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有效办法

2018-07-24 09:57邱翠轩��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邱翠轩��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成果的综合体现形式,是学生语文能力最直接和根本的反映。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唯考试马首是瞻,指导方法单一乏味;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长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写。学生学习压力大,积极性差,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胡编乱造、内容空洞、文不对题、前后矛盾等。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的写作意愿,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办法

随着新课改精神的提出与实施,中学语文的教育也逐渐转移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作为组成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作文教学扮演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然而令人可悲的是,当今相当一部分的初中生“畏文如虎”“谈文色变”。要他们完成一篇作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面对作文,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那些搜肠刮肚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东抄西摘,空洞无物,清淡寡味;而能写出较好作文的学生也只是凤毛麟角。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写作与教师写作指导的矛盾。

有些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有些教师唯考试马首是瞻,盲目强调应试写作技巧,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写作范文,机械划分写作定式结构。过分强调教师在学生写作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有些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给出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之后就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毫无写作兴趣。

其次是写作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当今大部分中学生基本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调乏味——早晨起床三件事:刷牙、洗脸、吃饭;白天上课忙得不可开交,上完一节又一节;晚上回家做作业,做到三更灯火。每逢节假日,老师们不是业余加班,就是分发各种练习试卷。学生们陷入茫茫的题海之中,几乎喘不过气。根本没有时间去多彩的外面世界享受精彩的生活,几乎成了“象牙塔”中的“书虫”,没有机会去发现并积累生活的素材。这样写作时必然捉襟见肘,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作文空洞、肤浅,缺乏真实的情趣和智慧。由于忙于上课作业,同时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写作时就出现言语贫乏和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情况,网抄与抄袭也随之而来。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改变这些现状呢?

首先,必须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工作,避免跳跃式的写作要求引起大面积的写作畏难情绪。《新课程标准》的第二、三学段(小学三—六年级)给出的作文概念是:“习作”。所表述的要求是:“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同时字数要求通常是“不少于400字”。而《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初中7—9年级)给出的概念是“写作”。所表述的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同时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600字”。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小学作文与初中作文之间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字数上都有一个跨度。学生不可能在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七年级的短短两个月的暑假中,就可以自己莫名其妙地跨过这个跨度。而许多七年级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此时他们刚结束初中三年级的教学工作,重新回到初中一年级开始新一轮的教学,但在教学要求上,多多少少还停留在初中三年级这一层面上。在学期初就简单、突兀地抛出初中作文的总体要求,让学生在感受初中作文“高、大、上”的同时,也对初中作文产生了深深的畏惧心理,以至于在以后长时间的学习中“谈文色变”,我们怎么还可以要求他们写出较优秀的作文呢?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在七年级(尤其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写作方面放低要求,让学生自然平稳地过渡,尽量避免学生在刚升入初中的时候就产生“畏文”情绪。比如《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初中7—9年级)的写作要求中涉及“真情实感”“观察生活”“搜集素材”“表达方式”“文体要求”“修辞”等内容。老师们不必一开始就一条不落地全盘给出这些写作要求,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题材的作文有针对性地逐一给出,把课标提出的写作训练要求系统地分解到每次作文训练中,争取“一练一得”,每次作文训练突出一个重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能。这样,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讲究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1. 改变写前指导模式,激发写作热情。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如果开头开顺了就会觉得容易了。所以七年级的老师应该做好学生作文的写前指导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养成良好的写作构思习惯,让学生在以后的初二、初三的写作中,能够走得更好更远。七年级的学生并不是毫无生活素材,他们缺乏的往往是挖掘素材的角度和方法,有些学生甚至害怕把心里话写出来,怕自己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会招来同学的嘲笑。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而写前指导也成为重中之重。对于七年级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先在“说”字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说素材,说生动,说具体。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拓宽写作素材,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挖掘素材的深度和广度。“说”,能将不清晰、模糊的东西讲明白,捋清思路,说具体,说动情,打破不愿下笔(有些同学碍于面子不愿意写)、下笔难(无从下笔)的问题。先调动起他们想说的欲望,再引导他们把自己说的用笔写下来,所谓“我手写我口”。比如在写《我的母亲》这一作文题时,我在第一节课就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不要求他们一定要说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只要求他们有东西说,说得多,说得细,能感动我(唯一的要求: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老师有意的引导下,全班同学都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些学生在讲述的时候,还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这时候再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都写下来,引导他们明白作文不神秘,就是用笔把自己要说的写下来。

2. 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再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写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老师要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比如在学习之余,特别是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到校园以外的天地间去走走,广泛发现积累素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多听、多看、多想,并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让它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教师引导好学生对所积累的素材怎样进行分类,并且针对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制定好阶段要求,力求规范有系统。这样坚持久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了。

3. 拓宽阅读面,激发写作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任何一套语文教材中,都不乏优美的大家文章和片段,这些就是写作教学的最好材料。这些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文质优美,很适合学生阅读。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读多记,甚至背诵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的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当然,要想写出好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熟读教材里的好课文,还要把学生从课本中带出去,让他们走进更广泛的课外阅读世界,选取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阅读更多的名家名篇,把这些名篇中的好东西摘录下来,背诵下来。日积月累,能用的东西越来越多,写作时就再也不会“腹中空空”了。但是閱读也要有计划,要力求与学生的写作训练同步。

第三,改进作文批改方法。

首先,应该改进教师的批改方法。没有学生不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同样也没有老师不希望把学生的作文改好,评好。有时一句评语可以让一个学生从此爱上作文,有时一句评语也可以让一个学生从此恨上作文。老师的批改重点要放在学生作文的人文关怀以及本次作文的训练要点的方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一练一得”)。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尽量肯定作文的优点,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夸大对待,也就是要用“放大镜”来看学生作文的优点,这时候我们不能只单单从写作训练要求上去找优点,而是全方位入手,只要作文中出现的较好的方面,我们在评语中都给予大大的鼓励。对错别字或病句、错句,可以让学生自己互评时去完成。对学生作文的其他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忽略不评,对训练要求没有做到的,也应往小了去点评,能一笔带过就尽量一笔带过。

另外在作文讲评时,最好重点讲评中等学生的作文,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作文如何稍加修改润色就可以变成一篇好的作文,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让较差学生也看到希望,觉得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很快赶上前面的人。如果要讲评写得较差的学生作文,切记不要出示本班学生的习作,以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认为自己已经被老师打上了黑名单,在班上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对作文彻底失去信心(这一类范文最好是使用前几届学生留下的比较好)。较好的作文可以在最后出示,以起到范文的作用。

其次,要引导好学生的互改与自改。

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互改与自改。作文是由兴趣——作文——改文(老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三个环节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不可分割性。任何一个学生如果不具备三点中的一点就不大可能写出较好的作文。如果学生既有兴趣写作文,又态度端正地写作文,又乐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改作文,那他就有可能写出较优秀的文章,任何一次作文自改都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才逐渐接近“优秀”的程度。在学生的自改中,一定要重点引导好较差学生的参与工作。笔者认为,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批改较差学生的习作,较差学生批改学生的优秀习作。一方面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较中肯地、准确地指出较差作文的不足,另一方面较差学生可以较轻松地完成批改任务,同时也是他们对优秀作文的一次学习机会。

个人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修改、互改、交流修改心得。对每学期的重点作文,要力求改深、改透,不断地反复润色加工。写不在多,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摸索,一定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陈燕莉.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探索与实践,2011(6).

[2] 陈娟.浅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12).

[3] 代光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4).

[4] 朱培林.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1).

作者简介:邱翠轩,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