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8-07-23 09:19宋洪宁李俊福丁晓华陈岱韻
关键词:颌骨开窗外形

宋洪宁 李俊福 姜 娟 丁晓华 陈岱韻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口腔科,山东 泰安 271000)

颌骨囊肿是发生于口腔颌骨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壮年,呈囊性病变,内含囊液,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缓慢,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和自觉症状[1],不易发现,后期随着囊肿的逐步增大,囊腔内压增加,体积膨胀,会对颌骨骨质造成吸收性破坏,扩张性膨隆的颌骨因骨质变薄扪诊有典型乒乓球样压弹感,常伴有病变区牙齿松动、移位,咬合关系紊乱,最终引起面部畸形、面部感染、颌骨骨髓炎等症状[2-3]。以往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囊肿刮除术、颌骨方块切除术、颌骨截骨术,以上手术方法创伤均较大,出血多,且易对神经、牙齿、血管等造成损伤而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部外形,且手术并不会保证囊肿不再复发。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由美国医生Wine于1971年首次报道,开窗减压术属于微创功能性外科,创伤小、复发率低,能最大限度保留颌骨外形[4],并能通过减小囊腔压力促进颌骨生长来保留受累牙牙髓活力[5],其良好效果受到口腔医生广泛青睐。笔者观察了16例采用了开窗减压术的临床病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5—2016年期间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患者,病例选择是颌骨囊性病变较大且可能影响颌骨外形者,共16例。患者年龄19~46岁(平均35.3岁);男女比例为10∶6;发生部位上颌骨7例,下颌骨9例;锥形束CT(cone bearn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进行准确测量,囊肿直径2~7 cm(平均4.7 cm)。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开窗术前、术后均采用CBCT测量囊肿的最大直径,由同一医师测量3次,取平均值。根据成像结果及临床特点制定开窗部位,开窗术后由口腔修复科协助取印模制作囊肿塞,用于防止术后开窗引流口闭合,其包括主体、连接体、固位体,便于摘戴。

1.2.2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采用局麻(2%利多卡因),切开先前制定开窗位置黏膜,暴露颌骨骨皮质,去除囊肿周围骨质(唇、颊侧或牙槽嵴顶),形成一个囊腔与口腔相通的引流口,术中切取部分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无明显出血点后,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囊腔,对位缝合囊壁衬里与口腔黏膜,囊腔暂时应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开口度及肿胀情况,分次抽除碘仿纱条,于口腔修复科门诊咬取牙列模型,制作囊肿塞,囊肿塞做好后,佩戴于开窗口正确位置,每日取下后用生理盐水予以清洁同时行囊腔冲洗,定期复诊。术后第2个月起定期行曲面体层摄影或CBCT复查,观察囊腔周围骨质变化并测量囊肿平均直径,根据恢复情况择期考虑是否行二次囊肿刮除术。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开窗减压术后3个月囊腔开始缩小,囊腔边缘骨密度逐渐增高,颌骨外形逐渐恢复,11例病例行二次囊肿刮治术(时间在0.5~1年),二次手术比例68.75%,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影像学资料显示,囊腔缩小明显,骨质增厚明显(图 1、2);囊腔最大直径测量比较(表1),结果显示开窗术前、术后6个月囊腔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术前曲面体层摄影

图2 术后6月曲面体层摄影

囊肿位置数目术前(cm)术后(cm)上颌骨75.22±0.272.78±0.18*下颌骨94.38±0.312.15±0.20*

注:*表示开窗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颌骨囊肿常分为非牙源性及牙源性囊肿两类,两者形成机制不同,前者由残余上皮及血管外渗液形成,后者由牙齿上皮形成[6]。颌骨囊肿在青壮年多发,发生部位不固定[7-8],起病隐匿,如出现疼痛、肿胀、麻木感,证实其已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破坏[9],此时通过穿刺往往能抽出大量特征性囊液,囊液的产生主要是囊壁内上皮受刺激后的增生、成腔、坏死液化,囊液积聚会使囊腔渗透压增高,囊肿不断扩张,加之囊液内存在某些骨吸收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10],使得颌骨逐步膨胀、吸收,破坏颌骨结构外形,如果不予治疗或干预,囊腔会无自限性地不断扩大,故临床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快速消除病灶。

以往传统手术方法应用广泛,但其缺点较多:①会对周围组织及牙齿造成伤害,颌骨结构性的薄弱会放大传统手术创伤,特别对青少年,易影响颌骨发育;②因缺乏成骨因子,术后新骨修复较慢;③术后死腔的存在发生感染;④若术中残留囊壁,其增殖能力强的上皮中含有微小子囊, 极易形成新的囊肿,囊肿复发会加重病患精神及经济负担[11-12]。

随着功能性外科和微创外科发展,开窗减压术孕育而生,囊肿开窗减压术通过囊肿塞在囊腔与口腔之间制造引流口,保持开窗状态可以有效清除囊肿内容物,降低囊腔内静力压,有效阻断上皮增生,能针对性抑制囊肿生长,且开窗术后的引流会导致囊腔内微环境的改变,这种微妙的变化会使得囊壁质地增厚变韧,继而内上皮出现适应性转化,成骨细胞成骨变得活跃(术后3个月即有明显新骨形成),整体囊壁会向心性收缩,颌骨随着囊腔缩小其形态得以改建,外形逐渐恢复。

与传统术式比较而言,开窗减压术的优点有:①创口小,手术风险低,能对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进行保护,充分保证牙列、牙胚及颌骨的完整性;②手术在口腔内部进行,术后面部无塌陷、无瘢痕,口腔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术中不适感小,治疗费用低,更易被接受;③此方法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初学者较易掌握[13];④术后减压期,颌骨渐进性骨质修复,可以有效避免死腔的形成,进而降低复发几率和感染风险;⑤一般认为待囊腔缩小到一定程度需再行二期囊肿摘除, 但有学者[14]统计发现,开窗后行或不行二期刮除手术,均有良好疗效,即使二期手术刮除,比单纯刮除手术效果也要好;⑥较大颌骨囊肿、病情较重、继发感染、受累牙较多或同时伴颌面部畸形者,开窗减压术更有优势[15]。

本组结果显示,开窗减压术后6个月新骨形成明显,囊腔体积显著缩小,开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此方法治疗颌骨囊肿效果明显,总之,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小型颌骨囊肿(直径<2 cm)可给予一次性囊肿刮除术, 而对于较大囊肿(直径>2 cm),建议采用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术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颌骨开窗外形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清晨别急着开窗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开窗放入大江来——安徽中考“综合性学习”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