热风动型加钩藤、菊花;血瘀经络型加桃仁、红花、丹参;气血亏虚型加黄芪、白术;阴虚风动型加龟板、鳖甲。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未出现复发;显效:患者面肌痉挛发生次数显著减少,发作时严重程度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改善;好转:患者面肌痉挛发生次数减少,发作时严重程度及发作持续时间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面肌痉挛的病因较复杂,西医认为主要是面神经通路某些部位受到血管压迫或机械性刺激,从而引起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治疗多采用镇静药、抗癫痫药,或肉毒素A局部注射,严重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但手术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侵袭性,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临床治疗中难以为患者所接受。

面部痉挛属中医学“筋剔肉瞤、痉病、胞轮振跳”等范畴,病机多为风邪入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5]。临床治疗取印堂安神定惊袪风,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善祛风通络,且翳风穴在茎乳孔附近,而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后分为多支分布于同侧面部,故用此穴刺激能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恢复;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善行气解郁、清肝利胆,配合谷以“开四关”,泄肝柔筋、息风止痉;四白为局部治疗面肌痉挛要穴,颧髎为局部取穴,阳陵泉为筋会穴,可治所有与筋有关的疾病。阳辅穴为胆经之子穴,胆与肝经互为表里,“实者泻其子”,配合太冲以加强清泄肝经之热;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有理气活血祛瘀之效;气海、足三里能补益气血,三阴交为肾脾肝三经交汇之处,有益气养血之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取之能补肾滋阴。针刺时注意面部穴位宜浅刺,不提插捻转,避免强刺激,否则易加重病情[6]。

此外,临床观察发现此病多与情绪波动有关。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故肝气不舒、肝血不足易诱发此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床上凡是风病所致颤动眩晕都与肝有关[7],故取中药四逆散以疏肝解郁,合四物汤以补血养肝,加酸枣仁以酸甘化阴、宁心补肝,防风祛风止痉。此病有的患者病程较久,“久病入络”,病程长者非虫类搜剔之品不易除[8],故临床多加用虫药以期获取良效。全蝎入肝经,为搜风之要药,有息风镇痉、通络散结止痛之效,僵蚕可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病情严重者还可酌用蜈蚣以加强祛风止痉之效。综上所述,针刺配合中药四逆四物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猜你喜欢
风动面肌四物汤
海润鸥击翔,风动一帆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砥砺奋进中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枯叶蝶(外一首)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治疗卵巢囊肿56例
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